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党员质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以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为科学内涵的“红船精神”为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基于当前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中现存的问题与不足,本文结合“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探索“红船精神”与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内在联系,从“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奋斗、奉献三方面积极探索如何用“红船精神”引领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教育的实施路径,为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红船精神;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一、紅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红船精神”的提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提炼,它不仅融入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也揭示了共产党人在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应具备的精神实质,为如何践行中国共产党“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供了行动导向,为高校党员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二、红船精神与党员志愿服务的内在联系
(一)党员志愿服务的内涵及其意义
党员志愿服务就是以是中国共产党员为服务主体的志愿服务,党员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而提供的服务。
党员志愿服务不仅只具备普通志愿服务的意义,也对党员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党员志愿服务是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平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是党员保持自身先进性、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拓宽了服务的重要平台。党员志愿者既可以在本职工作中进行服务,还可以在工作外的志愿服务中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让党员时时刻刻牢记身份,发光发热。另一方面,党员志愿服务是提升党员的服务能力的催化剂。党员志愿服务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检验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党员通过发现志愿服务中的不足,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服务能力,始终保持在志愿服务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既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党员服务能力的催化剂。
(二)红船精神与党员志愿服务的内在联系
1.首创精神不断推进党员志愿服务的创新
正是因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当时严酷的社会环境下,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创造性的同中国国情相融合,将中国革命带向最终胜利。在新时期的党员志愿服务中,作为流淌在党员血管里的首创精神,也依旧会推动激励所有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开拓创新,推动党员去发现常规志愿服务中的突破点,让党员志愿服务开出新花,结出硕果。
2.奋斗精神深入引导党员志愿服务的发展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时期坚定革命信念,破除一切苦难险阻的的伟大精神。新时期下的党员志愿服务虽不用抛头颅洒热血。但依旧需要长久的耐心,与坚定的意志。尤其在一些特殊人群的志愿服务中,短暂坚持没有难度,难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只有依靠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深入引导,才能真正将坚守,服务,陪伴等品质内化党员特质,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3.奉献精神感召弘扬党员志愿服务的精髓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决定的。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以贯之,在新时期下的党员志愿服务中,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仍旧是党员核心任务。奉献精神也与党员志愿服务有着一致的要求与追求,是党员志愿服务的最重要体现,也是感召、引导更多优秀党员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发展壮大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不断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等我党优秀品质的重要手段。
三、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现存问题与不足
(一)服务意识不够强烈
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多数是通过各自所在党支部集体参与活动,这种参与志愿服务的形式往往是一种“要我参加”,而不是更倾向自发自愿性的“我要参加”,造成大学生党员参加志愿服务的自发性和积极性都不够。同时,很多志愿活动因为是由组织直接安排,或者活动内容单一,导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自愿性下降,最终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出现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责任心不足、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而不是切实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志愿服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讲求实效,面上示范性的活动要搞,但工作重点是落在实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因为形式的单一,缺乏服务的专业性,没有志愿服务相关的教育培训,从而导致活动多集中在“单次快速”的形式,服务的水平和技能都不够高。同时,不少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并没有把社会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往往造成服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服务的过程中没有分清什么是现在能做到的,什么是下一步才能做到的,什么是将来才能做到的,行程包打包干的错误思想,大大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服务保障有待完善
大学生党员都有自己的学生党支部,在日常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往往都是以学生群体为主要力量,这就让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时没有足够的权益保障,学校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培训和项目评估不足,给与的支持往往有限。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时预防和处理风险事故的能力也比较缺乏。同时,大学生接收和提供志愿服务的平台也很有限,这就让服务的信息得不到很好地传递,阻碍了志愿服务的时效性。
四、红船精神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构建中的路径引领
(一)首创精神引领制度创新
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完善组织管理机制,组建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志愿汇”APP为平台,完善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号召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自愿下载“志愿汇”APP注册成为志愿者。结合“志愿汇”APP,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质量认证机制,各基层学生党支部对每次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活动情况进行如实记录。该记录作为党员志愿服务时长、质量的认证凭证,为学生评优评优提供依据。在开展服务活动时,实行“党员亮身份”,要求党员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佩戴党徽和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证,亮明身份,争做先锋。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优机制,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员发展、转正、评优的参考依据,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二)奋斗精神引领平台建设
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加强平台建设,深化党建内涵,拓宽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路径,增强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行动力。具体来说,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加强与校内外志愿者组织的沟通交流,给予必要的指导,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二是搭建活动平台,建立固定的志愿活动实践基地,开展定点式和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明确活动目的、执行、运转和总结反馈,对活动进行合理规划,使活动可长期持续化运作,便于打造党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三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实效性。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一方面有利于志愿服务信息如服务项目、内容、时间、要求等信息的发布,便于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第一时间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动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间的经验交流与学习互动,即便是已毕业的学生也可以进行经验分享,便于学生间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生的“传帮带”作用。
(三)奉献精神引领文化培育
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营造校园志愿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其一,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之一,亦是讲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二者不谋而合。引导广大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奉献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党员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有效途径。其二,在大学生中普及志愿服务相关知识,推广志愿服务的精神理念,全面认识志愿文化,提高志愿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其三,通过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树榜样立典型、经验分享会、风采展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志愿文化在校园内看得着、摸得到,激励更多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6-21(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