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在多领域的发展都比较迅速,但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因素等影响,使得各区域的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城乡二元体制也造成留守儿童的群体不断增加,有着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该因素的影响下,在心理特征各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这些应对方式以及心理特征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希望能通过分析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留守经历;大学生;应对方式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年龄界定有着不同,至今对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界定还处在模糊状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通过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展开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对解决这一群体的心里安全问题以及社交焦虑问题就有着一定积极意义,这也是关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特征体现和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特征体现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呈现出比较特殊的征象,缺乏安全感以及对他人的不信任心理尤为强烈,干瑜璐等研究发现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显著高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 ,在留守时期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与交流, 导致形成缺乏心理安全感[1]。社交退缩的心理特征是比较突出的,也就是在社交场合当中,不愿意和他人交往的行为,这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不愿主动在社交场所和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在社交退缩上的表现也有着一些不同类型,如安全退缩和活跃退缩以及抑制退缩都是重要的类型。
再者,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还表现为自卑懦弱。由于这些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的真正关怀,或者是因为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常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使用比较极端方式,这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来说,从小就会产生自卑懦弱的心理,一直会影响其后期的发展,从而会在时间的推移下产生固定思维,遇事比较容易选择逃避,以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问题。
另外,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还常常会表现为情感冷漠。长期与父母交流沟通比较少,很少有家庭温暖的感知,会影响其整个的性格和情感态度,造成大学生缺乏社交兴趣和社交方法,与人交往中容易产生社交焦虑,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程度与其留守时间的长短成正相关(r=0.148,p<0.05)[2]。
(二)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其一,从家庭因素来说。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是综合因素所致,所以在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下会有助于解决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从家庭教育层面来说,由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有限,父母在和子女的沟通上缺少技巧,家庭教育意识也很薄弱,有的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很偏激,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下,会无形之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而由于父母在家庭中角色的缺失,就使得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有心理困惑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从而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
其二,从社会环境因素来说。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和社会环境因素也是有着很大联系的,当前我国社会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也比较缺少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的心理问题相区别看到[3]。社会也比较欠缺完备解决和帮扶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机制,在社会上缺乏安全感,使得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会容易产生排他心理,和别人的沟通交流机会也比较少,这就必然会造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社交的时候处在劣势,情感上的冷漠也会由此而越陷越深,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以及社交焦虑。
其三,从个人适应因素来说。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家庭背景方面是不同的,这样也会使得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家庭状况的对比上会产生自卑心理,由此而逐渐的疏远人群[4]。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发展也有着影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多是来自农村,在和生活质量比较高的城市生活相比较来看,适应能力就比较差,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会按照自身原来的交友模式社交,这样也比较容易产生封闭狭隘特征,加上性格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这就会造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交友中也常常受挫,从而就逐渐的逃避社交。
二、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应对方式现状
采用解亚宁修订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412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水平较高,(M=2.18 > 1.5,中等水平为1.5分),而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的水平较低(M= 1.07 < 1.5)。
从研究结果来分析,在应对方式上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采取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可能是在进入新学习环境后投入学习中,处在比以往更丰富的环境当中,也自然会增加朋友,学习以及应对的方式技能也会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这样能对以往的消极影响产生弥补的效果[5]。
三、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解决对策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负面影响,要加以积极的应对,如此才能保障其健康成长。对于不同的层面要采用不同的举措,可从以下几点加强重视:
第一,对于缺乏心理安全感大学生的建议。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比较缺乏心理安全感,在处理这一心理问题的时候也要能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在目的本位当中要能够建立确定控制感,留守经理已然是过去,要能对这种过往的不安及时的释怀,不能让负面情绪左右,所以要以目的为本位以及工作学习为本位[6]。通过各种学习以及社交活动等建立独立安全感,个体只要能够勇于接受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使得自己不断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能够从人际交往的实践当中来营造人际安全感,在逐步的突破心理障碍后,这种心理安全感的负面内容就会被消除。
第二,应对方式的建议。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需要多方面的帮助,从而逐渐的提升其解决问题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当中汲取经验,向着积极应对的方向发展,只有主动的解决生活中以及学习中的问题,才能不断的强大自己的内心,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首先要从自身的改变着手,为自己的发展树立目标,将目标进行分解,并不断的突破,这样能锻炼自己的意志,这是积极应对的必要道路。
第三,人际交往的建议。社交焦虑可以说是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内容,在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也是需要多方面力量的介入的,并要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工作者以及带养人要能对其社交上积极鼓励,能够为其树立起社交的信心,充分的让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敢于表现自我表达自我,将自身的魅力充分的展现出来,增强其自信心。
四、结语
总之,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已经逐渐的被社会所重视,在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过程中,就需要多方面的思考,从不同的问题层面找到原因并针对性的解决,只有找到有效的处理方法,才能真正的帮助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解决其不良心理问题,帮助其重建信心。希望上文中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安全感以及社交焦虑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能进一步深化其研究内涵。
参考文献:
[1]干瑜璐,杨盈,张兴利.留守经历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安全感的中介效应[J].中国青年研究,2017(08).
[2]徐学俊,李凡繁.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和社交焦虑——希望和良好寝室关系的保护作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论坛[R].2012(11).
[3]邝宏达,徐礼平.自尊及心理安全感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09) .
[4]何冬丽.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07).
[5]张娥,訾非,温义媛,曾建国.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8(05).
[6]刘杰.留守高中生安全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8(0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