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展过程中,受制于思想理论课程本身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思想环境,存在不同民族学生群体学习效果差异性大等问题。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对象,以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为依托,进行信仰教育,开发网络教学手段,推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效开展。
关键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路径探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我国对民族高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2010 年 5 月 13 日在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0 年第一、二期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目前,以延边大学为例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从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持续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受制于民族地区高校特殊的环境以及教育条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民族高校特殊的问题,以下将从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找出问题症结,寻求解决路径。
一、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全国各大高校都着力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推进,从教学方式、课程安排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力争改变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刻板印象,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不高,仍然是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通病。同时,民族高校所特有的思想文化环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其他特殊性问题,其中以不同民族群体学生之间学习效果差异明显最为突出明显。总而言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面临着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不高的通病,也面临着不同民族学生群体学习效果差异明显的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
1.知识理论性强,教学形式单一
“理论性、政治性、思想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1]”受制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殊的课程性质,课程知识的理论性强,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用性相对于专业课的知识而言也不明显。课堂开展过程中,只要是以教师对于书本理论观点的讲解,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互动程度低,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使得学生兴趣、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凸显。
2.不同民族学生群体差异性的忽视
以延边大学为例,汉族学生大约占比55%,朝鲜族学生大约占比37%,其他少数民族占比8%。民族高校的学生群体一般以汉族学生和当地主要少数民族学生以及其他小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三部分组成。当地主要少数民族的学生群体与汉族学生之间,在文化认知、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但目前,民族高校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都采用相同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忽视了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民族学生群体学习效果差异性明显。
3.边疆地区复杂的思想文化环境
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自身的思想极易受到外界文化环境的影响。各民族高校一般地处于我国边疆地区,思想文化环境则更加复杂。伴随着外来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不断涌入加深,极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会出现信仰缺失甚至混乱的现象。大学生的信仰缺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困难,更会对思想理论课程的开展造成极大不利影响。
(二)解决路径探究
1.分层次分群体,开展组织教学
民族高校有着特殊的学生群体,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具体采取适合本群体的教育方法,重点在于探究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采用分层次分群体进行教学。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安排上要适应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再有,教学方式上要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认识。还有,在开展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群体根据民族、知识水平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划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分别组织有效教学活动。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可“大锅饭”方式的教学,而是有所针对,有所侧重的因材施教,具体到不同层次不要群体甚至于每位学生个体。
2.依托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开发课程资源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拓宽了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力以及自觉抵制消极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2]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对于民族高校来讲,立足开发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则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开发各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的积极意义,寻找承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利用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3.重视信仰教育,优化教学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是对立统一的,社会环境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影响着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信仰和宗教问题是民族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工作,若处理得当,将对思想工作起积极促进作用,反之将会有严重的负面作用。对于学生的宗教信仰,民族高校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保持不提倡不反对的态度,但要实时了解洞察大学生的信仰动态。杜绝利用宗教来侵蚀大学生思想的别有用心,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推进创设有利条件。
4.利用网络载体,丰富教学手段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面对面形式的课堂不再成为教学的唯一途径。网络手段的应用对于延伸思政课堂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应用于思政课堂的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网络信息资源是思政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时政热点大部分都是通过数据移动端实现的。再有,网络是思政课课堂之外的延伸。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局限于课堂讲授的时间,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让日常生活成为思想理论课程教学的另一课堂。同时,将网络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仍然需要做好信息筛选等辅助工作,真正让网络手段成为思想理论课程的有利帮手。
参考文献:
[1]谢曼.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学理论[J].2017(10):200-201.
[2]崔志爱.习近平传统文化观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6:19-20.
[3]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4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