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应该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基于人的需求,对人的行为和思想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这一理论的运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生活”“同学习”“同成长”三同教育是基于這一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创新内容,探索新方法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三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新的时代下,高校的思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需要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之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三同教育从学生自身需求出发,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这一科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通过结合学生的需要,实施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措施,尝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路径。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体现以人为本
大学强调集体主义观念,在开展各类活动中,常常以班级、宿舍、党支部、社团等组织为基本单位,鼓励营造团结的氛围,强调构建团队的凝聚力。然而在集体主义教育中,容易忽略个人的需求,不同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同一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也有着不同的需求,这就说明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大学生的自身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需求决定人的思想,而思想又能支配人的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在于了解大学生的需求,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水源头的“总阀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指明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这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样,要从大学生需求问题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充分地呈现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理论,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层次和同一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层次研究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握其中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强调科学施教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的经济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富足,综合国力极大的提升。在此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改变。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他们的行为也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环境变得更具挑战和复杂,所以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能只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这就需要新的工作措施,新的教育理念和内容,更需要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共同发力。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在关于人的需求中提到,人为了创造历史就必须要生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生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正好是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的运用是对思想教育理论的补充和创新,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引导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这一理论的使用对制定科学的教育内容,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注重环境育人
良好的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基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运用首先能够改进教育方法,能够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课堂、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网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少管理,多体验少说教,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同时将这一教学过程向外延展,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多方联动机制,共同育人。其次,可以完善教学内容,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传统的教学理论内容进行创新,要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需要把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也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同时应把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如利用社会实践、调研等各类实践或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完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美化校园环境,营造校园文化气息,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三同教育是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合理运用
(一)“同生活”是满足大学生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
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属于需求层次的最低层。衣食住行是大学生最本能的需要,因此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应该首先满足。只有满足好这些基本条件,他们才可以在学校完成学业任务。安全的概念有大有小,对于学生来说,大到校园安全,小到班级宿舍安全,从概念来分,涉及财产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多项内容,安全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马斯洛认为,人都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组织,有所依靠。因此一个安全的环境可以确保学生安心学习。情感与归属感上的需要是满足大学生精神上的需求,他们需要身边同学的认可,需要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更需要融入到集体中,得到大家的关爱。身心健康是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所以“同生活”这个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多融入,还要求有一颗同理心,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了解他们的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
(二)“同学习”是满足大学生尊重的需要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大学阶段顺利地完成学业。学习成绩也是作为高校教育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学习成绩的好坏,虽不能对学生做到客观定性的评价,但就当前的条件下,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学习,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且能够通过学习获得尊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他人尊重,也要自尊自重。一旦产生了自卑心理,失去了自信心,学生就会患上“畏难症”,大学学习生活将变得异常艰难,严重的心理畏惧感和不适应,可以导致学生中断学业。所以通过尊重能够让学生不再茫然,能够感受到被认可、被重视,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学习”是需要在教育工作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业,抓好学风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勤学善思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同成长”是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成长成才。当前四个层次得到满足之后,学生就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超越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总是在不断寻求更加充实的自我,更加完美的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潜能,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去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自我实现是最高的一个层级,实现难度较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被压抑,被阻碍,不能认清自己和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所以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地认识自我,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专注力完全地投入到学习中和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情中,诚实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敢于担当,勇于挑战自我,呼唤最强的自己。虽然每一个人的潜力不同,自我实现的动力也不同,但我们需要给学生指导和引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与此同时,教育者自身价值也能从中实现,与学生共同成长,无疑是教育中一个双赢的好局面。
三、三同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用“同生活”围绕学生
學生在进入高校之后首先需要满足的是生理需求。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整洁温馨的住宿,可口美味的餐饮,比如给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在宿舍区域开辟独立的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他们家乡特色多样化的餐饮,建设高标准的运动场地等,优化学生的生活环境。我们还可以打造优越的学习环境,如提供智能化的图书馆服务,宽敞明亮的教室,给学生提供一个舒心学习的氛围。同时还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学生、敏感群体学生等制定专门的帮扶措施,开展重点帮扶。在安全需要方面,要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构建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建立专业的安全稳定工作队伍,发挥学生工作队伍、保卫工作队伍、网络信息安全队伍、学生安全队伍的力量,协同全面地开展安全工作。利用好各类平台和关键时间节点,如消防演习、年级会、主题班会、网络安全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寒暑假、小长假等系统地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在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方面,我们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如开展标兵宿舍评比,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评比,优秀党支部评比。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各类活动中融入各类主题教育,如依托“宿舍文化节” “班级嘉年华”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主题班团日,党课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主题教育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认识、交流,寻找归属感。除此之外,还要教育者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围绕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功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用“同学习”关照学生
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学生的学业学习,学校可以组织新生每周开展集体自习活动。设立奖学金对学习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设立荣誉称号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刻苦学习。通过学风调研、学生座谈会等观测学风状况,监督学风风向,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创建优良的学风环境。对于学业困难学生则需要调动校院两级资源,整合教师团队和学生工作队伍的力量,成立校院两级的学生学业与发展辅导中心,对于公共课、专业课学习困难的多数学生,开展整体的学习辅导。对于个别课程学习困难的少数学生,可以运用朋辈教育资源,开展一对一的助学零距离等活动。另一类是学生对于能力、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效,如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作用,加强班级自身建设。建立公寓自律委员会,选拔学生做楼层长,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宿舍,建立勤工助学队伍,让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让学生融入到校园中,提升爱校荣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还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关照,帮助学生提升能力,顺利完成学业任务。
(三)用“同成长”服务学生
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助力学生成长。首先是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立就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就业发展方面的专业指导。其次是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如在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中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实践,从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获取真知,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专业教师对社团活动、主题班团日等的专业指导,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找准自己的定位。最后要做好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对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好思维,好模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锻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在整个过程中,教育者要做到全程参与,全程指导,与学生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王丽萍,袁云岗. 激励理论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对策[J].河北学刊,2010,(7).
[2]何龙飞.需要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10).
[3]钱梦勇.人性假设理论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6,(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