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简论辛弃疾词中西风意象的构建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2623
苏秋月

  摘 要:“风”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很是常见,在稼轩的词中也不例外。在现存的629首稼轩词中,有165余首用自然之“风”于词中。其中,代指春天之风的春风与东风有62首,表示秋天之风的秋风和西风达53首。观望过去,已有多位人士研究过稼轩词中的东风等其他风雨意象,那么从西风意象再进一步探讨稼轩词以深入认识辛弃疾,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西风;意象;辛弃疾

  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而成的带有某种意蕴和情调的东西。它是作者对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材料或自然景物经过文学的美化加工后形成的一种审美。意象的意义就是帮助作者表达其情感和表现“意象”的言外之意。

  辛弃疾的词一贯以豪放著称,用豪放之词来表达自己激荡的爱国热情和心中之义愤。但不管只是简单的自然中的“风”这一意象,辛弃疾都能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笔法,让风的感觉与自己主观臆想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作词风格和别具风味的“风”意象群。整篇文章将以“西风”和其他词的搭配为探讨思路,挖掘这些带有“西风”意象的词作的含义,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理清辛弃疾的人生遭遇。

  一、“被”西风

  “被西风”所想要表达的是辛弃疾指使西风还是反倒被西风占据上位,但明显的是词人当时的心境使然,“被西风”的所指就明确了。辛弃疾想要指使西风,同时也往往会施洒某些情绪给西风。表面上是他认为“被”遭受和蒙受西风带来的一些不应有的坏情绪和后果,实质上是他把西风作为派遣心绪的对象。

  例如:

  “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声声慢·赋红木犀》

  “被西风吹尽,村箫社鼓,青山留得,松盖云旗。”《沁园春·答余叔良》

  “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最喜阳春妙句,被西风吹堕,金玉铿如。”《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

  “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贺新郎·用前韵再赋》

  上方所列举的都是“被”和“西风”直接组合,西风是客观的施事对象,他就成为遭遇西风的受事。“被西风”又与“吹尽”、“吹堕”、“酝酿”、“变灭”、“瘦损”相搭配,表现的是一种结果状态。由此些状态词可以看出辛弃疾的感情并不是积极向上的,而是被西风的各种无情所折磨。历史英雄事跡“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木犀花“被西风酝酿”,香气溢浓。昔日耕岩钓溪地“被西风吹尽”,只留凄凉苦楚。“被西风吹堕”,感叹仕途不得志。青山“被西风瘦损”,却依旧不屈正阿。他慨叹统一的江山被南北拆分,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以成为了往事,抒发“旌旗未卷头先白”的人生多乖;他暗讽木犀花只变换颜色却仍然要散发出它本来的香气,借以痛斥女真族用效仿汉族民族方式却不变民族本质而非法占领中原的罪行;他吊古怀人,表现出极大的暮年垂老的愤慨,又愿接受“村萧社鼓”的隐归生活,苦吟自己的晚年生活。他怀古抒情,怀念先人以表杀敌报国之志,又奈何于糟糕的现世,伤感、消极的身世理想。他牢骚愤懑,却也庆幸不被苟世纷扰。

  二、“倩”西风

  “倩”——“倩,士之美称。”用作代词;抑或是“巧笑倩兮”,用作形容词表女子含笑的样子。但当“倩”用作动词,它后接的名词于是就隐带有人的性情在里面。秋天,西风从西面径直强劲地吹入南宋境地,带有北漠的些许风沙,年年吹相似。西风的到来故而代表着一股势力,能够把热烈的夏天忽而变成了萧条的秋季。辛弃疾看到了西风的这种自然力量,那么“倩西风”的“西风”就负载了词人深切的请求和期望,被赋予了某种力量,辛弃疾请求西风去帮他达成解决心之家国忧思和离别愁绪的愿望。

  如《一翦梅》:“云遮望眼,山割愁肠。满怀珠玉泪浪浪。欲倩西风,吹到兰房。”一首表达男女相思的婉约词。客居他乡的游子离开的时节已是霜满地的秋季,犹有余香的深秋枫树林仍也不能为风尘卜卜的漫漫远行路增添一点快意,每每看到眼前的远山和落日景象都是悲凉。旅途越走越远,想要回头顾望,可惜云遮望眼,山割愁肠。想必兰房里的女子也在被忧伤笼罩,不忍思量吧。“欲倩西风,吹到兰房”,想要请求西风,是否能够将情思和爱念吹到兰房里的佳人,让她得知远行路上的他依然倍受离别的煎熬。

