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生育,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建国之初到今天,中国按照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生育政策不断作出调整。2016年1月,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然而,相关数据显示,二孩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家庭的实际生育率远远低于预期的数据,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样,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本文基于角色冲突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结合二孩政策的特定社会背景,为我国制定和修改下一步的政策提出参考意见,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二孩政策;职业发展;社会支持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015年12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2016年1月5日,中央发文明确生育两孩无需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
然而,在放开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有些人担心的井喷现象并没有出现,相反,二孩政策遇冷。全国妇联工作部与北京师范大学检测创新中心,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一孩家庭中,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为53.3%,不想和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合计为79.5%。城市普通家庭,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为55.9%。由上述数据可看出,女性二孩的生育意愿较低。
2.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南京、镇江两市,通过对不同年龄、学历、区域的女性的调查,探讨二孩政策开放后,城市女性生育二孩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通过本次研究为国家完善相关政策,调整女性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
本项目以已婚城市女性为研究对象,从职业资本、职业机会、工作投入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线上和线下调查,抽取500城市已婚女性(已生育二孩)进行随机调查,深入分析生育对职业发展的理论影响机制,以及生育与女性社会角色冲突的关联性,提出相关对策,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得出相关对策。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全面二孩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是指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即所有夫妇,无论城乡、民族、区域,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角色冲突与社会支持
角色冲突是指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适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女性既承担着职场中的工作责任,又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不可避免的就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矛盾。此外,女性在生育二孩之后,重返职场,母亲的角色与职场女性的角色也会发生冲突,而职场和家庭对女性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也会使女性面临角色冲突。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如果社会、家庭能够采取有效方式增加對女性支持,那么,二孩政策遇冷的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女性的生育与就业是一个广泛而持久的话题,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与专家针对这一社会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外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生育对女性就业的影响。林裕娣(2018)研究发现生育使女性心理负担大从而难以适应从事社会工作,女性进入职场的障碍增加。杨菊花(2014)研究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存在较强的用工性别歧视,用了降低成本,存在让女性主动辞职的动机。(2)生育对女性劳动报酬的影响。李春玲(2008)研究发现工资差距的扩大是市场机制竞争和就业歧视共同作用的结果。范梦雪(2016)研究表明,中国女性生育当年的工资率会下降17.6%左右。(3)生育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苏盟盟(2017)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女性劳动参与率在生育之后降低。陆万军(2016)研究发现,中国的二孩政策会降低已婚女性的就业率,使得女性的就业更加严峻。
国内外对女性职业发展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与研究基础,但还缺乏对二孩政策影响的探索。二孩政策是中国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调整,对女性就业及职业发展有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有必要加以研究。
三、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一共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信,介绍问卷调查的内容与目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工作地、学历等;调查量表,包括职业资本、工作投入、职业机会三个维度。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以镇江和南京两地的30-50岁左右的职场女性为主。
四、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一)数据回收
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面向江苏地区进行发放,共收回有效问卷336份,其中已生育二孩女性占47.02%,未生育二孩女性占 52.98%,因此,本文选取已生育二孩的158名女性为研究统计样本。其中,工作地在一二线城市的人数占参与调查人数的22.78%,三四线城市的人数占42.40%,四线城市及以下的人数占34.84%;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人数占14.55%,高中的人数为29.75%,专科的人数占17.73%,本科及以上占37.97%;年龄在31-40岁的人数占13.29%,41-50岁的人数占51.89%,50岁以上占34.82%。
