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农业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以培养涉农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PBL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为支撑,让学生主动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使学生习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与能力,真正做到学与用相结合,通过探究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中的综合翻译能力。
关键词:农业院校;翻译教学;项目式学习(PBL)
农业院校的人文学科发展相对滞后,语言文化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国际通识教育与人文素养建设意识较为模糊,这些都不利于新常态下中国农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农业院校生源相当部分来自于农村地区,学生英语学习起点不高,普通地方农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起点无法跟重点大学甚至很多普通综合性高校相提并论[1]。大学四六级的应试翻译教育关注的是知识考点的灌输与堆叠,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此种教学范式把学生的翻译学习变得机械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锐减。鉴于此,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为出发点,借鉴建构主义哲学观点,构建以“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为载体、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在资源共享、自主学习、协商合作、实践创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是探索农业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的有益尝试。这对中国农业改革的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未来导向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正面的意义与影响。
一、农业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形势严峻,学分减少和课时压缩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普遍现状。在这种背景下的农业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更是困难重重。农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沿袭了其他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计,通常把大学英语课程细化两大类别:听说课程与综
合课程。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时间全部用于听力和口语训练,以听为主,以说为辅,完全忽视翻译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也抱着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英语只要会听会说,英语翻译能力也会自然提高,不愿意多花时间精力学习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知识。大学综合课程的教材建设也偏重于阅读类文献题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技巧,课堂重点放在词汇、惯用法与篇章结构分析等方面,翻译练习只是点缀附带在每个单元的末尾部分。
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范式机械重复,翻译教学内容刻板单调,学生极易产生倦怠疲惫之感,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效果受到极大考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为大班授课,课堂人数过多,课堂各项翻译活动很难顺利开展,教师对学生的翻译能力个性化指导更是举步维艰。要改变农业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矛盾僵化现状,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PBL即“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范式,旨在构建学生的探究体验式学习模式,它以项目的形式把交际需求与理论知识融入大学英语翻译学习活动,通过解决真实的翻译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翻译技能及素质的发展。
二、项目式学习研究现状概述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简称PBL),起始于西方体验式学习理念,是建构主义哲学观点在教育学中的延展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项目式学习研究与二语习得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被引入外语教学研究,成为国际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项目式学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关注的是学生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挑战有意义问题或难点正是它的创新之处,具体包括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构想设计、解决问题、制定策略和报告陈述等各类活动[2]。一言蔽之,项目等同于课程,教师把课程核心教学内容和概念皆围绕项目的实施进行系统化安排与设计,学生利用相互讨论,推进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模式,因此项目也是体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和对象[3]。
Hedge[4]认为项目概念的提出拓展與延伸了任务的范畴,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项目活动(通常涵盖项目设计和规划活动,材料阅读、聆听记录、对话访谈等信息采集活动,解决问题的活动,书面报告与口头陈述活动,互动展示活动以及回馈反思活动等)把语言技能各项训练进行系统整合,通过指导学生经过项目实践,最终达成习得与使用语言的目的。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集中体现并贯彻了“学”与“用”的协调统一,具有基于任务的(task-based)语言教学模式和基于内容的(content-based)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某种程度上可以当作是二者的结合与拓展。2003年,巴克教育研究所[5] (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界定的标准化项目式学习定义,“旨在鼓励学生通过广泛深入地探究复杂真实的问题和精心设计的产品与任务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系统性教学方式”。Stoller[6]归纳了项目式学习的主要优点:1、保证学生语言输入输出的真实性;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习得语言知识;5、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与他人协作的能力;6、增强学生自信;7、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8、训练学生的决策与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思考能力。
通过研读国外近30年依托项目的外语教学文献,南开大学的张文忠教授[7]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思路,PBL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实施一系列项目活动,看重在解决真实语言问题过程中的语言技能整合训练。他带领其团队将PBL应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研究,提出“课程项目化、项目课程化”,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本土化实践英语教学模式[8]。张教授的研究为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PBL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通过真实世界的探究活动和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工作,PBL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最终通过制作展示作品的形式,来主动地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9]。大学英语翻译教学PBL模式以翻译教学原理为中心内容,引导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借助多种翻译学习资源,开展翻译实践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真实翻译问题。在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堂上,学生学习并运用真实翻译语料,围绕翻译项目而运用语言,如磋商项目计划、分析项目信息、交流思想等,皆出于真实的交流目的。就微观层面而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PBL模式包括六个板块:1、丰富的课前翻译学习素材导入,如文本、音频、视频等;2、顺畅的素材获取渠道;3、高效的课堂交流机制;4、实用的翻译工具;5、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估手段;6、教学内容编排与项目构建的有机结合。
