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理工科女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2963
沈琳洁

  摘 要: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性别定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专业认同,本文通过访谈法探讨理工科女生自我专业认同现状、专业发展期望以及其对专业的性别定位的看法,结果发现:工科女大学生具有较一致的专业认同理解,均表示男女生在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成果方面差异较小。同时,均表示有意愿从事专业对口的职业,且对自身职业期望较高。

  关键词:专业认同;工科女;专业的性别定位;职业期望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理工科女大学生自我专业认同现状;

  2.理工科女大学生专业发展期望;

  3.理工科女大学生对专业的性别定位的看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获取了访谈录音,即录音资料,然后对该资料进行重点部分誊录、分析和整理,获得了一定标签和重要概念,进行归类对比,最后整合所有信息,以研究问题为引导进行结果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理工科女大学生自我专业认同现状

  1.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专业认同的理解

  总体而言,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专业认同程度个体差异较大:

  F1:“比较模糊吧,我觉得我的专业认同感不是特别高,但是在摸索问题的过程中对专业还是比较认同的,认同的可能是那种学习状态吧,但是我对这个专业没有兴趣。”

  F2:“假如说是100分的吧,我对它的认同感应该算是80分左右吧。”

  由上述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对自我认同感程度的描述可以看出,理工科女大学生自我专业认同个体差异较大,存在“比较模糊”、“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

  2.工科女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访谈对象的专业认同受兴趣、性格等个人内在因素影响较大,手家人、朋友、老师等社会外在因素影响较小。

  (1)个人内在因素影响工科女生的专业认同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访谈对象选择目前专业主要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且“兴趣”因子在其中占有很大作用:

  F1:”我家是属于比较民主的家庭,父母当时并不太认同女孩子学这个专业,希望当医生或老师,但还是随自己的意,还是鼓励我。”“自己对认同的影响比较大,自己再学习之中找到了兴趣。”

  同时,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性格”因素在专业认同感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F3:“我性格可能比较男孩子,所以对电路这方面比较感兴趣。”

  (2)社会外在因素影响工科女生的专业认同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部分理工科女大学生出于家人意愿选择本专业,但未來的发展方向不会选择该专业的现象:

  F1:“室友是父母逼着选择这个专业,室友不喜欢这个专业,但学习成绩非常好,以后考研也不想考这个专业”。

  从上述被逼着选择目前所就读专业可以看出,家长对女生学习工科,特别是热门工科专业,持有较积极的态度。

  同时,除了被逼迫选择该工科专业的女生之外,主动选择工科专业女生的家人对其学习工科专业同样持较积极的态度:

  F1:“父母当时并不太认同女孩子学这个专业,希望当医生或老师,但还是随自己的意,还是鼓励我。”

  F4:“当时我报自动化就是我妈妈极力鼓励把它放到我的志愿里面。”

  从上述访谈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理工科女大学生的父母对女生学习工科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同时,上述访谈对象中有两人提及,“父母希望我去当老师,不想我太累”,从中可以发现专业的性别定位在女大学生专业选择、专业认同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同时,在老师、朋友、同学等社会外在因素看来,男女生学习理工科差异较小,同样对女生学习工科持有较积极的态度:

  F3:“我们以前老师会提这些:女生,不要当程序员,好累。但是通常说这些话的老师通常是文科类的老师,要是理科类的老师都不会说什么,也还是支持你去学工科的。”“我感觉我的舍友还挺喜欢我的专业的。”

  F5:“家人朋友都觉得这个专业有前途,而且这个专业不需要风吹日晒,觉得对女生挺好的。”

  (二)理工科女大学生专业发展期望

  1.职业期望较高

  伴随着我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化,职业期望的性别分化程度可能会降低。【1】同时,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访谈对象均有较高的职业期望:

  F2:“因为我们这个专业的社会认同度非常高,所以想去百度、华为等比较牛的公司。”

  F3:“我以后可能也想去阿里啊、百度啊、华为啊这些公司。”

  2.学习动机较强

  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访谈对象的学习动机较高,当遇到难题时,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较高;同时,伴有一定的兴趣成分,访谈对象遇到专业课程的问题的心态也比较积极,如:

  F1:“大一的时候对老师依赖性强,现在对老师的依赖性不是很强了,仔细的时候会自主学习,会很开心。当遇到难题的时候会自己上网查,知道清楚明白。”

