摘 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伴随着中华文化一起发扬光大,是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之一,但是眼下很多人不读诗歌、不懂诗歌、更少人会写诗,这和我们诗歌大国不相称。通过对诗歌创作过程中激情、灵感、格律、手法、炼字等重要环节的创作角度的具体解读,以期让大家熟悉诗歌创作过程,进而更好的进行诗歌鉴赏活动。
关键词:诗歌创作;解析;诗歌鉴赏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中,诗歌一直贯穿始终,诗歌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诵读诗歌、了解诗歌、鉴赏诗歌、创作诗歌显然是我们华夏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就现行的语文高考而言,诗歌鉴赏是必考题型,占到8—10分。无论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从高考等方面来说,我们都要读诗、学诗、品诗甚至写诗。
但现状是:很多同学读不懂诗,更不会鉴赏诗。那么我们如何来读懂诗,学会鉴赏诗歌呢?
我的建议是不妨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进行剖析诗歌创作的过程,通过了解诗歌创作的过程,再来理解它、鉴赏它,相信会简单很多。
一、激情——创作的动机
诗歌是抒情的文学样式,在小说、散文、喜剧、诗歌等四大文学样式中,诗歌最具抒情味。诗人首先要有一种抒情的冲动,然后在这种激情的状态下,调动内心语料,发挥想象,借助某些特定的意向,构筑特定的意境,创作而成为诗歌。
这一切的起点是激情,所以激情是创作动机所在。因而要读懂一首诗歌,就得读懂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是那种激情,或者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激情状态下写了这首诗歌。因为激情虽说是创作的开始,它激发了创作的动机,但是人在激情的状态下,内心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把眼前所看到的东西,自然而然的浸染上激情的汁液,景物一旦被特定的心境所浸染,就会像矿石被打磨成水晶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而这种光芒正是写诗时候需要的光芒,在这中光芒的照耀下,一切都充满激情,一切都满含诗意;此时作家的眼里就不再是凡尘俗世,满眼尽是诗情画意,他要做的只是随手撷取。反过来,诗眼朦胧的世界又无限激发了诗人创作的冲动,把这中创作动机推向高峰,如此,则诗人处在诗情画意的高峰体验之中,而处在此种高峰体验中的人是不会疲劳的,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愿意搜肠刮肚也要写诗,因为那种高峰体验着实让人痴迷。
了解了诗人的创作动机之后,你会发觉,诗人是激情之人,诗歌是诗人激情的高峰体验的文字痕迹。所以读懂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激情非常重要。
二、灵感——缪斯的奖品
上面说到了诗歌的激情,诗人在激情的掌控下,内心笼罩这一种独特的朦胧体验,这种朦胧的诗意就如同一种神奇的魔镜,把一切凡尘俗事滤出神奇的诗意,诗人正是为此种情境所迷,乐此不疲。那么诗人笼罩在一种独特的激情体验中就能写出诗歌吗?未必!我们还得交代一下,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灵感。
灵感说起来好像特神奇,特神秘,但是只要写过诗的人都知道,其实那是缪斯对不辞劳苦的诗人的奖赏而发给他们的奖品。
那么灵感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乌云弥漫的夜空中划破绝望黑暗的闪电,它是打破死一般寂静的慢慢冬夜的春雷,只是它来得没有来由,没有征兆,来得突然,走得匆忙!
上面谈到诗人在激情的掌控下,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朦胧眼光审视世间万物,世間万物忽然变得诗情画意,只要随手撷取,那么诗人要取哪一样呢?很多时候诗人会在这种激情的困境中漫无边际的遨游,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取哪样?尽管满眼都是诗意,但是诗人这时候真的是有无数个甜蜜的烦恼,在此过程中诗人会对满眼的诗意欣喜若狂,会为不知选取哪样而彳亍,会为自己如此缺乏决断力而耿耿于怀,甚至会为自己处在如此甜蜜的困境中不知所措而自我怀疑……当一切的一切都在诗人的眼中、心里、脑际盘旋、纠缠、重组、再打乱、再纠缠、再重组……品尝过无数次的失败苦果甚至身心俱疲、失望至极几将绝望放弃之际,忽然莫名的闪电从心间迅速蔓延脑际,进而从眼中闪过,电光以莫名巧妙之旋律击中混乱中的画意诗界某处,顿然间,一切混乱消失,眼前一切瞬间有序重组,顿时眼前、脑际、胸中豁然!此般由激情引发的失控、到混乱,以及由激情带来的内心诗意弥漫的欣喜到诗意朦胧的痛苦的自我怀疑等,都随着灵感闪电的穿越而硝烟顿散,灵感就是此等莫名其妙又莫可名其妙之由缪斯亲手颁发的奖品,它也是诗歌创作过程中的高峰体验之一,因为它沟通诗人的心灵和缪斯的世界,神秘莫测不可掌控而被名之曰灵感。
三、格律——跳舞的镣铐
有了激情和灵感诗歌已经具备了核心要件,但是所有的艺术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诗歌也不例外,有了灵魂的诗歌还需要有一个最合适的外在形式,这就是诗歌的格律,用闻一多的话说就是“带着镣铐跳舞”。镣铐对一般人而言,过分加之于其身的外在的束缚、累赘,甚至是要命的刑具;但是对被激情掌控中的诗人而言,他是世间最狂妄的狂徒,他敢于挑战世间的一切不可能,他就是要让被枷具紧锁的灵魂自由起舞,舞乱庸俗的凡尘,开启尘封的心门,给人类锈迹斑斑的灵魂吹一股清新爽朗之风,让麻木的结痂的灵魂重新随着自由风吹来的旋律随风跳动。
