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东阳木雕是最富盛名的民间木雕艺术流派,承载着浙江东阳人民的人文智慧和民俗文化。中国木雕博物馆中目前最早出图的东阳木雕实物给前期调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次,东阳卢宅是东阳明清时期的代表建筑,也是探寻木雕艺术的首选;两者都给探寻现代东阳木雕图案元素变化提供了充足资料。首先,对东阳木雕的产生地域环境和人文特色进行概述,分析产生原因;其次对各时期东阳木雕图案元素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其历史民俗给各阶段东阳木雕创作的影响;最后再与其他木雕进行比较,寻求新时期东阳木雕的发展的实际意义价值。
关键词:东阳木雕;图案
一、东阳木雕概述
东阳位处于浙江省的中部,是丘陵和盆地相结合的地形,所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生存环境相对封闭,重视宗族和教育。也由于当地土壤成分为不肥沃的酸红土,导致了土地产量不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形成了依靠读书或者是依靠手工艺来成就自身的两条道路。根据《东阳县志》的记载,唐宋时期的东阳交通闭塞所以民风淳朴,到了南宋时候因为战乱,政治中心南移至浙江,北方氏族南迁,人口增加而可耕种面积还是那么点,更是迫使了产业结构的转型,也因为如此,让南北手工艺进行了融合,提高了原本的工艺水平。
早期由于交通相对闭塞等原因,选材有数因地制宜。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修路、运输发达,东阳与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中后期东阳木雕木料的选择越来越多。东阳木雕也从建筑的木雕改变为现在的装饰家具摆件的木雕,现代大师摆件作品也多为椴木来雕刻,“椴木”文理细腻,质地软,易雕刻,颜色文雅,相对于樟木来说稳定性更好,不易开裂。这一类木料要从北方运过来,良好的交通运输给与东阳木雕新的生命。家具方面也有采用外界运输的黄花梨、红木、鸡翅木等这些硬木材料,扩大了市场。
二、以卢宅为例的明清建筑东阳木雕作品
卢宅是东阳地区最为经典的建筑,有“民间故宫”的称呼。作为标志性的明清建筑群,占地面积十分的大,始建于明景泰七年到天顺六年。之所以现在占地面积那么大,是因为在明之后乃至于清都由于族人在读书或者经商上面有所成就,卢宅作为家族的建筑也就不断的扩建。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建筑被破坏,导致很多的建筑群面积正在修复中,只有一些如世雍堂遗址可惜的拆除了,只留下石墩及地面,好在主建筑保存还算完好。卢宅内肃雍堂建于明景泰、天顺年间,代表了明代的建筑。里面院落布局较为完整,里面有很多木雕精品。肃雍堂、淳叙堂,是卢宅中明代建筑木雕的代表而清代建筑木雕的代表是以树德堂、善庆堂为例来说。
肃雍堂处于卢宅建筑的中轴线上,是以石库门为前堂后寝的前堂中前四进的主体建筑,是明中期的建筑代表,来祭祀、吉庆、聚议、娱乐的地方。肃雍堂是三开间的格局,厅堂间由穿堂相连,呈现工字形平面。正厅顶上吊顶的用材采用大块材料,有梭柱和月梁,斗拱上也绘有彩绘。不管是肃雍堂还是淳叙堂在木雕方面,有着明代建筑木雕的简约特点。
树德堂和善庆堂代表了卢宅清代的建筑木雕,雕刻技法繁多图案复杂,主要体现在琴枋和牛腿的雕刻。其中树德堂卢宅主体建筑中体量最高大的建筑,体现在相对于其他琴枋是单层的,树德堂则采用双层的结构。树德堂体量的高大与在卢宅中起到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里是执行家法,处理这些事物的地方,所以体现了一种威严的氛围。建筑雕刻图案繁多技法复杂,多采用有寓意的雕刻图案或是人物场景。
比较了卢宅中明代和清代的建筑东阳木雕,从整体上看,明代建筑木雕(图1)相对于清代的建筑木雕(图2)来说更加的简约,木雕图案多以动植物纹样或是抽象纹样这些图案为主,少出现人物场景的木雕纹样,图案木雕纹样注重教化。
到了清代,在传统的动植物图案体现上,更加注重写实性,相比以往的注重装饰性外,注重了人物造型和神态的表达,场景更加的体现了关联性,构图饱满而完整。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多是一些历史故事、生活的场景或是神话传说的内容,这些常出现于显眼位置,如琴枋、牛腿、门窗或是梁上,树德堂的琴枋上这类题材在清代建筑木雕的牛腿上也常见。
