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生自我关注现状调查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154
李娜 赵玉

  摘 要:目的? 分析大学生自我关注的现状。方法 2018年9月,随机抽取赣南医学院在校大学生540人,采用SFAS自我关注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自我关注量表总分(62.15±4.86),处于中上水平。男生自我关注水平(61.92±4.62),女生自我关注水平(62.33±5.04),无显著性差异(t=0.984,p>0.05)。农村生源大学生(61.81±4.77),城镇生源大学生(62.27±4.87),无显著性差异(t=0.958,p>0.05)。独生子女(66.35±4.66)高于非独生子女(60.17±3.56),差异有统计意义(t=3.19,p<0.01)。高年级学生(62.9±5.67)高于低年级学生(59.16±4.89),差异有统计意义(t=2.73,p<0.01)。结论:影响自我关注的因素较为复杂,医学院校需有针对性的展开相应的教育。

  关健词:大学生; 自我关注

  自我关注是指个人在某一个时期将自己作为客体对象去认识的一种现象[1],即让自身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就心理学认知图式方面来谈,心理学中把图式分为“怎么做”的程序性的图式和“是什么的”陈述性的图式,而自我关注所所涉及到的关于自我的那部分的陈述性的图式,即获取、加工、组织与自己有关部分的信息[2]。它作为认知方面的一个基础的变量,不仅能作为洞察行为背后的对内的关注焦点的工具,对个体的后期的行为也有一定的預测作用[3]。现在我们试图以赣南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例探讨大学生自我关注的现状,希望能较早预防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赣南医学院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回收率为90%。其中男生242人,女生358人;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144人,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396人;独生子女108人,非独生子女432人;低年级306人,高年级234人。

  (二)调查问卷

  自我关注量表SFAS,共有17个题目,该量表采用的是李克特5点计分法。该量表总分在17~85分的范围内,最后的总分越高,表明自我关注水平就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4]。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一)自我关注一般情况所选的540名大学生自我关注总分处于中上水平(62.15±4.86)。

  (二)不同性别在自我关注的差异男女生在自我关注水平上表现为女生(62.33±5.04)略高于男生(61.92±4.62),但二者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t=0.984,P>0.05)。

  (三)不同生源地学生在自我关注的差异生源地为城镇的学生的自我关注水平(62.27±4.87)比来自农村的学生的(61.81±4.77)要高,但二者差异并不显著(t=0.958,P>0.05)。

  (四)是否独生子女在自我关注的差异独生子女(66.35±4.66)比非独生子女(60.17±3.56)在自我关注水平上要高,且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t=3.19,P<0.01)。

  (五)不同年级在自我关注的差异年级为大三至大五的大学生(62.9±5.67)比大一大二的学生的自我关注水平(59.16±4.89)要高,存在显著差异(t=2.72,P<0.01)。

  三、讨论

  从总体来看,自我关注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这与之前的调查研究结果类似[5],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提出,人们不仅关注物质生活的进步,也注重心理素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倾向于去内省,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审视自己,注重自己心理的需求。

  在男女性别差异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男生和女生在自我关注的平均水平上女生比男生略高,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这与以往研究略有差异[6]。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我们的取样的群体与数量有关。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相对于城镇的孩子在自我关注水平上相对较低,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快要赶上城镇家庭甚至已经赶上城镇家庭,加上现在国家对农村情况的重视,所以来自农村的孩子在生活的各种水平与环境不比城镇的孩子差,他们也从物质转向精神,更加关注自身,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农村孩子与城镇的学生自我关注水平不显著的原因。

  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我们发现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自我关注水平上要高且达到了显著水平。这与之前的研究并无出入[7]。一方面,独生子女因为在家里的独特的优势地位让他们接收到了更多地来自父母,亲人,家庭,外界社会等的关注,而这些外在的关注会驱使他们关注自己、审视自己的需要、情感、态度、行为等一系列事物;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因为是家里里的唯一,所以肩负着更多地责任与义务,这也使得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部,他们不想非独生子女可以与人分担自己的责任,这也造成了他们更多地从自己内部出发,审视自己,从而自我关注水平就相对较高。

  在年级差异方面,我们发现,高年级的大学生(大三至大五)比低年级学生(大一至大二)的自我关注水平要高,且存在显著差异。高年级学生要考虑毕业,就业,考研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以及不远将来的婚姻家庭等问题,这些都促使他们去关注自我内部,仔细思考自己的需求与选择,从而使他们的自我关注水平较高。

  四、结论

  (一)大学生自我关注水平较高;

  (二)独生子女自我关注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三)高年级学生自我关注水平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通信作者:赵玉)

  参考文献:

  [1]李昳,陆桂芝,金童林,马雪玉,蒋怀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关注和人际需求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03):259-264.

  [2]肖诗来. 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关注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王紫薇. 社会排斥情境下自我关注变化的性别差异[J].心理学报,2014,Vol. 46,No.11,1782-1792.

  [4]王华,孙维燕,陶嵘.两种不同自我关注模式对社交焦虑个体情绪和负性自我评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5]高培霞.自我关注与情绪[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15-119.

  [6]曾念念.大学生自我关注在不同人际关系中的被洞悉错觉[D].四川师范大学,2014.

  [7]郑丹莹. 大学生自我关注水平对社交焦虑程度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