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麗中国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城市转型发展、建设上海“北大门”的重要抓手。但由于河长制体制依旧存在不足,离真正的“河长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河长制”到“河长清”的转变需要:强化考核问责,大力推广“河长APP”;把准治理难点,聚力三河三业;凝聚全民力量,实现“政民一体”;完善法律体系,实现河流治理的长效和常态化。
关键词:河长制;河长清;美丽中国;对策
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2018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实施河长制。南通市自3月1日起实施《南通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这是江苏省设区市出台的首部水利工程综合管理方面的法规,并在全省率先将“河长制”写入其中,开启了河长制在流域生态治理中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的新阶段。江海交汇的南通,背靠平原,三面环水,地势平坦,河沟成网,全市水域面积778平方公里,1.7万余条河道,河道总长达2.4万公里。河长制的出现迎合了人民群众对良好水环境和水安全的紧迫需求,“反映了实务界在现实法律供应不足情况下的一种务实的现实智慧,是避免水污染出现环境困局的一种积极作为”[1]。南通市委书记、总河长陆志鹏指出:“以河长制为抓手,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全面推行河长制,抓好河湖管理,意义重大。
一、推行河长制的必要性
(一)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为河长制的未来发展指出了光明道路。近年来,南通市大力实施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把农村河道管护纳入“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城乡水环境面貌得到改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通市的水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人口城镇化将进一步增大用水量、排污量,河湖现状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必须把河湖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清。
(二)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解决我市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前我国水安全严峻形势,呈现出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特别是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水资源短缺等新问题愈加突出。近年来,南通市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河湖治理、管理和保护,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但河湖管理保护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新时期复杂水问题,增进人民生态福祉,中央在河湖管理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将最大限度地整合行政资源,全方位立体式解决水问题,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清。
(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城市转型发展、建设上海“北大门”的重要抓手
市党代会提出,南通要加快接轨上海,打造上海“北大门”,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与上海生态共治共保,加快水污染防治,推动城市发展由功能型向功能生态融合型转变。[3]水彰显城市灵气,润泽万物生命,城市向生态转型,离不开优质水环境的支撑。全面推行河长制,抓住河道这个关键要素,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清,努力把南通建设成为生态之城。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南通市已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南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市委陆志鹏书记对市、县、镇、村四级河长提出明确要求,“必须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回应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二、从“河长制”到“河长清”的对策建议
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河长制以其有效性获得了内在合理性。所谓“河长上岗,水质变样”,既是对河长制的事实描述,也是对河长制的价值诉求[4]。但是,如今的河长制发展依旧不完善,需要继续改革探索,因地制宜地推动河长制从“有名”转向“有实”,从“河长制”迈向“河长清”。
(一)强化考核问责,大力推广“河长APP”
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大力推广“河长APP”,App上对于巡河的内容、方式以及发现问题后的上报等方面有具体的安排和要求,后台管理员也能看到具体的巡河情况。[5]“河长制app”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犹如给河长制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使得各级河长、职能部门、公众之间联系密切,有利于提高了河长巡河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对于那些不作为的河长,“河长APP”就是“紧箍咒”,在这样的技术手段面前,任何侥幸心理都不可能得逞,必须规规矩矩办事、老老实实抓落实。将APP的使用情况切实与干部评价考核挂钩,只有真使用、真考核、真问责,才能让干部重视技术手段的使用,才能让技术手段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把准治理难点,聚力三河三业
我市“三河”指如泰运河、通吕运河、通启运河,全长295公里,是南通水网的主要连接河,生态环境脆弱、水质总体不佳;“三行业”指南通传统的化工、印染、钢丝绳行业,多数企业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大,产生了全市近50%的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和重金属排放。其中,“三河”贯穿39个镇,“三行业”涉及企业1000多家,主营收入占到全市近20%。因此,市委、市政府应高度重视,将三河三行业的整治作为我市推行河长制的主攻难点,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我们将通过“三河三业”重点整治的先行先试、典型引领,为全市其他河道的整治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积累经验。
(三)凝聚全民力量,实现“政民一体”
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南通市政府应积极顺应社会群众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富口袋”到“富生态”的期待,首先,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激发群众环保的主观意愿。通过形式多样的河湖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明显增强群众的江河湖库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危机意识;通过深入的基层宣传,要让基层群众知道河长制是于人于己的长远大计,不能让群众置身事外。其次,加强社会监督。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示河长名单,在河湖岸边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监督电话、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注重河长制正确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完善法律体系,实现河流治理的长效和常态化
首先,南通市应建立、完善相关法律,以明确的法律形式确定河长制。各项基本的制度通过法律的手段明确建立,使河长行权有法可依,河长履责有法据。其次,强化控源截污的法律监管,着力构建城市河道环境的长效管护机制。加大对违法排污和污染河流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和惩罚力度,建立科学的长效管护机制,才能实现城市河道的长治久清、长治久绿。第三,建立全社会性的监督制度体系。通过法律建立起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监督、检查体制机制,通过多种方式确保河长制在法律框架内有效、持续性的运行,实现“河长制”到“河长清”。[6]
总而言之,南通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模式[7],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咬定“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这一目标,坚持“水岸共治、江河联治、全域防治”这一整体思路。各职能部门、各河长联系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同配合,共同为推动南通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超,吴加明.纠缠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河长”制:制度逻辑与现实困局[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4):39-4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南通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新闻发布会[R].2017.
[4]李永健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困境与未来出路[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1):34-38.
[5]张天任.关于从“河长制”到“河长治”再到“河长清”,破解水体治理难题的建议[R].
[6]王浩,陈龙.从“河长制”到“河长治”的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 2018.
[7]夏青.河流有河长了[J].财经界,2017(2):39.4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