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边远农村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教师工作满意度问题上,近年来支教教师工作现状也集中反映了边远农村教育事业相关方面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各种影响教师支教工作满意度因素,为实现科学管理边远农村教师队伍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的建议,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改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状。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边远农村教师;影响因素
一、前言
我国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质量的教育,针对边远农村教育落后问题,很多地方积极开展支教服务以促进当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教师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关心农村支教教师这一群体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有益于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状态,进而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教育质量。因此支教教师工作满意度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支教及教师工作满意度概念阐述和理论基础
支教是指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活动,也是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教育制度或政策,有计划、有目标地为偏远、贫困地区的一线教育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工作本身和相关的人与事物作用于教师个体时,内心产生的认识与主观反应;同时也是衡量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激发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在一个心理学上普遍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条件与环境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感受和看法。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为了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以满足不同发展的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详细地阐述了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将满足人类生存并实现其价值归纳成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需要;一类是人类达到更好的生活状态的过程中并非所必需的成长需要。马斯洛金字塔式的需求层次图,不仅激发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还为实现目标指明方向。因此对不同教师的需要应采取适当的管理策略,以提高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将影响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如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和人际关系等,对工作满意的因素称之为“激励”因素,如工作内容、晋升机会、成就感和认同感等,并总结出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当保健因素不足或缺少时,员工产生消极态度,如果及时地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员工的不满意得到消除;当他们在激励因素上一旦獲得满足,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改善,相反,员工们在激励因素上得不到满足感,则会给员工带来消极低落情绪,从而使得工作积极性降低。因此,为了激发工作积极性和提高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管理者应兼顾两者,两手一起抓,改善保健因素的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激励因素。
(三)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是发展的首要资源,人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不仅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竞争力,还决定了教学质量。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战略时,应对教师群体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创新制度体系,使农村教师队伍得以稳定发展。因此,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力量,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学校应重视其资本的增值与开发。
三、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构研究
研究发现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有:工作性质、职业投入感、人际关系、薪水、领导管理、进修提升、工作环境等以及教师的个人特点,如职务、从教原因等。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人、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等因素,对教师工作满意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人背景资料中,年龄、教龄、是否教主科与工作满意的多个因素都有关系。而在边远农村中,教师法律保障、工资、福利待遇、人际关系、考核评估机制和奖惩方案影响着支教教师工作满意度。
(一)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研究
本文对诸多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出了三大方面的因素:个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系统地探讨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下文具体的模型构建以及为学校教师管理工作中亟待完善的问题做好准备。
1.教师个体方面因素
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中个体方面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因素、个体价值观、个体情绪。
国内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中人口学特征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因素。关于工作满意度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比较早的研究调查中得出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此结论和之后的学者调查出现了分歧,在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小学教师在各个维度及整体方面的满意度均无显著差异。关于工作满意度与年龄和教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年龄、教龄与工作满意的关系除领导关系一项外,年龄、教龄越高,在自我实现、工资收入、同事关系方面的满意度越高,而工作强度方面的满意度则越低。有研究认为年龄、教龄与工作满意度是一种U型关系。关于工作满意度与学历之间的关系,在自我实现因素和同事关系因素上,受教育年限越高,教师工作满意度越低。
目前关于价值观方面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主要集中围绕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教师职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之一有职业信念,它是人们从事的职业所具有的内在动力的源泉和坚定的态度,当教师心怀坚定的职业信念,这份信念会激励着他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工作满意度作为一种主观感受,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教师长期保持稳定和乐观的心理状态,对有效课堂的实施有积极作用,进而直接给教师带来较满意的工作状态。作为情绪劳动者,应加强对教师情绪管理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从事情绪劳动,提高未来工作绩效和生活质量。同时,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教师的情绪变化,应协助教师控制和调节情绪,有利于缓解教师的消极情绪,才能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2.教师精神方面因素
精神方面,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组织气氛、组织承诺、组织文化、进修与晋升机会。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建议减轻教师压力,才能增强其工作满意度。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满意程度会逐渐下降。一项新的发现即客观的工作量对新教师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而是主观感知的工作负担量显著影响工作满意度。一般来讲,小学教师对工作环境基本满意,但是农村小学教师在工作条件上,满意度较低。组织气氛作为教师生活最直接的环境,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有着正向关系。组织人际气氛水平一般,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总体状況相对较差,学校也类似。组织承诺中的情感承诺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建议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情感承诺,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组织文化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促进教师工作满意度。但在进修与晋升机会方面,小学教师对此表示不满意。
