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稳步发展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看,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如实践育人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要求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保证实践教育的指挥力。本次研究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育人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实践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指挥力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指挥力;路径
近年来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背景下,各国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但其中不乏较多国外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大学生带来思想侵蚀情况。如何解决该问题要求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需注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关注的为理论灌输,而实践育人处于缺失状态,致使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发挥实践育人指挥力相关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育人相关问题分析
(一)实践育人思想认识缺失
实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大多教师忽视的内容。从大多高校在实践育人开展情况看,思想认识缺失表现极为明显,如忽视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即使提出在教育活动中强化实践教育,但主要以口头制度为主,实际行动缺失。再如院校或教师直接将实践育人活动理解为简单的课外活动,应由团委负责,无需融入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方面,教师将其视为课后或假期的实践活动,认为置于课堂教学环节内会浪费学习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因此,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思想认识的缺失将成为影响实践育人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实践育人相关保障制度缺失
实践育人活动区别于一般教育模式,要求有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然而从目前实践育人保障制度实际看,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表现为:第一,专项小组缺失,致使实践教育工作中无领导组织或管理组织。第二,师资团队保障缺失。无论专职教师或兼职师资团队,虽然在思想政治专业知识上较强,但实践育人方面仍表现出能力有限、不用心等问题。此外,如实践阵地、实践费用也无相关的保障,大多院校在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投入力度上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些均使实践教育效果受到限制。
(三)实践育人协同联动不完善
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本身较为系统复杂,单纯通过某一课堂或某个老师很难完成,要求在实践育人协同联动方面加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方面,往往将教学环节、实践教育管理相脱离,甚至有部门认为实践教育事不关己,同时院校与社会之间的联动也处于缺失状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在于不同部门之间独立工作,而院校未能做好引导与组织工作,且在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中忽视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导致实践教育完全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实践教育效果难以提高。
(四)实践育人相关考评机制不合理
实践育人能否取得有效效果,关键也在于考核奖励机制是否完善,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有助于师自律能、自我反省能力增强。然而从目前院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相关考核机制上看,仍有不合理表现,缺少精细化准则,很难取得理的效果。这种评价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如教师评价方面,表现为工作任务归属不明确、激励制度缺失等,致使教师在实践教育参与热情上较低。而对于学生的评价,在实践教育方面并无具体的评价方式,更多表现在理论考核结果层面,学生很难通过评价获得积极体验。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对实践教育效果产生影响。
二、发挥实践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指挥力的路径
(一)强化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认知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考虑如何使实践育人指挥力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应在思想政治实践教育认知上加强。如强化对实践育人重要性的认识,将基础理论教学、实践育人视为同等地位,确保在人才培养中全面融入实践教育理念。其次,应在大实践思想上加强,做到多维度、全方位认识,这种大实践思想囊括的内容较多,除课堂实践教育活动外,也有其校园实践活动,如社团活动、勤工俭学、志愿服务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且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均可纳入到实践活动范畴中。最后,理念更新也强调将其他如心理健康教育、双创教育、信仰理念教育以及爱国教育等思想融入。
(二)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相关制度完善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于实践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有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首先院校应在实踐教育经费上整合,保证教育活动开展中有资金作为保障。同时,应考虑打造综合性实践平台,平台需融入多方面内容,如志愿服务、团体文化、校园文化、心理辅导、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等,并注意实践基地的打造。另外,在保障制度构建中,也需在安全管理制度上完善,该制度内容中应将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以及事件处理方式进行明确,条件允许下可提供意外伤害险,以此使实践教育取得的效果达到最佳。
(三)实践育人联动格局的打造
实践教育有明显的系统化、复杂化特点,要求由院校、社会、学生共同协作,这是保证实践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院校可结合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立足于学生实际需求,保证实践内容与形与学生生贴近,确保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符合学培养需要。同时,校内各部门之间强化合作,保证各部门积极配合完成实践教育活动。另外,应充分发挥团组织作用,如做好实践教育活动规划、引领、组织与管理工作。
(四)实践育人考评机制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活动中,要求在教学评价模式上创新,这种教学评价体现在两方面,包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以及教学平台中的评价。其中在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上,主要以生成性评价模式为主,其强调结合学生课堂多方面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考试成绩等,切忌完全以成绩为标准评价学生综合能力,防止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获得消极体验,影响课堂参与积极性。另外,在教学平台评价方面教师可通过平台与学生做交流反馈,给出评价,但评价语言仍需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另外,学校也需注意注意在教师方面设置相关的奖惩制度,结合教师与学生综合表现,保证教师可积极参与到实践教育环节。
三、结论
实践教育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实际开展实践教育工作中,应正确认识实践教育的基本内涵,立足于当前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如强化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认知,并在相关保障制度上进行完善,同时注意打造实践育人联动格局,并在实践育人考评机制上不断完。这样才能使实践教育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秀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育人路径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55-56.
[2]李先国.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2):21-22.
[3]许海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法制博览,2018(35):29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