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国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带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工作,促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新鲜感。”因此,本文在习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方法的指导下,分析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并将当前的教育环境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在新媒體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作为教育、教学、管理手段的应用已成为时代潮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步实现了这一关键。然而,由于传统思想变革的不足和教学方法的僵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推进率不高,不到位,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弱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为主体,通过课堂教学或教材知识方式进行教学演讲,学生学习东西,学生只对教师说。新媒体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渠道发表学习材料。教育者可以把课程材料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学会下载,或者通过微信、QQ等工具与学生交流,突出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摆脱心理负担,敞开心扉,接受彼此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信任,促进教育工作者把握学生的思想倾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思想的灌输。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个教育过程将缺乏情感和吸引力,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逆转。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界定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他们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如果大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不了解,忽视了学生明确界定的自身需求和现实的社会环境,特定教学内容的改革将在一定时期内不被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符合时代要求,会导致学生对教育内容失去兴趣,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被动学习现象。
(三)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当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僵化的灌输和行政义务教育模式,教师习惯于以学生不感兴趣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如课堂讲解、报告等,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启示。教学和实践教育缺乏创造性和创造性,如口语、辩论、讨论和观察经验,缺乏吸引力。忽视学生的主观需求和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就是接受和理解科学技术知识。关注学生实际需求不明确的思想贯穿于教育过程,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接受教育的意识和主动性。
(四)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明确大学生管理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是以人为本、自我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学生界定的管理机制,通过鼓励、教育、鼓励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接受和理解教育管理机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积极性。同时,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师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渗透到管理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涵和目标进行界定,并向学生转移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具活力。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可接受的凹痕。避免挑拨离间,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秩序。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丰富了教育内容
新媒体为大学生模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也为大学生模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了新的载体。首先,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第二,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师对学习的定义。教师成为新媒体技术的受益者,为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和内容。
2.促进了教育互动
在网络社会交往中,交际对象往往是虚拟的,用户没有心理障碍和负担。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界定不清,有利于建立平等、松散的人际关系。在思想情感交流方面,用户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形成思想共鸣,产生深刻的交流互动。因此,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教育的互动,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3.提高了教育效率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进程缓慢,不能满足大学生快速学习生活的需要。新媒体不仅可以快速传播信息,还可以让大学生随时随地查阅和浏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教师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观念的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指出,必要条件”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为核心,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空的束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腐朽落后的思想渗透到校园信息中,企图歪曲大学生不确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不仅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而且抵消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2.新媒体容易引发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及人格障碍
在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型媒体平台上,信息的传播与传播具有较强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大学生以虚拟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许多人认为他们对自己陈述的真实性不负责任,甚至故意煽动他们说谎。这种新的媒体虚拟平台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危机,破坏了人际信任,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信任他人,从而影响大学生健康发展,破坏了人际关系。
3.新媒体的出现凸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滞后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虚拟的空间和时间里失去了理智。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滞后现象日益突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与时代脱节,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环境的模糊。制度和形式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和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以教育为导向,知识为导向,激发学生不明确的自主学习,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教学、教学等方法发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专业水平,掌握新媒体技术,充分认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想政治知识的生活方式和兴趣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运用新媒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更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模糊理解,更加容易面对新媒体的挑战。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手段
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注入新鲜血液、爱国主义、团队精神、诚信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应充满“人性化”和“趣味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贴近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思想和道德意识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价值观的传播可以以教育对象喜欢的形式进行。通过理性说服和情感激励,学生能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社会行为规范。同时,必须有沟通、合作、真正平等、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活动,体现师生互动。
(三)利用新媒體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介绍了受教育者的教学内容、图片和特点,使受教育者更愿意接受,提高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吸引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其次,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微信、电子书等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是受众,内容是跟上时代步伐,包括一些热门信息。积极推动学术话题的传播。树立生活常识、道德文化、诚信文化,丰富校园信息传播渠道,扩大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和辐射,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四)完善新媒体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保障机制
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贴近高校生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机制。通过校园网,我们应该关注大学生不确定性思维的动态变化,采取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和及时处理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应将监督保障机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相结合,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的载体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领导教育相结合,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社理论部编.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李嘉妍, 吕梦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新闻传播, 2017(15):64-65.
[3]马静楠.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新校园:上旬刊, 2017:94.
[4]孟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4):202-202.
[5]何香明.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 2017(01):6-9+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