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办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348
余晓勤 张慧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行“双创”的背景下,实践教育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相比较于公办院校而言,民办高校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遭遇更多困境,例如基地建设经费不到位问题严重、实践基地分布零散等。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进而结合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对策,希望为民办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

  民办高校近年来发展异军突起,正在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8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75万,这里头就读民办高校的学生就超过200万人次。而实践教学是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因此,高校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民办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之一是缺乏工作经验。民办高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在企业中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训实训的席位。学生借着这些机会,将课堂中汲取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实践经验,可以克服就业短板。再者,实地工作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企业工作情景,大大增加学习兴趣。

  (二)可以加强在校教师的职业技能

  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其自身能力对教学水平起着巨大影响作用。教师借着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项目得到成长,在教学中可加入真实的企业实践案例,让教学更有说服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死教书。

  (三)实践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的必经环节

  校企合作有多种形式,比如合编教材或讲义、校内工厂、订单式人才培养等等。而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也是其中的一种校企合作方式,由企业提供一部分实践岗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进行实训实习。这种合作模式同时还达到双赢目的,既在企业的协作帮助下培训人才,校内教师亦可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例如企业咨询、调研服务等,承担示范推广及其它社会服务工作。

  二、民办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困境分析

  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发现民办高校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尚遇到不少困难,丞待解决。

  (一)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观念陈旧落后

  民办高校虽然已发展多年,但社会上对其仍存在不少偏见。有不少企业宁可选择与发展落后的公办院校合作,而不愿意与优秀的民办院校合作,大公司及跨国集团更是如此。就算是勉强和民办学校合作,也基本上基于一些基层的岗位,例如客户服务、销售专员等。有的企业甚至让学生发传单,美其名曰“校企合作”,把学生当成免费的劳动力。民办高校就业办的工作人员苦不堪言,一边寻找合作项目求告无门,一边让学生质疑工作能力。

  (二)基地建设经费不到位问题严重

  民办高校基本没有财政资金拨入,建设靠学校自负盈亏。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批资金,包括学生的实习经费、教师的课酬、调研经费、差旅费、伙食费等,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配合企业的需求投入设备购置费。然而很多民办高校因为生源不足而导致实践经费不足,很难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建设,一些发展计划因此而搁浅。

  (三)实践基地分布零散,提供席位稀少

  如前所述,大企业对民办高校存在偏见,只有个别小企业愿意进行校企合作。而小企业的岗位容量有限,能够提供给学校的实习席位往往只有个位数。基地的发展有赖于企业的业务水平,遇到企业发展欠佳的时候就可能被迫中止合作项目。部分企业甚至还在合作期间就遭遇倒闭,导致民办院校的工作难以开展。此外,因为每个公司提供的席位不多,为了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学校不得不同时和多个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四)民办高校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需要有本校教师跟班指导,由企业和在校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然而许多学校的教师直接从原来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去到现在的工作学校工作,自身也没有真正在企业工作过,因而缺乏实战工作经验是常态。有的学生在学校兼职做淘宝、微商,在实践经验方面甚至比老师丰富。因此,教师在指导校外实践工作的时候往往感觉力不从心。

  三、民办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对策分析

  由前述可知,民办高校在进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时候困难重重,如何提升其发展水平成为众多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现今的民办高校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设对策:

  (一)政府大力支持民办高校建设,逐步改变企业观念

  首先,笔者认为政府应大力发展民办高校建设,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实践基地发展,提供部分财政基金支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例如,地方政府对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予以奖励,奖励的形式可以是税收优惠、建设专项经费投入等。此外,利用媒体针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进行正面的报道宣传。相信通过政府、媒体的正面引导将会起到积极作用,逐步改变各类企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加大和此类高校合作的意愿和力度。

  (二)合理增加實践经费支出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民办高校需要通过多方途径增加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支出。首先,可以增设一个“校外基地建设经费”项目,一方面争取学校层面增加该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每年划拨给学生的实习经费里按照一定比例(例如10%)拨到该项目里,这样可以做到“专款专用”。其次,学校可以积极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和学生进行操作,所得的盈利可以和企业进行分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获得建设资金,一举两得。第三,发动广大学生、校友等多方力量,积极为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并积极寻求合作资金注入。虽然很艰难,但相信努力和坚持,还是可以在逐步增加合作的企业及经费支持。最后,仍然需要回到政府层面来,政府若能分流部分资金到民办院校的发展项目上,或减少民办高校税收,都可以有效缓解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压力。

  (三)利用当地产业群优势,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众所周知,很多地区政府会大力发展某一行业,形成了产业群优势,例如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的皮革城、中山市小榄镇的灯饰、顺德的家具等。这些产业群的特点是:单个企业普遍很小,难有什么影响力,但是在地理位置上却异常集中,形成一个大片区。一般而言,大型的公办院校重点与名牌企业或外资企业合作,而无暇与这些中小企业合作,因此民办高校应紧紧抓住和当地产业群的诸多小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毕竟在地域上,这些中小企业很好地解决了实践基地分布零散、企业提供席位稀少的问题。

  (四) 建设一支理论和实践兼备的教师队伍

  实践教育不能光依赖校外企业专家,校内指导教师责无旁贷,甚至应该起到更关键的作用。民办院校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以丰富自身的行业经验,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在本项目中,我们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飞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践锻炼,支持专业教师在企业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服务等实践,了解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促销、企业咨询、网站构建等营销和商务服务实际工作的具体过程,积累实践经验,充实专业知识,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五)推行专科“2+1”、本科“3+1”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到了毕业班这一年,因为需要制作简历、参加各种招聘会或者面试笔试等活动,往往已无心在学校学习。以往实行的专科“2.5+0.5”、本科“3.5+0.5”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欠佳。结果导致学生既没有在校好好学习,也耽误了半年的实践时间。本文建议,专科学生除了需要参加专升本、专插本培训的学生,本科除了需要考研的学生之外,鼓励其他同学进行专科“2+1”、本科“3+1”的培养,这样学生便多了半年时间在外进行实习,充实学生的实践经历。

  四、结语

  总之,教育影响着国计民生,是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民办高校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政府、高校及企业不断携手发展,才能把建设基础打扎实。

  参考文献:

  [1]申少华,彭青松,刘爱华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作现状及建设思路研究[J].广东化工,2014(18).

  [2]周泽炯,马成文.经济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8.1.

  [3]鄧建青.民办高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管理,2015 (21).

  [4]成协设.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03.

  [5]白振天.民办经管类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