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092
宋帝 李文正

  摘 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在少数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远意义。湘西地区属于多民族聚居区域,在湘西苗族居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其特殊性也有复杂性。本文充分挖掘湘西苗族文化中的优秀文化,立足湘西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湘西苗族文化继承和转型的要求。

  关键词: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蕴

  湘西苗族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本民族的共同价值认同。苗族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苗族先祖内部形成特有的道德规范,而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纳他们的优秀成分,融合苗族本身固有的文化,创造出为识别本民族身份极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苗族人民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其民族习俗是苗族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心理体现。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湘西苗族人民铸就了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性格,使其文化能够保持完整性。而湘西苗族经历过变迁、融合到最后与其他民族杂居,在独特的环境中其文化又具有封闭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根植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长期的变迁中沉淀出当时苗族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断吸取汉族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中融合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在湘西苗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挖掘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精神相结合,促进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找到契合点,利用这个契合点在湘西苗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高度的契合点

  (一)完成国家统一过程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近代以来的中国经历各大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中国人民惨遭欺凌,在与全国各族抵御外敌侵略和完成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湘西苗族人民作出很大的贡献。苗族人民向往自由,有深厚的革命传统。湘西地处偏僻封闭的武陵山区,五四运动后,无数进步青年走出湘西接受革命信念的洗礼,回到湘西传播进步思想。例如,1936年至1938年间,湘西苗民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抗屯祖的武装起义,称“革屯”运动。这次运动始于永绥,接着凤凰、乾城保靖等县苗民纷纷响应,并迅速扩大到泸溪、古丈、麻阳等有屯各县及川黔边境苗区。这些武装革命调动了当地苗族人民积极的革命精神。湘西苗族地区走出去大量怀揣保家卫国理想的进步青年,彭德怀与麻阳籍党员滕代远等党员领导的平江起义,平江起义奠定了成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基础,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大量湘西苗族优秀的指挥员,为抗战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在中华民族出现亡国危机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怀着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为革命献身。

  (二)在文化變迁中形成的诚信和友善

  在地缘比较封闭的湘西,受环境的限制,教化程度并不高,但其伦理思想还保留着很多原始伦理思想,最为突出的就是诚实守信和重情重义,这是能够追溯苗族先民们所保留的伦理道德,然于道德良心,性富保守,此非社会环境所造成,实乃天赋之自然。湘西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都诚实守信,对本民族或其他民族善良友好,是因为湘西苗族人民性格直爽,待人诚恳。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对自己和严格,却可以做到宽以待人,如“莫问人待我,就看我待人”,而且在邻里关系和其他民族的关系是平等相互、心平气和的,在交往过程难免会有矛盾产生,他们又服从他人的调解,都把以和为贵作为人际关系的原则。

  湘西苗族人民又以热情豪爽、待客真诚声名远播。当有人从门口路过,主人会热情的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往往会准备丰盛的美食和醇香的美酒来招待,要痛快的喝一顿酒。湘西苗族人民用热情委婉动听的山歌和婀娜多姿、美奂美仑舞蹈表达他们的热情和善意。

  (三)传承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观念

  湘西苗族在迁徙过程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套以仁爱忠孝为核心,长幼有序的伦理道德观。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亲家族家庭模式,湘西地区苗族也是如此,一般是以父系为中心的小家庭制,家庭的主要成员以两代或三代同住者多,在湘西苗族地区,一个家族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可以算得上是家族的权力核心,整个家族的重要的决定都要通过他才能实行。在湘西苗族地区儒家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没有很盛行,但是却有很严格家教家规,对父母长辈要孝顺,兄弟姐妹要平等互爱,还要关心爱护晚辈,在长辈面前晚辈不能有轻浮之举动,这些都是苗族流传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没有成文的伦理道德规范,却通过口耳相传一直保留。

  在落后的条件下要完成劳动生产,他们所用的方法就是换工,就是交换劳作,在农忙的时候,一个家庭的劳动力不可能完成所有的生产活动,邻里就会自觉的来帮忙,是不要报酬的;比如受其他帮助过的邻居家要盖房子,大家都会自觉去帮忙,主人家只需准备酒饭即可。

  (四)具有法治效益的苗族“习惯法”

  苗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变迁中,一直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法律性质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所谓习惯法,是指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它是有一定的组织或群体中的权威人士确定,用来规范其群体成员的行为的条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却一直顽强的保存下来。苗族习惯法有很多叫法,在不同地区,叫法不一,包括‘古理古法、‘榔规、‘款约等。在湘西也有类似的“款规”,有关湘西地区这种“款规”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道光二十四至二十七年(1844-1847年)湘西苗民的合款起义,有各个苗寨组成一个款,推举“款首”,制定款规,共同维护当地的治安秩序。这些“款规”是有湘西苗民自己制定,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但是这习惯法定能深入到每个苗民的内心,得到他们的认可,因为这些习惯法可以有效的调节纠纷和解决矛盾,所以才能够一直传承至今。

  湘西苗族传统文化中的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苗族的发展一样,经过长期的沉淀,深入人心;而湘西在封闭的环境下,又具有长期稳定的特性,其中很多的道德伦理也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湘西苗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高的契合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湘西苗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的思想基础。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苗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一)挖掘湘西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對待湘西苗族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湘西苗族一直生活在封闭环境中一样,其文化的性质比较保守,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尺度,对湘西苗族传统文化进行的梳理整合,取其精华,把其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内容整理出来,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加以转化和进行传承。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过程,离不开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当地文化部门可以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优秀文化编制成歌舞,苗族人民本来就善歌善舞,以歌舞的形式为载体润物无声的深入人心。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没有物质条件,就缺失了动力,将苗族文化融入到湘西优质的旅游资源,发展苗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对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整合并创新发展,实质是加深其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的过程。

  (二)培养当地优秀的苗族文化人才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加快,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一些苗族传统文化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例如刻有乡约民规的碑文;还有的传统失去了它的活态性,人们不再重视它的存在,正面临消失。就如以前的农村有很多会讲故事的人,也有很多能弹会唱的民间艺人,现在已不多见甚至没有了。受到活动空间的限制,其文化传播方式比较单一,有些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靠口头相传,缺乏文字的记载,保存下来的传统文化完整性不高。通过相关部门,把懂民间民族文化的人聚集起来,集中学习,培育出一批身上流淌着苗族传统文化血液并且具有一定现代艺术修养的乡土民族文化人才,可以有效的推动苗族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增大苗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同时对这些乡土文化人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在湘西地区大力培养懂苗族文化的乡土人才,可以有效的保护苗族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又可以在民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在学校增设民族文化的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双向教育

  在苗族地区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设民族文化课程,是为了延续苗族文化的命脉,能够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资源。传承苗族文化的优秀精神,弘扬苗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当地的教育部门应该意识到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学校开设苗族传统文化课程,使学生深入的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民族心理,增强民族认同感。学生能在吸收现代文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传承并创新本民族文化。在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内容,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效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力度。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而这种双向的教育模式既能够使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又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推力。

  参考文献:

  [1]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伍新福.苗族文化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