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变化的今天,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也置身于急速变化的新媒体环境当中,如何扩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成果,早己成了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在新媒体传播和宣传的有效成果,针对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借鉴新媒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爱国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内容
自从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以来,中国的爱国主义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教育成果。目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和政策。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国民教育。青年是教育的关键对象。学校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国家要求学校、部队、农村、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少先队员和共青团等组织要培养青年人的爱国情怀,都要把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青年爱国主义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前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较为单一陈旧
道德教育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已经脱离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内容较为陈旧,教育内容存在着脱节或简单重复的现状,与新媒体时代的环境格格不入。
(二)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过度形式化和教条化
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过于形式化和教条化,有的让青少年有些抵触,即便在课堂上讲了,但也难以深入人心;有的教育方式较为严肃,让学生感到爱国与己无关甚至遥不可及;有的只报道成绩却没有报道缺点,让学生一旦走向社会,容易因为现实跟理想的差距而产生信仰动摇。
(三)部分青少年国家 、民族意识日渐减弱,爱国行为失范
在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中,一些青少年的民族国家意识日渐减弱,爱国热情有所消退。一些青少年认为爱国主义属于过时的东西,相当多的青少年有自卑和崇洋媚外的消极思想现象。青少年还处在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时期,知识理论水平不够,阅历不足,对纷繁的媒体信息辨别能力不高,也导致部分青少年爱国行为选择时失范。
三、《国家宝藏》新媒体传播运营成效的借鉴作用
《国家宝藏》是由中央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于2017年第四季度推出的纪录片结合综艺创作的节目。节目通过对文物的介绍和总结,演绎出文物背后的典故和历史。目的是让更多的观众进入博物馆,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和中国文化遗产的精神主题,引起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从各大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效果可以看出,权威媒体、公众大号以及微博大号对其评价都是正面积极的。不同的媒体渠道,包括微博、微信、短视频、论坛等,对《国家宝藏》评价正面、中立占比高达99%。
《国家宝藏》之所以火,主要原因是伴随着节目的启动,主办方推出了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主题互动,大量年轻观众通过方便且平易近人的参与方式进行的讨论,在体验中认可了传播效果,并且建立了情感的链接,有了时代的共鸣,激发了民族荣誉感。具体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线上线下联合互动。在《国家宝藏》的每期节目中,大家都可以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投票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国宝,观众一边看节目一边参与互动,不断刷新着官方微博、微信的投票平台数据,为节目做足了口碑宣传和传播。2、花样内容输出。《国家宝藏》通过“我写国宝广告语”、“国宝表情包”等原创内容征集,在微博上、微信公众号、B站等新媒体平台上的多样化发出,让大众通过新媒体的平台表达了对节目对国宝的热爱,积极的互动和传播既赢得了口碑,又吸引了一大批80、90甚至00后的青少年群体。3、明星及各路营销号多级传播。《国家宝藏》栏目组还请来易烊千玺、王凯、刘涛等重量级自带流量的嘉宾,在每期节目中明星成了国宝守护者,一位明星推荐一件珍宝,明星们也各自都在微博上介绍推荐了《国家宝藏》,明星们带来的话题量、粉丝效应经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一轮炒热起到了出奇好的效果。
四、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接收信息、观看信息、发表意见的主要途径。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家宝藏》对新媒体应用的推广方法,来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一)应用新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
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有些教育者倾向于关注课程内容,但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不够,致使大多数青少年受众被动地接受甚至排斥。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不应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单纯的形式。新媒体技术的應用对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乐意运用新媒体,学校及社会的教育方式也要适应新时代,应用新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二)创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甚至陈旧落后,脱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只有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贴近实际,及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地引起青少年在爱国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取得更加突出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效果。譬如《国家宝藏》原本是一档听起来可能严肃的节目,但是运用贴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爱国主义教育也只有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才能在教育教学效果中成绩卓越。
(三)课上课下教育相结合,联合互动
除了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学校和社会也要多创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底蕴和传播方式。积极的从新媒体的传播视角出发,推出更多的互动方式,实时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实现课上课下教育相结合,用联合互动的方式方法来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参考资料:
[1]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3.
[2]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85/4494186.html,1994-08-23.
[3]北京网智天元.《国家宝藏》一夜爆红,这才是综艺该有的样子[EB]. http://www.sohu.com/a/211587534_477913,2017-12-20.
[4]梁凤美.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78-81.
[5]林高涵.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高校思政,2017,5:163-16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