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过程中的客观产物,旨在倡导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谋求共同发展。这一理念也是我们党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参与全球治理中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它承载了对未来人类命运的思考,是未来人类生存、发展、完善的一种理想形式。通过一系列倡导和举措将共同体思想由理论转化为现实,以期更好地解决诸国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中国特色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国际和国内的学术领域被视为一种外交战略和价值倡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进行了一系列论述,党的十九大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略之一,并将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标志了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进行简要梳理,有助于深刻把握其未来的指向。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目前全球各个国家之间合作日益加深,技术交流范围之广,文化互融程度之深与经济贸易往来之频繁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良好发展形势一同涌现的各种问题也困扰着全球各个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气候变暖,恐怖主义威胁,粮食安全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各国发展道路上无法逃避的难题。
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除了各国自身存在的一些发展问题,更多国家面对的问题是共性的,是相通甚至密切联系的,这些问题是各国无法仅仅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顺利解决的。面对全球性问题的频繁发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系统性风险同时挑战着各国政府。在风险与挑战面前,各国应深化合作,齐心协力,在尊重各国自身主权的前提下,同舟共济,共同应对挑战。避免出现“自私者”,“损人利己者”,更不能将本国问题转嫁他国。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全球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
生活在“地球村”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发展模式已将人类命运更紧密联系起来。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仅靠一国自身能力去实现经济技术的发展模式已经和世界发展潮流相悖。放眼全球,只有改革开放,环抱世界,在发展中相互交融,在发展中互促前进,同时将本国的发展战略与他国的发展战略很好地对接,这样才能实现共同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可以说,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机遇与愿景相互关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用“离群索居”的方式而获得发展。新时期的发展必然是一种互动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多赢的发展、共同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理念的提出对外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为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提供了参考,指明了方向。而对内这一思想既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程的稳步推进,中国外交理念和思路也在不断创新和不断深化,在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一个什么樣的世界和怎样构建新世界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其中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不下100次,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命运共同体”的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里所提到的“命运共同体”就是日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雏形。随后在2013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再次强调世界各国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习近平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巴西国会的演讲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次代替“命运共同体”出现在公众视野。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我们应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从此之后,“人类命运公共体”的概念多次被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场合提及,例如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2015年4月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和2015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次次被提及,这一理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和认同,中国的声音也一次次响亮全球。
在一次次国际会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从一个理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实践方向。在2015年9月,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向国际社会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而且第一次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从而向国际社会系统完整传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2017年年初,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两场历史性演讲,从全球治理的高度向世界阐述了中国的经济全球化主张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蓝图,深刻回答了人类社会何去何从这一根本性问题。此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安理会决议中,更是说明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这一思想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在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的演讲中逐渐变得清晰,内容不断丰富,这一理念也日趋完善。只有充分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掌握其内涵,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实践。正如前文所讲,“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家地区之间联系日益频繁,为了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全人类应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共同发展,齐心协力将地球建设一个清洁美丽、和睦友善的大家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指向与目标追求在于建设一个和而不同、共商共建共享的“大同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核心内容在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持久和平”,就是要求各民族之间以及民族内部之间要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只有和平才能促进发展,只有发展才能维护和平。各国应坚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处事原则,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新路,建设远离战争、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就是倡导各国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消除引发地区争端,甚至战争的根源。各国之间应消除芥蒂,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对他国不构成威胁,不造成侵犯,面对矛盾应坚持对话和协商,合力消除恐怖主义、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安全威胁,建设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就是要求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互惠互利,合作同赢。各个国家应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进而缩小全球性贫富两极分化差距,建设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就是倡导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相互拥抱,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包容求和谐;就是倡导不同文化间交流融合,消除国与国间的文化壁垒和意识隔阂,实现多元共生,建设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清洁美丽”,就是要求各国认真面对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逃避,不放弃,共守一个蓝天,共护一片绿水,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每个个体,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应尽的责任。共同营造清洁美丽、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建设远离污染、清洁美丽的世界。简言之,就是要全人类共商共建共享发展,共同应对挑战,携手共建美好的未来。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伟大创新,对党和国家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的体现。作为中国外交创新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正式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立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成绩,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实力的增强,靠的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而不是压榨、欺诈和掠夺。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前进的发动机,在此情况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带一路”方案,让世界经济的发展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这是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反观美国,在特朗普提出所谓“美国优先”核心理念之后,一方面导致国内政治分裂,另一方面致使与西方盟友国家的合作分裂,这种逆全球化思想终将被时代淘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中国话语在人类和平发展问题上的重要表达,它超越了零和博弈的概念,把人類看成一个整体,是当代中国文化和外交理念的生动呈现,展现出独特的中国智慧和鲜明的中国话语特色,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和欢迎。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贡献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目前,我们正面临着世界历史性的深刻变革,以往的世界秩序和治理理念在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时已呈现出力不从心的一面。不断涌现出的新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深刻探讨新的国际秩序,以及如何运用人类的智慧来更好的解决各国自身的发展及安全保障问题。基于此,中国倡导构建“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独特的中国智慧勾画出未来世界的愿景目标、实践路径,并在对外关系上开展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风生水起的伟大实践。而事实也能够证明,中国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诚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当下服务并维护各国切实利益发展的价值观还存在着冲突,但这一理念承载着对人类命运未来发展的思考,是对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现实回应。这一理念的推进和构建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但人类正是在曲折的发展中才积累了诸多共识,人类命运共同本身所包含的正能量一定会被日益理性地关注并最终将美好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l]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3-03-24 (2) .
[2]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吕演讲[N].光明日报,2013-04-08(1).
[3]习近平.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介作新篇—在巴西国会的演讲[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718/c1003-25298501.htm1, 2014-07-18/2018-02-2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 谋求发展新动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N].人民日报,2017-05-16 (3).
[6]习近平决胜全而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卞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7]冉津宇, 张思军.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 36(4): 19-23
[8]刘德林.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中国智慧[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9(3): 9-14
[9]吕有志. 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J]. 是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 (6): 42-46
[10]潘建瑞.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6(3): 8-12
[11]刘德林.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三重意涵与中国智慧[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8, (4): 5-1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