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的关系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793
朱冶

  摘 要:黄埔军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官的军事学校。它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创建的,与中国共产党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建以及在黄埔精神发展继承上,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主要针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浅析,从中共对黄埔军校的贡献、黄埔军校对中共的影响以及中共对黄埔精神的继承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更加直观地展现党的光辉斗争历程。黄埔精神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可以得到继承发展,弘扬爱国主义,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黄埔精神

  黄埔军校的建立对中国近现代史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亲密合作的成果。它为我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革命军事人才,为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合作建军的开端,中国共产党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黄埔军校的建立和黄埔精神的继承上都有着中国共产党的身影。对中共与黄埔军校这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有利于展现党的光辉斗争历程,弘扬爱国主义,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一、中共对黄埔军校的贡献

  (一)达成创建军校的最初共识,积极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办

  1921年共产国际派出代表马林来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太雷的陪同下到达桂林同孙中山举行秘密会谈。这次会议促进了孙中山做出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以及建立军官学校的决定,为黄埔军校的创办奠定了基础。1923年,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意向,共产党人李大钊等应孙中山的邀请,参与国民党改组工作。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得以正式形成,迎来了中国大革命的新形势。因而国民党军官学校的创办才有了可能。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以蒋中正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将办校计划付诸实施。与此同时,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积极参与军校的创办。共产党人张嵩年应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廖仲恺的邀请,参加军校的筹备工作,负责建立图书馆等工作。后来,国民党中央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11月,共产党人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调进一些共产党人,并留下了第一期毕业的大部分共产党员在校工作,这使得学校有了一批进步的政治骨干。

  (二)黄埔军校成立后,中共推行政治工作新制度,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苏联红军的建设经验,认识到了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于是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优秀党员去充任管理干部和政治教官。在所有工作同志的努力下,黄埔军校建立和健全了一整套崭新的政治工作制度,编订了各科理论教材。1924年黄埔军校政治部成立,开创了中国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先河。政治部是学校负责政治教育的唯一机关,对内“负有政治训练或指导之责”;对外“负宣传组织及政治指导之责”。共产党人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后,政治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开展,此后“军校的政治工作相当活跃,革命性、战斗性很强,有力地激发了师生的革命热忱”。周恩来还具体负责将党代表制度落实到“党军”中。1924年冬,黄埔军校遵照孙中山旨意建立“党军”教导第一、二团。这样黄埔军校和“党军”从此有了有组织的进步的政治工作,将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师生与官兵。

  在黄埔军校创立初期,由于政治部组织不健全,工作不得力,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提高的不快,周恩来到任之后,政治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健全,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得到了加强。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方式是以上政治课为主,并辅以举办政治训练、讨论政治问题、发行各种刊物、举办政治演讲和报告会、组织宣传活动等。中国共产党派出一批富有教学才能的著名的中共党员担任政治教官,如蕭楚女、聂荣臻等。总之在政治教育的各种形式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都投身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军校的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中,他们都起到了核心作用。

  (三)关心黄埔军校的进一步建设,加强军校的纪律建设

  黄埔军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军事和政治教育外,还加强对军校师生的纪律管理。为了建立一支具有铁的纪律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做了大量卓有实效的工作。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第三期开学典礼的演说,着重阐明遵守革命纪律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指出:“在革命之下,守革命党的纪律,并不是强迫的,是各同志甘心愿意遵守的”。中共党员除了对军校师生进行纪律教育外,还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员的纪律观念。如在1925年第一次东征时,黄埔军校以第一期毕业生为骨干组建的两个教导团参加了右路军,周恩来以军校政治部主任身份随军东征,在东征中,政治部规定了“不拉夫,不筹饷,不强占民房,不用军用票”等。政治部一再激励官兵为“救国救民”而英勇作战,要“千万爱护人民,不可扰人民”。并对在战斗中触犯纪律的官兵进行处罚。如在淡水战役中,把逃跑的教导团二团的连长执行枪决;将强占民房的粤军连长黄造时给予惩办等。右路军因为有严明的纪律保障,在沿途中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支持,所以很快就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里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了军队的优良作风和严明军纪。

  (四)积极灌输进步的政治思想,促使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的确立

  黄埔军校根据孙中山的“第一步使武力和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纲领,制定政治教学的总纲。其主要的精神是:“使学生彻底了解他自己的责任,是要能够担负责任使一切已经与国民相结合的武力,渐进而成为真正的国民之武力”;“养成士兵确定革命观”,“保证军队的统一与为主义奋斗作战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彻底了解革命运动是起于农工群众的物质要求,革命胜利,亦必须靠农工运动的努力参加始能有所保障”,等等。为了能达到总纲的要求,政治教学设立了全面的政治知识课程,通过这样全面的学习,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又使许多学生确立了爱国革命的人生观。周恩来还积极发挥政治部的作用,根据孙中山的建军纲领,强调军队要遵守群众纪律,以求得国民的支持和援助。他还积极要求开展宣传群众工作,使革命军与群众向着一致的方向发展。黄埔军校通过全面的多样化的进步的思想教育,使其多数的师生实践了孙中山所提的“忍苦耐劳,努力奋发的学习精神”;“一心一意为国家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民众利益“不要身家性命”的牺牲精神;勇于冲锋陷阵的战斗精神;等等。我们把这些都统称为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中国共产党为了完善黄埔精神,不断地灌输进步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周恩来任职过的政治部,通过其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强化了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为军校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倾注了应有的力量。