(二)数据分析
23%的女性表示在生育与二孩之后对工作的投入不变,55%的女性表示在生育二孩之后对工作的投入减少。
72%的女性表示在生育二孩之后职业发展机会减少,28%的女性表示在生育二孩之后职业发展机会增加。
75%的女性表示在生育二孩之后自己所拥有的职业资本减少,20%的女性表示在生育二孩之后自己所拥有的职业资本不变。
(三)得出结论
从个人角度出发,生育二孩后,女性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变化,自我发展学习和职务晋升的意愿下降,重新考虑职业时主要以可自由支配时间为主,对职业的态度也不似之前积极。
从家庭角度出发,生育二孩后,家庭和职业的双重身份使女性角色冲突严重,大部分女性不能很好地平衡家庭与工作,对工作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减少。
从企业角度出发,大部分女性生育二孩经历产假后,自身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职场发展需要,企业给予女性学习培训、职务晋升等方面的机会将减少,甚至发生向下的职业流动,更严重者,女性的工作岗位会被取消或顶替。
五、成因及对策建议
(一)成因分析
1.文化因素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女性一直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在建国后,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女性可以同男性一样参加学习和劳动,但女性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决定了难以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根深蒂固。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家庭,母亲承担了照顾家庭抚养儿童的主要责任。
2.经济因素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在进行招聘时更多的考虑用人的成本以及工作人员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劳动法》中对女职工产假和孕期工资的规定一方面保护了女性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成为女性在应聘工作时的不利因素。与女职工想比,男职工在工作中较少受到家庭的影响,男性较少的承担家务活动,工作时间更为灵活。此外,女性承担了生育与抚养下一代的责任,而此项活动往往会造成工作的中断,这种中断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女性生育之后,会将更多精力与时间投入在家庭中,女性在家庭中的投入增多,在工作中的投入就会减少,从而使公司的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在招聘时更趋向于招聘男性职工,从而阻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
3.社會因素
现阶段中国的幼儿照顾服务体系、保姆等家政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地保姆、幼儿园虐童事件等负面新闻频频出现,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在大部分家庭中,孩子的照料压力仍完全由家庭承担,而且在家庭中女性的照料压力要远远大于男性,“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模式演变成了女性既需要“主内”,又需要“主外”。
(二)对策建议
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来看,国家应该制定促进工作与家庭平衡、促进性别平衡的政策,如规定男性每周照顾家庭与儿童的时间不得少于工作时间的30%-50%,当地的社区与居委会进行监督;完善相关的生育政策,加强对女性的保护,女性在休产假的同时,也给予男性一定时间的法定陪产假和育儿假;建立和完善幼儿照顾服务体系和家政服务体系,对育儿家庭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障与育儿补贴,降低家庭抚育儿童的经济负担;国家应该调整单位的用人和职业晋升政策,机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应该做出表率,男女公平竞争,提高女性在领导层中的数量和比例,增加40-50岁女性的比例,为二孩生育的女性再就业提供一定的支持。个街道各社区的居委会应该积极宣扬男性分担家务的思想,提倡家庭内部的合理分工,促进男性承担相应的家务活动,居委会和相关协会应当对女性给予支持,帮助女性克服家庭工作难以平衡的问题。
从家庭支持的家度来看,家庭应该制定科学的生育计划,男性应该与女性充分协商与沟通,给予女性足够的尊重与支持,全方位的考虑各种因素后,在双方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的安排时间;生育二孩后,男性应当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与抚育孩童的责任,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让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的学习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中;男女双方的父母也应该给予女性一定的支持,摒除陈旧的观念,给予女性职业发展的机会,并给予子女一定的帮助与指导;女性自身也要调整心态,不可过分焦虑,遇到困难时,要充分与家人、朋友、领导进行沟通,及时排解负面情绪,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生育二孩并不只是女性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和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国家、社会与家庭应给予女性支持,分担女性的压力,促进女性的职业发展,只有多方努力协调,才能最大程度的消除女性的顾虑,提高二孩的生育率。
参考文献:
[1]苏盟盟.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7.
[2]王位.“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以南昌为例[D].南昌航空大学,2017.
[3]徐悠扬.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女性生育二孩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4]崔继伟.性别歧视对中国城镇女性就业的影响及研究对策[D]北京交通大学,2012.
[5]林裕娣.“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1).
[6]陈春梅.“全面二孩”政策对高校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J].教育新探索,2017(03).
[7]张琳.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18(08).
[8]曾毅.生育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