3.教师物质方面因素
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中物质方面的主要集中于工作待遇和考核评估制度。教师对工资收人方面满意度较低,在工资、福利等保健因素上,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足。调查发现支教教师几乎没有任何的经费补助,对工资福利、待遇和住房等方面的满意度很是一般。同样发现支教教师的工资偏低、工作条件差,教师对这些表示不满意,心理落差大。考核评估制度主要来自绩效考核方面,通过绩效考核以激发激励员工实现和完成企业目标,会给员工带来职业压力,而职业压力的增加会使其工作满意度降低。有研究表明在义务教育教师中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其积极效果显得微不足道,反而使得教师缺乏工作热情。
(二)支教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工作满意度相关理论知识,试图建立支教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图1),旨在为管理部门为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上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并为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师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管理建议
(一)坚持教育发展观,树立合理的教师职业价值观
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它是一个人发展前进的内在驱动力,是生活工作中一切为人处事的指导思想。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波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在偏远农村还是在繁华城市,都应坚定执着自己的职业信念,才能充分发挥人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使学校教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使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和谐一致、相辅相成地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则面临着新的挑战。
提高教师物质上的待遇对提升教师工作满意程度固然重要,但主观能动性是人积极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出发,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用正确的理念和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其次,合理的角色定位,积极地从传统的“教书匠”角色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引路人”,从过去“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从过去以“教育者”为主体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从传统的“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从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教“学生会学”等。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注意观察教师们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应主动关心不同教师内在的精神需求,及时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学会客观、科学地评价自己,使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被关爱和被关注。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应把职业价值观作为学校教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全方位地开展起来。同时需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落实于教学工作中,引领教师们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
(二)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积极的教师情绪素养
我们基础教育面对的都是一群处于发展阶段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使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有耳濡目染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从自己出发,重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勇于正视不良情绪并开展自我情绪管理工作,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素养,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耐心。其次,真正地做到了解情绪,在头脑中自觉地形成自我情绪意识,培养情绪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应具备崇高的职业素养和勇于担当多样化的角色,无形之中给教师心理带来挑战。若因此而陷入负向的情绪中,成为情绪的奴隶,这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严重阻碍教师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和幸福。因此,教师在感知情绪有了微妙的不良变化时,应及时、理性地进行干预,“化悲痛为力量”,若没有进行及时的疏导,日积月累,很有可能造成情绪上的“蝴蝶效应”。最后要学会有效管理控制情绪,与学会与情绪“和谐”地相处,而不是被情绪所吞噬。
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追求低碳、健康和绿色的生活方式,无形中给农村的教师生活带来了压力,物质条件有限,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幸福感不容乐观,意志力脆弱的教师易引发不良的情绪反应。此时,作为管理者应及时发现教师的心理变化、影响因素和采取有效的应对机智。另外,坚持以人为本,善于倾听,乐于主动和教师沟通交流,用实际行动帮助教师缓解心中困扰,及时了解其所需、其所想,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事事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农村教师着想,在制定绩效工资、特殊津贴和考核评定等制度时给予农村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切实在工资待遇等物质需求上向农村教师倾斜,让他们在农村放心、安心和舒心地工作。同时,建立和谐融洽的领导与教师关系,营造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力图让每一位教师在晋升、职称评定时保持乐观的心境。大力弘扬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在学校的参与决策和民主管理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坚持终身学习,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当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新课程革建设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迎来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农村,教师的发展举步维艰,学习资源匮乏,整体素质不尽人意,音体美专业教师紧缺等问题都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改善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是当下农村学校管理的燃眉之急。
教师自身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懈的学习,是一种乐观和自信的人生态度;对人间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是一种快乐、幸福的生活姿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引路人,唯有将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和不断开拓,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对培养人的功能。有了正确的观念和思想的指导,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为提高专业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涌现出智能化、多元化、个性化等具有新时代意义的教育理念,教育将面临着更多新机遇和新挑战。教师除了要掌握自己本学科的文化知识,还需关注更多前沿的新知识和新动态。除此之外,教育教学理论性知识、教学实践性知识和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的综合性知识,这些都是完善和丰富教师知识结构。作为学校,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为农村每一位教师提供定期和有特色的培训,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上的发展需求。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在教中学,在学中做,不断反思,不断成长,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能真切体验到教学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校还立足农村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作为出发点,建立一个客观、公平的考评制度,让教师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姚振东,凌辉,张建人,文雅静,阳子光,宁童.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8):1159-1162.
[2]陈国颖,李敏.支教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桂林市临桂县教师支教为例[J].大众文艺,2010(21):279-28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