那么如何体现灵魂的狂放之美呢?把它用世间最沉重的镣铐锁牢,让它处在常人不可忍耐的极限束缚之中,用它在极限束缚状态下所呈现出的自由舞姿摆到世人面前,教他们为之震撼,为之欢呼,为自呐喊……镣铐,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常态的反衬,是对麻木心灵的唤醒,是对灵魂自由之舞的渴望。站在世界的顶峰(人类灵魂世界的最顶峰),身缠沉重的枷锁,迎着狂风,没有丝毫畏惧,让常人毛骨悚然的高度和呼啸的飓风,只是增加了诗人藐视一切的豪情,分明就是在向世界大声疾呼——我是王者!精神的王者!无惧的王者!自信的王者!而此种高峰体验也是无数的迁客骚人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当然格律除了是一种硬性形式的要求之外,本身也是诗歌的艺术魅力之一。比如杜甫最被后人推重的《秋兴八首》中就有“香稻啄余鹦鹉粒”之句,咋看不合逻辑,不和语法,但是它就是让你那么爱读,读着感觉够劲。原因一是格律使然,二则打破逻辑和语法常规后的一种新奇;这正是老杜带着镣铐跳出的异常震撼人心的舞蹈。
四、手法——锦上添花
在激情和灵感的氛围中,诗人在搜肠刮肚的一遍遍重组着诗歌的框架,但是激情所掌控的时刻感性是主要的思维方式,感性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部分,代表艺术创作过程中非理性的分成分,然而艺术不能由非理性成分掌控,还得有一部分理性成分的介入,所以我们在激情、灵感等非理性加工完诗歌的主题部分以后,还要借助理性手段來对诗歌进行细节的处理和打磨打磨,让诗歌更具魅力。
但是这一过程只是大致的,并不是所有的诗人创作诗歌都得经过此一过程,要不然就不会有一气呵成或者一挥而就等成语了。据说李白和王勃等天才型的诗人就不用修改,也就是说他们靠自己的非理性就可以完全掌控诗歌的创作过程,不需要再经过理性的处理,但是这只是极端的例子。我们说的是一般的诗人,探讨他们诗歌创作的过程及其心理过程和状态。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理性加工就是诗歌中用的所谓手法,这对读诗的人或者鉴赏诗歌的人而言再常见不过了。说开来就是,诗人写诗所借助的那些凸显自己思想意图或者某种情怀的手段和方式。尽管说写文章和诗歌创作人各有志,见仁见智,但是古今中外的诗人他们的优秀诗作归纳起来他们有常见的手法,这中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因而值得我们加以探讨。
举例说,诗歌中为了打破篇幅有限和诗意无疆的困境,虚实结合是最常见的手法。为什么这样呢?古今中外的诗人为何都如此频繁的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呢?不妨举例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的例子来分析,全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下下,断肠人在天涯。”五句中,除了第二句是虚写外,其它几句全是写实。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诗人的情怀:一名落魄天涯的浪子,牵着骨瘦如柴的老马,一瘸一拐地走在,长满枯藤老树的荒凉的驿道上,苍凉的秋风摇晃着他单薄的身驱,疲惫的他,早已厌倦了没有尽头的漫漫征途,他多渴望下一秒就能爽快的倒下,但是每当他要闭上双眼的时候,一直萦绕在梦里的小桥流水的家园就豁然跳到眼前,于是他又一次睁开双眼,抬起沉重的步子,走在归家的路上……
可以说,写实的句子写足了游子落魄他乡的惨状,但是没有美感,也没有振奋人心的地方,倒是虚笔的这句,极具震撼力,让所有跋涉在归家路上的所有游子都倍感温馨鼓舞。这就是虚笔的妙处,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巨大艺术魅力,凸显着诗人所特有的情怀。诸如此类,手法和技巧实际上是锦上添花之笔,理解了此等妙处,回头解读诗歌中的手法就不觉来得突兀和费解。
五、炼字——临行密密缝(画龙点睛)
经常看到人写诗人如何炼字,如何推敲的故事,但是从诗歌创作的过程而言,这好比临行的旅者要最后再收拾下行装,缝缝补补的琐细之事。看似不打紧,一旦包袱的针脚走得不牢,不够匀称,途中露出破绽那就难办啦!所以此一环节看似琐细,其实关系重大;直接关系到旅者能走多远。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文章诗歌也一样,需要琢磨的功夫。耳熟能详的贾岛推敲的故事,有人嘲笑贾岛之流苦吟派诗人的诗情和诗才,连“僧敲月下门”之类的句子都举棋不定,可见其才情有限。不管是从通达角度的赞许还是从刻薄角度的嘲讽,都不能磨灭诗歌需要琢磨的事实和公论。
我们所熟悉的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和琢磨过的字词随处可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由花到人,由静到动,凸显了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机。不仅写出了诗人在杏花挂满枝头之美景的喜爱,对繁盛的自然生命在春光中张扬放肆的赞叹,同时也写出了此时此景中自己对青春所张扬出的生命力的欣喜,这是自信人生三百年的底气。而所有的欣喜和感触都被此一“闹”字所凸显。在凸显情怀的同时,作者的诗情也异常高涨,而这种高涨的诗情也是写诗的高峰体验之一。这种体验让诗人倍感生活的美好,人生的自信,创作的乐趣。而留给读者的却是画龙点睛般玄妙。
从诗人炼字的主要对象而言,正是最能传情写意形容词和动词,因为它们最能凸显某种情境或者某种情态,所以鉴赏诗歌要关注重点的动词和形容词,读懂这些字词所凸显的效果对真正读懂诗歌很重要。
综上,诗歌创作和诗歌鉴赏是一对相反的过程,通过对诗歌创作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和词语的解读,以期达到理解和熟悉诗歌创作的真实过程,进而顺利的进行诗歌鉴赏的活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