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会工作创新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3957
肖介云

  摘 要:“互联网+工会”的有效结合,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使工会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特点的介绍,对当今“互联网+工会”工作新模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工会工作创新的几个对策,希望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工会;创新;服务

  一、引言

  “互联网+”属于信息时代的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全面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活动当中,同时也为工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工会工作是指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关心职工、维护和代表职工权益的一系列相关工作,它是工会与生俱来的职责,一切工作都是以职工的利益开展的。在“互联网+”这种时代背景下,各项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催生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对职工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工会组织需要意识到当今社会的变化,主动适应并接受“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充分运用网络工具更快捷迅速的地服务职工群众,从而与职工群众更好的进行“指尖交流”,而怎样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资源,为广大职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使工会工作得到更好的创新和发展,值得相关从业人员更为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国务院在2015年07月01日发布相关指导意见,针对“互联网+”的含义做出了说明,“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和基础,将互联网的思维深度融合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中,从而不断促进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变革,推动经济形态发生演变、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并提升经济实体的生命力。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在传统行业中融合互联网来创造全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传统行业并不是两者进行简单的相加,“互联网+”属于依据相应通讯协议所构成的一种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查询、资源共享以及娱乐购物等。目前,我們已经步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这也就意味着新型经济形态的进步与发展,应该更好的发挥出“互联网+”对于生产要素分配方面的重要作用,使研究成果更为全面的深入到经济发展的每个领域当中。对“互联网+”时代所具备的特点进行总结,主要表现在:①移动应用成为了主力军;②网民分享所占据的比例较大,大部分网友对于“互联网+”资源的共享持赞同态度;③各新兴媒体高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客户端成为了广大网络用户最为推崇的应用软件;④“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逐渐加深;⑤大数据、云计算等有效推动了数据计算、管理以及存储的水平,各种新型技术得到有效整合,给人们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三、“互联网+工会”目前遇到的问题

  (一)“互联网+工会”观念的错误

  很多工会组织认为当前的工作就是从办公室、服务站直接搬到网络上去,“互联网+工会”等同于“工会+互联网”。其实这种理解还没有真正达到“互联网+”的高度。在某些地方,基层工会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整体规划,工会对拥抱“互联网+”重要性的认识是不够的。只有工会看到“互联网+”未来会给工会带来的巨大活力,才能清楚的认识到“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的前景,才能为“互联网+”创造新的环境。

  (二)没有完全掌握“互联网+”为工会服务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应该基于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目前即使很多工会组织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主要发布新闻信息、通知公告,其他方面的内容则较少。很多栏目仅仅只有栏目名称,里面却没有相关内容,甚至是僵尸网站,感觉不可持续。有的微博、微信、网站缺少与员工用户互动,信息传播单一。从形式表现的内容来看,一些工会组织主要使用文本、辅以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界面很少甚至没有,无法把多媒体的魅力给表现出来。在运营发布状态方面,许多微信账号更新的频率太慢,推送很不规则、不及时。

  (三)工会的工作尚未实现线上线下的完整互动

  “互联网+”应基于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但目前大部分地方工会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线上推行的大多是“互不联通、单打独斗”,“数字工会”、“智能工会”等信息管理平台,依然没有推广上线,“工会大数据”还没有体现它的价值。各级工会组织不仅要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模式的宣传手段,把握好这个机遇,把工会的有效覆盖面进一步的扩大,线上线下两不误,同时线下的基础服务工作也要加强,为了让职工有更多的收获感,必须要延伸好工会服务职工的“手臂”和“触角”。

  四、“互联网+”环境下工会工作创新对策分析

  (一)提高“互联网+工会”正确认识

  “互联网+”的意义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里面有了说明,“互联网+”组织变革、推动技术进步、提升了效率,深入整合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提高实体经济生产力和创造力,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具有更广泛的基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互联网+”在工会领域的应用,是为工会工作增添信息翅膀,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新型“互联网+”工会的主要思想应该从以人为本的管理转变为信息和数据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在工会分配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保护员工的权利和利益,建立“互联网+”工会这种新的工作管理模式。

