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学科竞赛在电子信息类“双创”人才 培养中的运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3578
韦灵 赵云

  摘 要: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笔者从学科竞赛出发,在文中对电子信息类“双创”人才培养进行了相应探讨。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策略;学科竞赛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在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被提出。从本质上说,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技能、适应能力,让学生掌握创业的方法以及途径。而目前,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等问题导致“双创”人才的培养成效不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秉承“以赛促教”的理念,通过学科竞赛来引导教学改革,让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学科竞赛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为促进计算机教学事业的发展,国家在计算机竞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大学生计算机软件竞赛、硬件竞赛层出不穷。学科竞赛是大学生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对于锻炼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赛促教”就成为了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纵观我国计算机教学课堂,不难发现,多数计算机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都滞后于社会企业实际应用的技术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无法保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创新型人才成为了社会企业眼中炙手可热的争抢对象。学科竞赛中的内容较为广泛,和当前社会技术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科竞赛能够有效弥补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计算机竞赛往往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创新空间,学生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要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内容,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故学科竞赛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1]。参加学校所组织的培训,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储备就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2]。

  (二)创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企业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就算是在实习环节,学生也只能对企业的产品有大概的了解,对其深入的工作流程缺乏却没有深入的接触[3]。既然对行业缺少了解,那么在毕业后“创业”就成为了无稽之谈。而在社会企业所组织的学科竞赛中,部分竞赛在后期会有企业所组织的专业化培训,学生在培训中就能够接触到社会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4]。通过这样的培训,学生对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工作就会有一个全面且透彻的了解,其创业能力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以学科竞赛为基础的“双创”人才培养策略

  学校和建立起和社会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创建高质量的“实践教育中心”,整合校方资源、企业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一个条件良好的实践平台。高校可改变传统的四年制教学,将其转变为3+1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内容压缩在3年内完成,最后1年安排学生至“实践教育中心”学习,在“实践教育中心”中,学生需要完成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等环节,从而构建出实践向理论过度的人才培养方式。

  (一)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课程体系

  根据学科竞赛内容,根据学校课程教学体系,以学科竞赛和实践教学中心为核心,构建3平台+1学科模块的教学系统。在大三阶段的学生就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参赛需求,选择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模块。模块的设置要随着社会企业的要求而不断变动,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同时也相互交叉。同时,可在“实践教育中心”中,搭建出学科竞赛学习平台,通过委派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及指导,保证“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开创出结合学科竞赛、实践培养的人才培养路径[5]。

  (二)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教学计划

  对于学校来说,学科竞赛中的技术经验,对教学计划的调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赛事内容强调与技术的创新以及使用,所以学校方面可根据学科竞赛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制定教学计划。近年来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就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参考对象,这就为高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指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学校还可借助“实践教育中心”增加学生小组合作实践学习的实践,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实践,以竞赛、任务去驱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倡导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从而让理论、实践教学拧成一股绳,让计算机教学原本如同“独木舟”一般薄弱的实践教学,转变为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万吨货轮”[6]。

  (三)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创新机制

  根据学科特点、竞赛内容,在“实践教育中心”中成立专业化的实验室,实验室可免费对学生开放,其中需要提供较为完善的设备以及工具。同时要建立起良好的教师指导机制、环境建设机制、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利用实验室去研究、去探索历年来学科竞赛中的技术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验室中共同商讨未来的比赛内容。并且,联办针对校内教学的内部学科竞赛,内部学科竞赛需要适当扩大竞赛辐射范围,降低参赛门槛,通过聘请行业专业人士、企业家,对学生进行培训、教育,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另外,可将学生的学分和竞赛结合起来,通过“刚性”制度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参加竞赛、参加培训,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科竞赛真正成为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双创”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是关键,学校要对学科竞赛带来的积极作用有足够的认识,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通过学分制度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让学科竞赛为电子信息类教学打开一个“双创”人才培养的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春凤,荆立夏.以学科竞赛促进计算机"双创"人才培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

  [2]刘鹏,顾晓滨,王雅静,etal.学科竞赛和项目实验为载体的双创思维人才培养探索[J].广州化工,2018.

  [3]费蓉,王磊,梁琨,etal.基于“双创教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

  [4]王菲,梁剑,饶子龙.京津冀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4):87-87.

  [5]李中華,夏明华,李晓东,etal.基于学科竞赛驱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以IT应用系统开发大赛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7(12):39-41+45.

  [6]刘超慧,刘晶晶,李玲玲.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7(07):223-22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