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世界各国一致公认最主要的原因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差距,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 实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研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建成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的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口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对策
一、城口县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教育发展不够均衡。一是各类教育发展不协调。特别是学前教育发展缓慢,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短腿。县内两所高中学校规模小,不能较好承接义务教育阶段的成果,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差,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软肋。二是校点布局还有待调整。由于我县产业调整及人口流动变化,现有学校的布局仍需进一步调整。三是师资不均衡。城乡师资水平差距大,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上,城区学校及县城周边学校教师基本饱和,而稍远区乡学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在质量上,基本形成了村小优秀教师进中心校、乡镇优秀教师进城区或转到其他行业的趋势,最终造成城区优秀教师聚集,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相对较差的状况。四是设施设备不均衡。由于教育投入不足,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严重落后于教育发展需要,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设施设备滞后,现已满足不了正常教学的使用,与城区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
2.教育投入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标准化学校差距大,学校硬件设施不足,软件水平落后,大部分学校的功能用房、实验器材远远达不到新课改后的要求。二是我县贫困学生多,保障机制水平不高,受益学生覆盖面较小,贫困生救助力度还需加大。三是教师培训经费缺口大。县上每年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仅为60余万元,按照每年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全年约需300余万元的教师培训经费,缺口很大。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力。首先是学校与家庭结合不够。我县农民多数外出务工,全县“留守儿童”达8000余名,学校和家庭教育脱节。多数家长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不管学生基础如何,一味要求孩子考高分,算总账,不能全方位地看待学生的发展。部分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后便不管不问,把学生成长和教育方面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一出问题就找学校。其次是社会上的不利因素对学校的影响较大。
4.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要提升。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县队伍建设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但一些根本问题依然存在。虽然通过几年的政策要求和新的人才引进,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看似基本上和城市相差无几,但是实质却是相差甚远。小学阶段农村教师第一学历大多为中师或中专;初中教师第一学历既有中师也有一部分为大专,现在这些达标学历大多是通过电大、自考、函授、党校而取得的第二甚至第三学历。由于很多农村教师的第一学历不能达标,虽然通过职后培训获得了大专甚至本科学历,但是由于在进修是通常选择的是比较容易的通过的文学方面的学科,比如语文、政治、历史等,这就造成了一些教师的职后进修学历教育和自己的所授学科不配套,导致最后农村教育中存在的学历水平达到合格水平而学科专业知识却没有达到合格的水平。所以在农村教学中的师生比虽然从数字上感觉基本上达到要求,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但是在专业结构上却存在严重的缺编。
5.更多優质生源外流。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全市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城口基础设施快速改变,特别是随着城万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车,我们与主城的时空距离将会越来越短。在城口教育基础、水平和质量与主城无法比拟的情况下,必将导致我县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外流。
二、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
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世界各国一致公认最主要的原因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差距,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根据我县目前的情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城乡教育统筹,扎实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一,在办学硬件上实现统筹,实现基本办学条件的均衡化。即政府的投入对每一个学生来讲是平等的。现在城区小学、幼儿园择校行为走向“白热化”,“城市学校装不下,而农村学校吃不饱”现象比比皆是。从表象分析,这是我国户籍管理制度下,农村教育发展规划滞后于城市化进程造成的;从深层挖掘,这种现象已经凸显出我县城乡学校与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也就是城乡教育发展的现实差距,优质教育资源的盘存总量不足,仍然不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对高素质、高水准教育的渴求。 因此,在办学硬件实施统筹,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化,首要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优化配置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上,减少甚至整合弱势学校,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的标准,拥有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实现基础教育规范化办学,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要通过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资源共享,抓住教育布局调整、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示范等级学校等有力时机,调优配强做大农村教育资源,逐步带动县内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进而整体升格,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扩增、合理分布。要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让农村学生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真正保障所有学生受教育权的公正性。
第二,在办学软件上实现统筹,实现师资队伍调配上的均衡化。城乡教育不均衡,其实真正的不均衡,乃至最大的不均衡均衡是教师队伍配置上的不均衡。因此教育要均衡发展,首先要实现师资的优化配置,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差异影响这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较高的,但学校之间是很不平衡,师资资源配置也不理想,教师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县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还没有真正到位,稳定有余,改革不力,发展太慢。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由于城乡学校教师间的收入差距非常大等原因,我县普遍存在着农村优秀师资流向城区学校,办学条件、福利待遇较差的学校师资流向办学条件好的、福利待遇高的学校,造成农村学校师资欠缺,有的学科开课都困难。因此,实施城乡学校办学软件的统筹,实现教师队伍配置的均衡化,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必须加快改革的速度,加大改革的力度,制定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导向。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让教育人事制度和教师福利的分配制度改革尽快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体制改革的环境,以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加速南岸新一轮教育的发展。实现师资均衡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政策、经费、机制等方面对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给予大力支持,面向农村教师组织实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教育法制观和教育管理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二是建立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开展“城市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送教下乡服务工作,定期选派优秀毕业生和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办学薄弱的农村学校支教;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实行教师流动制,规定教师在一个学校连续工作超过一定年限,必须轮换调整。通过师资轮换调整,保证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三是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应坚持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该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通过下农村听课、专家会诊、面授指导、专题讲座、教学示范等形式开展“名师带徒”工程,实现先进理念共享、优秀资源共享、有效成果共享。四是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待遇,缩小、消除城乡教师在收入上的差距,适当提高农村教师边远津贴,让在农村学校的教师工作得安心、顺心。
第三,在办学管理上实施统筹,着力实现城乡学校管理水平的均衡化。首先是实现干部定期交流。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水平的高低。干部交流要形成制度,有的学校之间正在尝试干部互派挂职锻炼,这一举措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二是保持规范管理的连续性。不论谁当校长,首先要按规范运作,在规范中创新。不能换一任校长,紧接着就换一批规章制度。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统一规定和部署的前提下,允许创新,提倡改革。现在,个别学校已形成这种现象:学校只要更换校长,一些规章制度随之更改,管理水平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可心考虑应结合我区实际颁布详细而并非粗线条的管理规范。学校不致因校长更换使学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落差。进一步完善并创新教育督导办法,确保所有学校的管理水平大体均衡。三是建立管理经验定期交流制度。定期举办校长、教师论坛;召开管理心得座谈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交流等。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有利契机,建立并完善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综合课程、科学评价体系、校本教研、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等高效机制,引进先进前卫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优化学校发展内涵,努力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是重庆市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省级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关我县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