  (二)“互联网+ 工会”的基本特征的把控

  纵横联络广泛的通信信息操作平台,是“互联网+”的基本特点之一。借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平台,用户可以看到多种渠道、倾听工会会员声音,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通过筛选判断,制定切实可行的“互联网+工会”平台,使之上下贯通高效运行,工会系统才能有效运行。积极行动,以快制慢,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是“互联网+”的另外一个基本特点。这是工会拥抱“互联网+”最重要的一点。在当前“互联网+”作用下,传统信息工作“等、要、靠”的思想已经跟不上“互联网+”传播的节奏了,要想做好线上线下“娘家人”的角色,工会必须主动探索员工真正想看到的,和喜欢观看的内容,倾听员工的真实声音,并记录员工的真实情况。如常德市总工会利用“互联网+”启动了2018年“工人阶级宣传月”寻找最美劳模活动;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记芳华专栏,通过镜头记录身边女职工的一天,通过镜头反映常德市女职工的勤劳、善良、努力和坚守,点赞女职工们为家庭为社会的辛苦劳动,在平凡的生活中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用户参与、用户主导、实现个性化的定制体验是“互联网+”的第三个基本特点。“互联网+ 工会”要想开展定制化服务,同样需要以职工群众为平台,比如可以开发移动数字平台,通过整合和分析后台数据,统计出会员职工的学历、专业、技能特长、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可将一些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信息推送给这个年龄段的职工,再将信息反馈给工会主席。有了这个服务平台,服务更快更精准更方便,通过手机就能和基层工会及会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互联网+工会”为了实现工作管理模式、服务职工模式的转型升级,需要不断创新工会工作方式和方法,要突出工会与职工的互动,高度融合工会工作与”互联网+”。

  (三)“互联网+”应该专注于工会职能

  中国工会是党与群众职工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对国家权力起着重要的社会支柱作用,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工人自愿结合组成,代表了广大职工和会员的切身利益。“互联网+工会”要围绕工会职能谋划工会的网络建设,以发挥工作作用、实现工会职能为核心。开展工作要基于发挥工作作用,要及时选取、及时应用有利于工会发挥的“互联网+”功能和内容;要及時摒弃、动态化消除不利于工会作用发挥的落后方式。时刻围绕工会工作,让工会的声音、维权措施通过“互联网+工会”渗透到工会工作的各个层级、各个角落。凡是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党政所需的都加到工会工作中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改变工会运行方式;凡是能解决职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利益问题的也都可以加到工会工作中来。如利用“互联网+”①建立“掌上工会”,开通职工网上入会申请渠道,打通职工入会“最后一公里”,为职工入会提供便捷服务;②建立职工服务中心,反馈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为职工解难;③建立“职工技能加油站”,开展网上技能培训、网上普法等;④建立劳模管理系统,讲好工会故事,弘扬工匠精神;⑤建立实名困难扶系统,多渠道帮助特困职工。这些将促进传统工会工作的创新,更好地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给职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普惠制的更好的服务项目。

  (四)工会工作线上与线下的促进整合

  “互联网+”不能取代坚实有效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因为它只是工会工作方式的一种创新。如何创造“互联网+”时代工会工作的新局面,需要对线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模式进行改造,转化为完整的线上线下工作链条,并且要建立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知道职工需要,线下提供精准帮扶,线上开展技能学习,线下组织技能竞赛,从而推进工会工作线上线下的融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要想聚焦工作的具体职能,实现工会的线上和线下工作,让他们之间的有效融合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必须全面把握其特征特点,对工会工作做出合理创新,积极树立“互联网+工会”意识。

  参考文献:

  [1]范丽娜.“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会工作创新[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6(3):18-21.

  [2]杨钧,秦洁.探索““互联网+”+”时代工会新媒体建设的新途径[J].工会信息,2015(24):7-8.

  [3]薛丁齐,乔昕.关于创新“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探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1-6.

  [4]魏迎芳.“互联网+”时代工会对加强国企基层的建设工作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6(14):24-25.

  [5]蔡志锋,张晓莹,张剑,孙月.“互联网+工会”—移动互联时代的改革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6:8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