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西宁市“放管服”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22209
张晓娟

  摘 要:“放管服”改革是推进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除天津、宁夏之外,西宁市是全国第三个成立行政审批服務局的城市之一,“放管服”改革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列,但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对西宁市“放管服”改革问题的探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需求,更是推动西宁人民高品质生活,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现实期盼。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互联网+的思维;服务优化

  一、西宁市“放管服”改革取得的成效

  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工作,以期待最大限度的释放社会、市场、企业的活力。中国进入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为进一步满足西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西宁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积极推行“放管服”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一)“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新成效

  西宁市行政服务局梳理出首批“跑一次”事情71 件(占全局经办事情的34.9%),其中,即时即办48件(占“跑一次”事情67.6%)。其余23件承诺事情总体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10个工作日压缩至85个工作日(整体时限压缩79.26%)。至目前,按照“跑一次”流程共办理各类事项1525件、办结1525件,办结率100%。

  (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西宁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企业开办“一照一章一户一票”全链条服务模式(即办照—印章备案刻制—银行预开户—领取税务发票),现已完成西宁市各单位窗口的物理整合,建立了办事的联动机制,正在积极推进信息数据的联通,争取2018年底前使企业开办全链条办理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走在全省前列。

  (三)办事流程优化取得新进展

  精减审批环节、减少申报资料、实行容缺受理,让企业群众办事尽量简便、快捷。如,商事登记“分公司企业登记设立”申请资料由2018年年初的11项减少到6项,办理环节由年初的4项减少为2项;“旅行社经营许可”等8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全流程办理,申请资料全部实行电子化,办事时限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4个办理环节简化为1个工作日2个环节;如,对成立了党组织的单位企业办理事项时,在核心要件具备的条件下,单位企业以党组织的名义承诺,可实行申报资料容缺受理。目前,西宁市行政服务审批局经办的203件事情,总体资料数由2018年年初的1500项减少为1275项,精简率15%;总体办事环节由849个减少为701个,精简率17.4%;总体办理时限由4246个工作日减少为2506个工作日,精简率40.9%。打造“便民、规范、阳光、高效的行政审批综合服务平台”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二、西宁“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

  尽管西宁市的“放管服”改革已走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列,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认识层面、体制机制、信息化建设、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理解层面

  当下,“互联网+”俨然成为一个热词,但究竟什么是“互联网+”?除了业界人士外困怕没有几个人能够解释清楚。对“互联网+行政审批”内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的问题上,并且简单的把政府的管理服务与互联网相加。其次把“互联网+行政审批”简单理解为“政务上网”、开通微博、微信或弄个APP,没有充分认识到“互联网+行政审批”是一场对政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此外难以摆脱供给侧主导的思维定势,“互联网+行政审批”只是简单堆砌服务资源,未能真正与公众实际需求相结合。

  (二)体制机制层面

  “放管服”改革的法规、制度、标准规范还存在缺失,一些保障性制度构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还缺乏常态性保障和维护举措。

  (三)信息化建设层面

  由于中央部委与各地区、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全落实,致使市本级横向部门之间以及省、市、区纵向方面尚不能有效进行数据交换、系统对接、资源共享共用,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部门之间相互封闭,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拥有情况互不熟悉,资金和设备比较分散,信息沟通和管理协调难度增大,形成了网络上的“纵强横弱”和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现象。

  (四)人力资源层面

  无论是市、区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还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数据管理局筹建办,在调研中都显现出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专业人员人才紧缺。行政审批中虽然大幅度压缩了审批事项,但是随着市场主体的活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审批事项的办件量增多,现有的工作人员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三、西宁市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对策

  西宁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更有利于西宁取得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实现高品质生活。

  (一)以“互联网+”的思维提供政务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利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和资源实现融合创新的过程。“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核心依然是改革,以“互联网+”的思维转变观念、创新方法,通过互联网充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确定方向,激发活力,打破已经习惯了的办事观念和办事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泛在性、开放性和先进性,实现提供便捷服务和优质服务。首先,要有创新思维。“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传统政务活动的升级,需要对传统政务方式、组织方式进行创新。以“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并引领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及行政人员的共识。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推进政务工作。其次,要有开放思维。实现政府信息的合法和全面公开,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网,形成互联互通的政务大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广泛资源的支撑,不断调整和改进各层级政府的观念,统筹和协调行动,实现整体政府的预期效能。第三,要有融合思维。“互联网+政务”是要实现乘数效应,它融合了多种服务方式和手段,需要具备融合思维,优化服务手段和方式。

  (二)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首先,要变革体制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格局,确立信息共享机制。把是否实现数据共享作为工作考核标准,依次推动信息共享工作的展开,消除信息孤岛带来的障碍。其次,构建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推广跨部门的综合性应用平台。例如形成包括教育、医疗、民政、税务登记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发展。再次,开发分级互联的政务云服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不仅有横向的沟通互连,也要有纵向的整合和流程优化,实现一站式服务,使便民高效的政府服务真正深入人心。第四,为确保“放管服”改革工作顺利推进,需要加强法治化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一要加强政务信息化的法治建设,加强对互联网领域立法执法工作监督,完善关于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监管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二要依法规范网络行为。改变法律更新不及时,滞后于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困境,提高信息犯罪的违法成本。三要严格依法办网,净化互联网生态环境,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三)以部门协同联动破除信息孤岛

  加快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建设,就是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促进办事部门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升“互联网+行政审批”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事实上,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加便捷和高品质的生活,在技术上并不是十分艰难的工作,关键在于政府各部门不但要自我革新,更要多部门的融合创新。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各部门以为民服务为最高准则最大限度地实现协同和互动,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程序,摈除一切可以摈除的材料、撤销一切可以撤销的前置审批,缩短一切可以缩短的办事时限。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支撑政府部门的“互联网+行政审批”融合创新。核心任务是要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通过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公共服务业务的简化或优化,整合政府部门的服务形成合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第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和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集约化建设模式,搭建统一标准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平台功能,使政务服务更为安全、可靠、智能。真正做到让民众通过登录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轻松完成在线审批、网上办证、业务查询等行政手续。第四,以顺应市场主体和各族群众需求为核心要义,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強部门间合作,形成协同的工作方式,实现工作整合、资源整合及服务整合。

  (四)保障专业人才支撑

  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在战术上更加明确要以“互联网+”的思维转变传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在实施上要实现信息共享,优化流程;在组织上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在落实上试点先行,加快推广。最关键的一点是培养“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五)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优化

  西宁市“放管服”改革将进一步顺应市场主体和各族群众需求,深入企业群众调研公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主动前移服务关口、延伸服务链条。积极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梳理公布第二批“跑一次”事项,力争2019年初就实现“跑一次”事项不低于全局经办事项的50%。着力提升“互联网+行政审批”水平,努力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批事项25件以上,自助申报事项100件以上,实质性提升网上审批率。优化服务出特色。全面落实企业开办“一照一章一户一票”全链条服务机制,争取体现“西宁特色”;全面完成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和申报资料样本编辑工作,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推进“综合受理,分类审批”办理模式,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力争走在青海全省前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