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培育重庆市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3343
李晓雯 周梨洪

  摘 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已成为新时代的呼唤,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文章以重庆市大学生为例,调查了重庆市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分析了高校文化自信培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从高校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培育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包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自信是对民族文化鲜活生命力的延续;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的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革命文化形成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了对革命文化精神的尊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符合中国文化发展的要求,对先进文化的自信是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精神文化世界的需求。

  二、培育重庆市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新时代培育重庆市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第一,有助于增强重庆市大学生民族复兴的使命感,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新青年的力量;第二,有助于重庆市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文化自信培育的过程就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也是探索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第三,有助于提高重庆市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自信培育实质是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内在涵养;第四,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抵御西方不良思想的冲击,保证中华文化安全发展及国家安全。

  三、重庆市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现状分析

  (一)重庆市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积极表现

  1.大学生总体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持认可的态度。众所周知,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精神价值,斗量车载的文化典籍,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超群绝伦的文学艺术等,吸引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研习。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是认可、支持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不可摒弃的精神支撑。其次大部分同学可以正确看待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注重识别传统文化中的优劣,也说明大学生将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为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历史重任。

  2.大学生总体上对革命文化持肯定的态度。“革命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激励和指引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勾勒中国梦的蓝图过程中奋发图强、砥砺前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撑。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是肯定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中的价值,认同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3.大学生总体上肯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自信是一种价值观,其本质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能力。在调查中发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大学生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且有一定的认识。

  (二)重庆市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存在的不足

  1.教育理念缺乏科学性。从新时代高校发展的现状而言,虽然社会、高校已经开始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开展,但是相關教育部门并没有及时制定或者出台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方针与政策,使文化自信培育的开展缺少系统化的参考依据。由于外界的诸多压力,高校只能依附于思政课来实现文化自信教育,且因为思政课的局限性,文化自信培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当前教育的突破口主要集中在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缺乏关注人性的培育和引导,故而难以达到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预期效果。

  2.高校文化自信培育效果不佳。高校文化自信培育旨在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并且能够自觉规范行为。然而当前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对这些课程的依赖性过高,通过教师讲授的方法传授相关知识,略含文化自信培育的内容,通过笼统的考试形式来检验教育效果,现实说明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有一定的局限性。

  3.高校文化自信培育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首先从教育方式来看,教育方法的中介作用,是联系教育各要素发挥功能的关键性工具,教育活动应该紧跟新时代趋势,赋予全新的教育内容,而不是千篇一律,要形成独特的方法与方式。培育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阻碍了文化自信培育的实效性。其次从课程设置来看,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完善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性评分。然而高校普遍借助德育课程、通识课来实现文化自信培育,很少有关于中国文化的课程。

  四、培育重庆市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使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为了肩负起这样的重任,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教师的价值,高校和教师要从工作中提高对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视。高校在教育工作中要凸显教育成果,就必须重视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是依托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来实现的。因此,针对文化自信培育,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增强教师的文化自信程度。其一,加强对教师文化自信培训的领域及深度,充实教师的文化自信理论;其二,高校加强对教师文化自信培训质量的规范引导,提高教师学习中国文化的自觉性;其三,大力支持与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拓展知识领域,创新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方式。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创新文化教育方式

  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也是文化自信培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探索中国繁荣发展的道路,帮助大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最新的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大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时代的变迁,从而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新颖的教育方式可以吸引大学生主动进入教室、积极接受教育、配合完成作业。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教师要主动了解和学习如何更好的使用手机APP,如微信、微博、QQ等,将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的程序运用在课堂中,聚集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大学生的关注度。高校要合理分配文化素质课程,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满足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了提高中国文化课程的上课率,高校可以收集大学生对某一特定文化兴趣程度高低的数据,选择性的开设课程,避免了文化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与单一性。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配置专业的教师,专业的教师可以赋予中国文化丰富的感情色彩,释放中国文化的魅力,有助于缩小大学生与中国文化的距离感与陌生感。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力

  高校要努力的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校园物质建设中去。在经济上支持校园建筑的设计和规划、校园自然环境的美化、加大校园报刊和校园网络对文化自信的宣传,增强“文化自信”的影响力。高校要配置稳定的、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专职人员。高校还要注重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的、舒适的工作与学习的环境,为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安全保障。

  重庆市高校要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反映,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对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高校要丰富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如开展讲座、表演、展览、广播、网络等形式,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云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2]習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3]陈德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8(06):41-45.

  [4]崔小云.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74-75.

  [5]任佳伟,孙向宇,刘静.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137-141.

  [6]张晓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求[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5):84-86.

  [7]刁嘉程.新时代背景下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05):98-99+71.

  [8]楚恒体.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评《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J].新闻与写作,2019(01):114.

  [9]刘学燕.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路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1):102-10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