顺应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特性,教师应根据翻译教学的实践性,研究与设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PBL模式的操作范式,备课时教师要事先围绕项目设计各种翻译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翻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翻译方法和技巧。PBL模式认为,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是教师首当其冲之要务。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要求与意愿,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授课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相互合作,构建开放友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教师应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节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经验,在适当的时机介入他们的学习,调整学生的自学模式。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遴选翻译素材,共同分析归纳需要讲解的翻译知识。这样的授课模式使教师与学生位于同样平等的地位,能有效提高师生沟通交流的质量。学生还可以书面报告或口头陈述的形式,就项目式学习的个人得失体会,与教师或学习伙伴相互协商交流经验。学生的真实反馈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后续调整教学内容与把握教学节奏提供参考。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把学生设定为被动的学习者。PBL模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0],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是在新知识内部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的过程。PBL让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语境(如项目)下,通过有意义的体验,使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协作式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从而习得新知识与新能力[11]。学生必须根据项目查找资料,通过查找各种资源(如Google、百度、PPT、QQ、微信、手机英语学习类APP、手机直播、微博、邮箱等)构建学生翻译实践过程中的资料检索能力,丰富学生所缺乏的图式知识。PBL翻译课堂上,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积极主动参与翻译学习活动,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共同帮助,阅读文献,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学习资料,理解翻译知识和技巧,从而实现知识的真正建构。
PBL模式认为,时间、空间和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建构,学习过程以经历情景的形式为标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一定的主观情感或情绪波动,该情感变量与学习的体验效果密切相关。积极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鼓励学生继续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获得更多对新知识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对子、分组活动,要求学生合作收集翻译语料,为翻译实践积累真实素材,在翻译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提醒学生把翻译创作思路的具体步骤与细节记录下来,例如使用过的翻译软件、翻译工具书、浏览的网站与论坛以及其他翻译辅助形式。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译文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讨论,分析得失。经由实践操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更有成就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翻译现象,拓展其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四、结语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PBL模式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应用能力,PBL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促进现代教育学前沿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融合,有利于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农业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探索。PBL模式不排斥更不会取代其他的学习范式,不仅如此,它还极具兼容性与操作性,特别适合与其他学习方法和手段相结合,适应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PBL模式凭借具体真实的项目任务,设计大学英语翻译学习任务,以优化的学习资源为拓展方向,以学习成果展示为评估范式,既重视翻译过程又看重翻译产出,鼓励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调研、分析、归纳、内省并最终按项目要求自主完成相关翻译学习任务[12]。这些都对当前农业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与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谦. 国外外语教育经验对中国农业院校英语教育的启示[J].世界农业 2012 (7): 108- 110.
[2]Bergh,V. V. D.,D.Mortelmans, P. Spooren, P. V. Petegem,D.Gebels &G.Vanthournout. New assessment model within project-based education: The stake holders [J].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06(3):345-368.
[3]Beckett, G. H.&P. C.Miller(eds).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Greenwich,CT: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Inc. 2006.
[4]Hedge, T. Key concepts in ELT: Fluency and project [J]. ELT Journal, 1993 (3): 275-277.
[5]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第2版)[M].巴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Stoller F L. 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M]. Greenwich: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6.
[7]张文忠. 国外依托项目的二语/外语教学研究三十年[J].中国外语2010(3): 68-73.
[8]张文忠. iPBL—本土化的依托项目英语教学模式[J].中国外语2015(3): 15-22.
[9]高艳.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外语界2016(6): ?42-48.
[10]Sewell A. Constructivism and Student Misconception: Why Every Teaching Needs to Know About Them [J]. Australian Science Teachers Journal 2002(5): 5-12.
[11]王勃然.项目学习模式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13(1): 37-41.
[12] 李玮,李延林. 把握教学环节,提高优化笔译教学效果的关键[J].文史博览2014(1):71-73.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道德经》英译的翻译生态伦理解读(17WLH23);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典籍翻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途径研究, 湘教通(2017)452号;湖南农大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基金项目:文化强国视域下典籍翻译伦理的生态解读;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违和”到“维和”:翻译和谐伦理研究(17ZDB012);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农业援外项目的农业英语语料库的构建及研究(14YBA192);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流行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调查及认知发展(15WLH24)。
作者簡介:符蓉(1982-),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
通讯作者:胡东平(1964-),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