  再如同《贺新郎·题传岩叟悠然阁》:“是中不减康庐秀。倩西风、为君唤起,翁能来否。”此词作于庆元之年,辛弃疾被二度罢官至铅山瓢泉闲居。此时的辛弃疾是愈加的愁怀满志,看清现实的他,常表达出自己的那种想要避世自适的态度,勉励自己不怀恨自己的无力施展报国热情。他常想到五柳先生“岁晚无诸葛”却依旧把菊饮酒,即便就酌,醉而后归的隐意。南山的秀丽依旧,想要“倩”西风把君唤来,献之闲作新诗,却难诉当年之意,记不清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情绪。慨叹唏嘘过往,唯有快饮几杯,才忘却天下纷扰,回归纯然平和。“倩西风”表现的是词人想要和陶渊明有一个人生的交流体味人生真谛,寻求生命的安定。

  三、西风与雁

  雁鸟,因时迁徙,至秋而南翔。大雁,象征着季节的变换,也由于大雁总是以群体形式迁徙,能够每年自由地飞越天地间的界限回归旧里。故在古人看来,大雁南归也在暗示着漂游在外的人该回到故乡了,表达的是游人真切的思亲之情。在古代诗词中包含很多的“雁”意象,“雁”意象多传达出来的是孤苦无助、失意无常的凄凉之感,它背负着诗人的羁旅愁思。

  如词《蝶恋花·和赵景明知县韵》里的“雁西风,锦字何时遣。毕竟啼鸟才思短。唤回晓梦天涯远”。淳熙八年辛弃疾被污蔑罢官,闲居江西,此词要抒发的就是当时的一种苦闷之情。词人借雁来抒发自己郁结愁闷的心情,和怀念过去、思念亲友的这一种情怀。在《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里有“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写到一位生活遭遇不幸的老妇人生活清贫,孤身漂泊不定,在西风已经吹到之际,暗自写下书信却等不到大雁的到来,也没有回信,只有不断的西风在吹。辛弃疾对此妇人的境遇表现出了同情之心,也暗想自己在湖南安抚使任为官后是否会逢“立尽西风雁不来”的境地。还有“清歌目送西风雁。雁行吹字断。雁行吹字断。”写到闺中佳人对着青天以清歌抒发幽怨,目送南飞的大雁。谁料想西风过于猛烈,把雁群吹断吹散,也把音信寄托给吹断了,表现出女子深深的情结怨苦。仍有《霜天晓角·暮山层碧》:“暮山层碧。掠岸西风急。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玉人还伫立。绿窗生怨泣。万里衡阳归恨,先倩雁、寄消息。”词作于淳熙六年词人居官湖南之时。西风吹急,奔走在“软红”之路,俗世的繁华不是他所追求的。玉人伫立怨泣一送再送,万里衡阳雁北飞,归家心切,想要请求大雁,于先把乡思寄往家中。

  西风吹拂之时,亦是大雁南归之日。词人常年在外为官流转,西风的萧冷,大雁的来去自由让他对故土心生无限的牵挂。“西风”和“雁”意象的组合搭配更显词人心中的惆怅之感。

  四、西风与花、叶

  在辛词中,与“西风”意象搭配的“花”不是泛称意象,而是在特定时节才开放的菊花。值得一提的是,词中的“菊花”意象还用颜色词“黄”来对菊花进行修饰,相对地这里的“叶”也是能够显示出季节的“落叶”和“黄叶”。“黄菊”、“菊花”、“黄叶”、“落叶”都是在辛弃疾在特定环境里对相应物象做了特指,而且它们各自又是“花”和“叶”的组合而成的意象。在古代文人眼中,“黄菊”一开始是一种药物,到后来人们将菊花的在秋天的姿态延伸为他们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品德,用菊花来寓独善其身的高洁品格,它饱含即使经历人生彷徨仍自得其乐的人文情操。那此刻深秋叶黄将落的“落叶”和“黄叶”,无非就是悲秋至末,悲离别,悲国破的黯然伤神。当“西风”遇见“黄菊”和“落叶”,滋生的情绪可见一斑。

  西风和其他意象有时候是不直接连线组合搭配的,西风作为主要的意象,为其他意象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如:

