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不断重视大学生创新的背景下,为了了解当前石家庄在校本科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意愿的现状,对当前大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促进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进而推动大学生科研创新的发展。
关键词:本科生;课外学术研究活动;问题分析
一、2018年石家庄在校本科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现状分析
本课题在对石家庄在校本科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意愿状况的调研过程中,课题组从参与学术研究活动的意愿、参与学术研究活动者的研究方向、参与者关于项目负责人的看法及影响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三个层面,调查了石家庄大学生对于学术研究活动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及其遇到的相关困难,从多角度呈现他们对于学术科研的价值取向。
(一)参与学术研究活动的意愿
课题组从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意愿、及参与者的初衷等角度,调查了石家庄大学生对于学术研究活动的基本态度。当问到“是否参与过课外学术研究活动”时,有50.22%的人没有参与过,有22.44%想要参与还未参与。在这些人中,当问到“是否对这类活动完全不感兴趣”时,只有16.82%的人完全不感兴趣。(见表一)由此可见,石家庄大学生对学术研究活动的参与意愿总体是偏低的。对于参与者提到:“参加的初衷是什么”时,兴趣爱好、提升自我能力、为以后自我发展考虑占据了大部分学生的初衷。(见表二)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还是有热爱科研、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二)参与者的研究方向
自2006年11月教育部启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之后,全国高校掀起课外学术研究的热潮,以“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创业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等为主的课外学术研究活动相继开展。然而在国家大力倡导的背景下,课题组从调查中发现,从研究类别比较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创青春依次占据前三。(见表三)由此可见,即便在研究方向多姿的情况下,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向仍旧有所侧重。此外,从调查中还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度参差不齐。在众多专业里,以理学、工学、医学的人参与度相对较高。
(三)影响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推动本科院校学术之花的绽放,课题组从自身影响及外部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当问到:“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没有想要参加课外学术研究活动时”,有74.16%的人选择“自己知识水平不足”,有68.5%的人选择“查阅资料或实验的能力不足”,有61.47%的人选择“没有合适的团队”等,知识水平,实验能力及团队占据主要原因。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缺乏时间精力、老师支持、经费支持、实验设施条件不足、名额限制”,各占比50%~60%左右。由此可见,影响未曾参与过的人的因素中,以自我因素为主,学校、教师等外部因素也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当问到:“你在参与学术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时”,有44.31%的同学选择了“查阅资料能力不熟练或者是不会”,有70%~80%的人选择了“经费、实验条件设施勉强满足或是不满足”,其中勉强满足占大部。由此可见,在参与者的影响因素中,资金、实验设施等外部因素占据主导。(见表四)
二、2018年石家庄在校本科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总体特征
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意愿的思想基础相对较差。
(二)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意愿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1.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查阅资料及实验能力欠缺及沒有合适的团队。上述观测点的调查结果显示,60%~75%左右的人认为自己知识水平、查阅资料或实验能力不足及没有合适的团队。可见,有2/3到3/4的人将自身问题归结为主要原因。(见表四)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本科生阶段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学生不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到考试前临时突击以应付考试,从而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牢固。其次,学生的对于学科的态度是和本专业无多大关系的多懒散学习应付考试就行,这就导致了即便院校开设了检索课程,许多学生上课时也心不在焉,检索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最后,由于大学课堂人数过多,许多同学又不善于交流,参与的社团组织又少,这直接导致人际关系差,找不到合适团队。另一方面,由于在学生科研方面,学生缺乏相关培训,更是直接导致学生对科研不了解,认为是耽误时间可有可无的经历。
2.缺乏教师队伍的支持。从调查结果显示,53.67%的学生认为缺乏老师的支持。教师是学生学术研究的指引者,老师的指导与关心,将会对促进学生科研有重要的作用。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教师教学任务及各种公务繁忙,同时带有研究生的老师更是注重对其的培养,进而无暇顾及本科生科研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以成绩或是班级的优良来判断学生的好坏,进而影响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的意向。其次,由于学校缺乏对教师队伍的介绍,导致学生所了解的教师仅限于自己的授课老师,从而导致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出现困难。
3.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施条件较匮乏及参与名额限制。调查结果显示,50%~60%的人认为学校经费支持不足、实验设施条件不完善及名额限制。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院校重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科研建设,资金相对缺乏,所以投入相对不足,参与名额相对有所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缺乏相关学生科研的介绍与培训,导致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学校的科研实力,实验设施水平,仅从自身所涉及的实验课片面了解,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观念上的误差。
三、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意愿的对策思考
(一)学生个人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不是阻碍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的主要障碍,每个人在学校本科教育阶段因受专业、年级等因素的影响,知识储备的方面有所欠缺是正常的。通过不停地实践与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求学,主动寻求老师的指导与帮助,那么知识水平的缺陷就自然弥补了。
2.拓宽交际范围,主动寻求团队成员。寻求更加合适的团队,需要每位同学有一个广泛的交际圈。例如,积极参与各类校内活动,结实更多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以此拓宽自己的关系圈。在寻找团队成员时,应遵循“年级、专业多样化”的原则,寻找对于科研活动感兴趣的同学,这样既能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也能使整个团队工作运行更加顺利。
3.积极与老师交流,展现自己的能力。现在大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往往脱节。老师们总是上完课就回办公室,与同学们的面谈交流很少,这就导致老师与学生互不了解的局面。这要求同学们要积极与老师交流,在老师面前积极展现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方面
1.积极担任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指导工作。教师是学生科研工作的引导者,但由于很多老师有自己的研究生,因此对于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投入精力不多或是不愿投入,进而导致学生因为找不到指导老师而放弃参与科研。因此,教师队伍需要积极担任本科生科研的指导工作,不偏不倚,提供适合本科生开展的科研项目,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
2.积极接纳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由于教师面临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所以不可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学生身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接纳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时要有一定的连贯性,以老带新,或是自己研究生参与管理,这样教师也能省时省力。老师只需在科研的各個时期,注意通知学生召开座谈会,对研究课题中的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分析,找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样,即能创造一种研究思维活跃、讨论问题热烈、求真探索的科研气氛,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科研实践当中,通过科研实践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吸收与消化。
(三)学校方面
1.加大在课外学术活动研究方面的经费投入。目前,大学生参与的课外学术研究活动大多需要许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而经费问题多为首要。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项目立项,而后期经费不足,也常常导致项目夭折,达不到预期良好的效果。
2.积极完善学校实验设施建设。科研进行是否顺利,除了需要专业的指导、知识基础外,实验设施方面也是重要的一环。对于无法满足的实验设施方面这就又需要经费的补足。
3.加强对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的宣传与引导。良好的组织,是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学校专门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对于有兴趣的学生积极进行科研讲解、介绍,以及选配能力强的老师进行前期相关培训,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思维。对于还未参加到科研当中的学生,该小组可定期举行座谈会,积极宣传学生科研,印发学生科研简介小册,介绍校内有能力的老师,学校科研设施条件,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科研立项。
其次,建立良好的奖励机制,对于每年在学生科研方面取得良好成果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金和证书的奖励。这样即是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肯定,又可以引起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4.转变教学观念,重构学生质量评判标准。在科教兴国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同的高度。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方向指定本校本科生的科研工作计划,加强管理力度,把阶段段性或自发性的学生科研活动纳入学生综合测评。通过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研究活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