三、东阳木雕艺术特征及变化原因
东阳木雕从开始到现在题材越来越丰富,雕刻技法和处理手法越来越多元化。
题材侧重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反映百姓向往美好富足的生活,期盼家族兴旺发达,追求社会地位等方面,也会随着生活的变化增加更多的内容。
本文题材样式选自于中国木雕博物馆、东阳卢宅、中国木雕博物馆、以及陆光正艺术馆从中整理三种题材样式:
(一)花木题材
花木题材多为牡丹、莲花、石榴桃、梅兰竹菊、灵芝,其寓意代表百年好合、万年青寓意长寿健康等,还有用月份开的的花来纪念重要的日子的。
(二)动物题材
在浙江博物馆中存放的九狮子纹牛腿(清),在清代木雕装饰中最常出现的样式,有辟邪护主的寓意。鲤鱼谐音为余,代表了富足。又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所以鲤鱼是吉祥的象征。还有狮子、鹿、喜鹊、鸡、龙、凤等题材。
(三)三人物题材
戏剧人物、神话人物、生活场景、书法文字、抽象图案。
四、东阳木雕的实际意义价值
东阳木雕是民间木雕中最具盛名的木雕,东阳人民勤劳肯拼,在家乡和他乡都创造出他們的价值。东阳木雕雕刻题材很讲究,技法工艺有着自己的套路。现代的东阳木雕,一直在传承和创新,政府一直在扶持,现代手工艺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方面要好好保护遗留,安心学好技艺,修复在历史中因为各个原因被破坏的作品。
古代遗留下来的东阳木雕实物大多数是和建筑相伴相生而存在的,经过那么多年的流传发展,古老技艺还是有些在过程中丢失,遗留下来的绝美建筑木雕有艺术研究价值。保护,研究从而复原很重要,题材出现的越来越多,记录的也就越来越多,那些描绘生活场景的雕刻,以及戏曲雕刻等等,从各个时期的传承发展变化中能学到很多能获取很多历史信息,对于现代能发展旅游业以及加深地区人民对历史的了解,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先辈的智慧和文化的传承。也许因为时间的久远这种技法渐渐地用不上了使得有些技艺失传,也许因为现代更注重节奏的快速并没能好好地耐心的专研,也许是因为以前手工艺人吃饭生活完全依靠手艺,现在的要复制明清时期那么工艺精湛的作品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国家工艺大师也要慎重更慎重。所以依靠国家的扶持,对古建筑的保护越来越看重,传承者们要更加安定的去学习,使得历史脉络清晰,更加注重学问研究和手工艺技巧水平。
另一方面结合当代的发展,做到适应现代市场,在东阳木雕的技艺在中式建筑装修以及中式家具中得以运用。东阳木雕在现代生活方面要融入的更多,现阶段太多国际主义的建筑缺少了地区间特有的差异性,国家地区之间应该有自己的独特。东阳木雕装饰性很强,选择结合时代的特点更多的融入。
五、结语
东阳木雕作为浙江三雕之首,最有影响的民间木雕,是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阳木雕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创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选择各个博物馆中东阳木雕藏品、最具代表性的东阳民居卢宅以及东阳木雕城的东阳木雕作品作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寻找出各个时期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寻求新时期东阳木雕的发展的实际意义价值。东阳木雕反映出了东阳地区人民的审美以及通过它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追求,表现各个时期社会发展和风俗文化的物质资料,展现家族的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对木雕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东阳木雕要在传承原有技艺的同时,更结合现代生活进行创新发展,融入现代生活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