  “年年金蕊艷西风。人与菊花同。”《朝中措》

  “年年黄菊滟秋风。更有拒霜红。”《朝中措》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金蕊”和“黄菊”和“艳、滟”组合,表现的是一种菊花的开放状态很是艳丽,然后再接西风,暗示出当时正值气氛热烈的金秋,“西风”交代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人与菊花同”和“更有拒霜红”更是显示出了菊花在秋日的精致之美,来表达对被寿之人的祝贺。另一首词中的“秋光”和“黄花”即指菊花,“黄花避重阳”和“待西风一夜霜”又表明菊花需要借助西风刮落一夜霜才能盛开,重阳这日方能登高赏菊。西风就成为菊花盛开的一个客观条件然则是在赞美菊花凌霜傲骨的高尚品格,同时也是借机表明词人自身的品格。

  另外还有一些词里“黄花”、“黄菊”和”落叶“等是直接和“西风”连接搭配的。如:

  “秋以为期。西风黄菊开时。拄杖敲门,从他颠倒裳衣。”《新荷叶》

  “西风黄菊芗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明月临关。几阵西风落叶干。”《丑奴儿(和陈簿)》

  “至今有句落人间,渭水西风黄叶满。”《玉楼春(用韵呈仲洽)》

  “西风黄叶,淡烟衰草,平沙将暮。”《品令》

  它们和“西风”直接顺接而成的,中间没有其他字词成分,这种组合方式可以营造出相同的意蕴氛围。“西风黄菊”点明词中所描所绘发生的时间为秋季,引出“拄杖敲门”和下句“入江海曾约”的期限节点。“黄菊”和“开时”、“喷薄”搭配,表现的还是黄菊当下的形态,但也只能出现在秋天之西风中。两首词谈述的内容虽是不一样的,但都借以黄菊的高洁情操来比喻即使物盛还衰,又何须忧愤。拄杖闲逛、醉酒题诗,不必害怕“佳人”失约的惆怅,自我精神的转化可能才是辛弃疾该有的气势和风骨。又有“西风落叶”和“西风黄叶”它们组合成为词中的主要意象,在此基础上也会连带出其他的意象,两个相同意蕴意象的搭配,有增强情感的作用。如“西风”、“黄叶”、“淡烟”、“哀草”、“平沙”、“高城”,在辛弃疾眼里,他周围的这一切事物都无法忽视,就好像所观所感之物,都同样在衬托他的此时的心情。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意象群,营造出远征路上冷淡萧瑟的氛围,不禁引得愁绪生出心头。像“渭水西风黄叶满”一句亦是“西风”和“黄叶”直接组合,“渭水”交代地点,“西风”指时间,“满”修饰黄叶的生长状态。一如“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二句,“瘦”字就映射出了“落叶西风”下树叶凋零后的萧条景象,也表现出词人的面容憔悴,以此来抒发他抗金建议不被采纳的愤懑和落职的悲壮之情。

  西风意象和这些字词的构成,支撑着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可让辛弃疾的情思注入到不同的环境中。从中,读者也可以读到辛弃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我们不得不谈到辛弃疾的一生,是多舛的一生,虽满腔抱负,忧愁苦闷在心中积沉太久,难免会沉沦。意气风发之时曾率众人抗击金军,也曾上疏奏议,献《美芹十论》、呈《九仪》,却也无法避免遭人嫉恨谗害和排挤。后又无奈归隐,起起落落。北方没有统一,韶华也以逝去,什么依旧?西风年年旧相似,以及一腔难以排遣的苦闷。辛弃疾大多的西风意象,都表达的是他的一种低沉的情绪,这也往往和他的人生境遇有关。“尽西风、季鹰归未?”表现出他身任小官并且老之将至无法大展宏图的叹惋。也表达了他“独倚西风寥郭”内心的凄凉和自己“不应长藉邱壑”强烈诉求。有时在和友人离别之时埋怨“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留自己惆怅满腹借酒消愁。“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此时乃闲居铅山,虽借送别之名,却表达的是更加强烈的壮志难酬以及义愤悲壮之情。

  “年年团扇怨秋风”怕是他后半生最真实的写照,老态龙钟的他就好比残败黄花,忧伤度日。可以说,无论辛弃疾在他人生的哪个时期所作的西风词,流露出来的都是他慨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悲愤和他孤独一身而产生的一些负面情绪。所以,无论是“被”西风的无奈,“倩”西风的期待与请求,还是“雁与西风”表现出来的家国思念,西风之季手掬落叶黄花的自适,都无一不借着西风远扬思绪,记述他人生踌躇的一面。

  参考文献:

  [1]邓广铭.稼轩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78年.本文引用的词作军引用自此书.

  [2]陈圣争.略论古典诗歌中“西风”意象的隐喻意义[J].楚雄师范学报.2012,02-0028-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