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精准扶贫学生资助认定工作机制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123
邓宁 杨江玲

  摘 要: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确定精准扶贫对象是做好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长期困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和痛点。本文结合高校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开发系统,信息共享,规定动作,精准资助,定时监督五步法,探索做好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从而健全高校精准扶贫学生资助认定工作机制。

  关键词:精准扶贫;精准资助;信息共享;定时监督

  一、精准扶贫学生资助认定的重要性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2015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提出了精准资助工作要求,时任国家教育部部长袁仁贵提出:“要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要求高校改革贫困生资助形式,向精准化资助转变。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本文在精准扶贫理念下,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拟采用信息平台开发,资源共享,精准资助,精心培育的方式,探索做好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从而健全高校精准扶贫学生资助认定工作机制。

  二、目前高校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精准扶贫学生分布零散,排查易缺易漏

  确定精准扶贫对象是做好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首要条件。目前,各高校主要的做法是学校下发精准扶贫学生排查通知,辅导员或班主任召开班会宣讲扶贫政策,指导户籍地属于精准扶贫地区的班级学生询问家长或驻村干部自己是否属于精准扶贫学生,如果是,就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高校精准扶贫对象的认定主要依靠学生自愿申报为原则,但是对于各个高校而言,能够提交此类证明材料的学生占极少数,由于受助学生少,精准扶贫学生又分布在各个班级,所以更多学生表现出不重视,不理会的现象。学校没有权威部门的名单对照排查,单单依靠学生自主申报,无非大海捞针。

  (二)生源地建档立卡时间不固定,重复排查工作量大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申请程序主要由农户申请,其中提出申请有困难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由村民小组推荐;经村民代表大会推荐的评议小组组织评议,公示评议结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公示审核结果;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审定结果在贫困户所在村和村民小组公告,并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备案才能成为精准扶贫对象。由于各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申请、审核、公示时间不统一,造成学校出现刚排查完精准扶贫对象又出现新的对象的现象,重复排查的工作量极大。

  (三)学生精准扶贫材料五花八门,高校无法辨析真伪

  精准资助的首要任务是资助对象认定精准,这是做到精准资助的前提和基础。[2]高校确定精准扶贫对象主要依靠学生主动上交的《(2016-2018)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户帮扶记录簿》,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上交的材料五花八门,有村委提供的写着“精准扶贫”字样的证明,有脱贫攻坚精准帮扶联系卡,有精准扶贫爱心卡等等,面对种种证明材料,有的学校采取消极态度,简单粗暴,照单全收,一律认定,有的学校积极与学生户籍地政府部门、驻村干部取得联系,逐一核实,但这其中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量可想而知。如今,精准认定资助对象,成为长期困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疼点和难点。[3]

  (四)精准扶贫学生出现不愿资助或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现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因此,在“脱真贫、真脱贫”的过程中,精准扶贫助推社会公平显得尤其重要。精准扶贫本意是帮助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但是目前各高校存在着“两级分化”现象,有的精准扶贫学生不愿接受资助;有的精准扶贫学生甚至肆意挥霍扶贫资金,浪费资源,这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还容易引起社会愤怒,严重伤害了政府执行部门的公信力。

  三、构建精准扶贫学生资助认定工作机制

  (一)开发系统,信息共享

  开发省级精准扶贫系统,将全省精准扶贫地区数据与学校数据匹配融合,实现信息共享。随着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大数据切入高校资助工作,是实现高校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的有效途径,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能够成为精准资助的有力支撑。大数据的更新有利于学校了解精准扶贫的具体标准,以便于更好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而地方政府扶贫部门也可以跟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受助情况。由此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统一思想,规定动作

  脱贫攻坚是一项民心工程,扶贫工作是一项良心工作。由此,全省负责学生资助工作人员应该统一思想,用严肃认真仔细的态度做好精準扶贫工作,高校辅导员应深入学习精准扶贫政策,了解精准扶贫认定程序,掌握精准扶贫学生受助标准。为了更好地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规定各地区统一使用《(2016-2018)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户帮扶记录簿》,规定各学校定期开展精准扶贫对象核查,各地各高校按照统一要求,定期给予相关补助。

  (三)精准资助,精心培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要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因此,高校要及时做好精准扶贫学生的思想工作,对于贫困但不愿接受资助学生要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和认识偏差;对于挥霍扶贫资金,浪费资源的学生要严肃批评,定期指导教育。同时,还要对全体精准扶贫学生精心培育,要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成长成才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使得资助育人工作既要有“精度”也要有“温度”,实现优质的资助育人效果。

  (四)加强沟通,定时监管

  “脱贫攻坚”是国家“三大攻坚战”之一,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政策是各省扶贫攻坚重要内容。因此,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应对扶贫办确立的对象进行监督抽查,同时设立相关举报制度,通过走访调查核实的方式,切实了解精准扶贫对象的经济状况,防止出现“困而不助”“助而不困”的不良现象。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学校进行资助资金发放与扶贫对象培育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高校应时刻与地方保持沟通和联系,促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不断完善、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曹晓晶.高校“精准资助”新模式——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J].运城学院报,2017(5):90-92.

  [3]张润华,常玉光;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探析[J].高教论坛,2018年07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