  (三)理工科女大学生对专业的性别定位的看法

  1.理工生女大学生对男女学习工科的共性理解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理工科女生总体对男女学生工科的态度比较一致,都认为差异较小,伴随着兴趣、热爱的成分,男女生均可以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有所得,如:

  F3:“男女生都热爱这个专业,跟性别没有关系。”。“我倒不会因为有一些传统的观念去改变自己的选择。”

  2.理工科女大学生对男女学习工科的特性理解

  (1)学习动机差异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的认知中,女生努力学习工科专业多处于目的,即学习成果;而男生多出于兴趣因素,如:

  F1:“高中的时候没有感受到男女差异,大学的时候明显感受出男女差异,我们班男孩子成绩真的超好的,真的为了兴趣才在听,听得很通透。大一的时候男女差异会影响自己的认同,我觉得男孩子好像真得特别适合这个专业。”

  (2)男女体能差异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工科专业为高脑力支出与高体力支出并重的专业,因此男女性生理因素的先天差别在工科专业学习中有一定影响,如:

  F2:“像男生就比較能设计一些比较重的东西,材质也选比较厚重的;但女生就会选择比较轻的材质进行设计。”

  (3)未来就业差异

  总体而言,理工科女大学生对未来就业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并且认为男女在专业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F4:“就业的话,还是会有性别不平等,男生更占优势一些。所以女生学了这个就业的时候是不是不那么容易被接纳,因为优秀的人才很多嘛,他可能就愿意优先选男生,可能就是会有一些担忧。但也不太大,一点隐隐的担忧。”

  同时,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工科男与工科女就业方面的差异可能并不能被称为一个问题,如

  F2:“我觉得男女差异可能不会很大,像我们专业专业就业可能女生甚至更多一点。”

  F3:“但是我现在觉得,只要自己努力这些问题事完全可以克服的。”

  三、总结与讨论

  (一)总结

  总体而言,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具有个体差异的特殊性。个人兴趣、性格是影响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女大学生对就读的工科专业的认同往往出于自己本身对该专业的热爱,如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选择该专业学习。同时,父母、老师、朋友、就业前景等社会外在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的父母往往支持其就读该工科专业,一是出于该专业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二是出于父母尊重、支持女儿决定的态度。当然,在访谈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存在父母逼迫女大学生就读理工科专业的情况,从中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现专业的性别定位的发展,工科专业不再只是男生的专属选择。

  并且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是理工科女大学生本身,还是其父母、朋友、老师,都对工科女的存在持比较中立的态度,认为工科女是普遍现象,很正常。尤其从该研究的访谈对象——三名理工科女大学生角度出发,其对自身专业的性别定位持有比较积极的看法,其表示虽然男女性在工科专业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体能、思维方式、学习动机的差异,但总体的共性大于个性成分,对专业的兴趣、热爱、后天努力成分是影响工科男女生学习成果的主要因素。

  因此,笔者认为,该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自身专业的性别定位的积极发展趋势。

  (二)讨论

  1.这些工科专业都是比较好就业的专业,属于热门专业,若为武器、弹药等冷门专业,结果会否有所不同?如:

  F3:“如果我学的是军工专业的话,我会很崩溃,首先是没有兴趣,其次是以后干嘛呀,然后就会觉得比较适合男孩子。”

  2.由于访谈对象为985高校的理工科女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一定程度上原本就高于普通高校的理工科女大学生,因此,其较高的职业期望是否缺乏一定的代表性?

  3.同时,专业学习氛围是影响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因为所选取研究对象所在高校和所就读专业的专业学习氛围浓厚,是否一定程度上对其较高学习动机形成影响?

  (三)反思

  1.笔者访谈经验有所不足,在遇到不同访谈对象中的灵活性比较差,访谈效果呈现一定的差异。

  2.研究对象局限于电子信息、工业设计等社会就业前景、认可度比较好的工科专业,没有选取纯军工专业,如武器、弹药等女大学生进行访谈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3.本文所选用的“专业的性别定位”缺乏统一的概念界定,理解从笔者个人理解角度出发,即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在专业选择、学习上的的规定和期待。

  参考文献:

  [1]李汪洋,谢宇.中国儿童及青少年职业期望的性别差异[J].青年研究,2016(01):75-83+96.

  [2]浅析中国古代男女性别定位之不同及其刻板性.

  [3]胡晓玲.女大学生职业期望问题研究——基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分析[J].唯实(现代管理),2016(11):48-51.

  [4]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5]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18-22.

  [6]安芹,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02):203-20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