  二、黄埔军校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一)黄埔军校为中共培养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创建初期,由于当时还是军阀的统治时期,军校无法公开地招生。中国共产党受国民党委托到各地秘密选拔优秀学生,同时共产党也推荐和介绍了一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投考军校。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约占十分之一。另外,共产党人如茅延桢、金佛庄等人,受党组织派遣或考试到校任职。当时军界的中共党员很少,聚集在黄埔军校的这些人基本上是当时中共有军事工作经验的重要人物。之后,中共又派了一批重要干部到军校担负各级政治领导工作,如周恩来、包惠僧、熊雄先后任过军校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杨其纲、王逸常、卢德铭等先后任过政治部秘书、科长或科员,等等。他们这些人为军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曾在黄埔军校前六工作、学习过的中共党员,大约有800人。而云集黄埔的这些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之后成为中共建军的骨干。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埔军校出身的任团长以上的红军将领至少有103人,他们为中共的建军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有40多名八路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壮大成熟了,黄埔军校出身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有47人,他们为人民军队的壮大和野战军的组建做出了贡献。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中国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中,有5个出身黄埔军校。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黄埔军校师生对人民军队建设所起的中坚骨干作用。所以黄埔军校对于中共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为中共培养了一大批骨干的军事人才。

  (二)在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中共积累了宝贵的建军经验

  中国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为中共建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黄埔军校所设置的党代表制和政治部制度为后来中共创建红军时所继承和发展。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开始创建属于人民自己的军队。毛泽东同志在秋收起义上井冈山途中,在永新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而这一改编的核心内容党代表制度就是借鉴于黄埔军校时期的党代表制。此后,中共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正是靠这一制度不断地发展,真正地成为了代表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军队。这一开创性的建军实践,为中共在后来在连队中建立党支部,在营以上建立党的委员会以及在连以上设立党代表的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而政治部制度也对中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埔军校一直贯彻政治与军事并重的方针。周恩来同志接管政治部工作以后,通过进步的政治工作,将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师生和官兵,为以后军校的政治部建设、政治教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为中共在人民军队中推行党代表、政治部制度,提供了依据和初步经验。1937年,在毛泽东同志和外国记者谈话中回顾人民军队发展的历史时指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

  (三)中共继承和发展黄埔精神,黄埔精神成为人民军队的思想武器之一

  黄埔军校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而黄埔军校培养的大批革命军人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在大革命时期,以共产党员为首的先进分子,在造历次战斗中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成为黄埔军校的灵魂。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了巨大的贡献。曾几何时蒋介石都感叹:“军队中十个国民党员也不及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

  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都不忘黄埔精神。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开创了自己的人民军队。在艰难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正是以革命的热情为指引,给军队以强大的思想武装,因而常常打败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在长期的抗日战争中,正是以爱国主义和牺牲奉献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激励着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武装简单落后又缺乏保障的恶劣环境下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被革命精神所激励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上,我们常常听到许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战斗的故事,中国人民志愿军顽强的战斗力和战斗精神让联合国军记忆深刻。中共领导的这支军队历来是战斗力强大,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而爱国主义和牺牲奉献的黄埔精神是这支军队的思想武器之一。

  三、结语

  黄埔军校建校已经过去90多年了。90多年前,孙中山主持创建黄埔军校,其目的在于“挽救中国的危机”,此后中共一直在实践着孙中山救国救民的愿望,中国最终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富强。但祖国尚未完全统一,中华的振兴尚未完成,我们仍然需要发扬黄埔军校的爱国精神,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振兴中华做出我们的贡献。黄埔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一个体现,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永记黄埔军校的意义和传承黄埔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99.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18-21.

  [3]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28.

  [4]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A].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587.

  [5]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214.

  [6]肖甡.訪问建党时期的知情人[J].百年潮.2001,(5).

  [7]中国共产党上海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82.

  [8]包惠僧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11.

  [9](美)埃德加·斯诺,董乐山译.西行漫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118.

  [10]李达.关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几个问题[A].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1]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A].中共党史报告选编[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57.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6.

  [13]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刘少奇在上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4.

  [14]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182.

  [15]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上)[M].解放军出版社,1984:28.

  [16]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224.

  [17]南山,南哲.周恩来生平(上)[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13.

  [18]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284.

  [19]曾庆榴.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M].广州出版社,2004.

  [2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0.

  [21]党德信,黄霭玲主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Z].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172.

  [22]孙中山:陆军军官学校开学演讲,1924年6月16日,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M].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9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