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社会化的缓冲与社会化的转化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344
魏润

  摘 要:本文梳理了有关社会化的概念,并通过对个案k的社会化过程进行描述与分析,提出了社会化的缓冲、社会化的转化这两个新概念。社会化的缓冲,是指个体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内容发生冲突时,个体采取的一种为了缓解冲突的自我调试行为,这种调试行为通常会伴随个人角色的暂停扮演和短暂性的停止社会交往。社会化的转化,是指当之前的社会化失调且个体意识到需要改进这种情况时,对之前社会化经历的反思与选择性接受,这一态度的转变将影响其日后的社会化过程。通过对k社会化历程的分析,作者认为在关注社会化问题时,要注重个体在此过程中的持续适应与调整。

  关键词: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缓冲;社会化的转化

  一、关于社会化的概念的梳理

  通常认为,社会化会伴随每个人生命的始终,在当今的社会氛围下,一些家长希望子女在还未出世时就经历社会化,对其进行胎教,把社会文化传授给尚在腹中的孩子,希望其在今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且不说家长的行为是否得当、有用,这种心态说除了说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还体现了社会化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的重要地位。社会由人组成,但是这里的人并非生物性的个体,而是承载着社会文化、遵循社会规范、从事社会意义上的活动、从自身体现出社会的个人。社会通过对个人的控制保证了自身的延续,个人通过接受并且内化一些社会文化、规范,在社会中行为、动作,以施展自身。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化是一个管道,社会向个体灌输使之大体可控、有序的必要条件,个体有通过这个管道才能发展自身。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社会化,社会化总是直接作用于个体的,个体是社会化的单位。在现有的学术讨论中,学者的关注点基本上都集中在社會化对于社会的作用,即总是寻求使社会延续、统一和谐的方法,或是把人放在一种抽去“人性”的情况下描述其在社会中的被控制处境和有限的选择能动。讨论缺乏后现代的视角,缺乏对个人独特性的理解和对社会化的反思和解构。仔细观察每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会发现个人和社会微妙的互动对人性的导向和人的生命历程的塑造。每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都是独特的,对人本身的价值的尊重和对人性的理解和宽容使我们在研究社会化时还要关注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独特的生命体验。

  二、个案k的社会化历程

  笔者通过对朋友k的切身观察来描述社会化与成长中的个体的独特互动。

  k生长在新疆哈密石油基地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这个环境特殊在(1)没有历史。哈密石油基地是93年在哈密市旁边建立的一个石油产业从业人员家属居住地。这块地皮之前无人居住,居住在哈密石油基地这个地方的人大多数是由甘肃玉门迁徙过来。(2)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其居民大多从事与石油产业相关的工作。(3)市民社会不发达。哈密石油基地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国企。基地配备完善的体育馆、电影院、文体中心都是由政府建造。整个基地被分为数个居民区和工业区,每个居民区配有食堂、供应点、银行,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基地没有社会群体组织。私人工商业数量少,规模小。(4)人口稀少。石油基地的人口不到4万人。(5)等级分明。举例说明,哈密石油基地没有商品房,住房是由单位按综合考核指标评定的结果划分。评定结果越好的个人越能分到面积大、条件好的房子。这些因素使得哈密石油基地成为这样一种独特的存在:长期以来没有参与改革开放、市场化的浪潮,居民处于一种社会结构稳定单一、社会流动缓慢、社会地位提升途径单一、相对封闭、高度同质化的社区。成长于此的第二代身上可以找到一些共性,例如对家乡概念的漠视与迷茫;生活相对优渥、平均、封闭带来的待人谦和和目光短浅;对于人生规划的想象力的欠缺,其专业选择的集中性可以体现这一点;不会讲方言。k作为这些“油二代”中的一个,身上自然体现了这些因素对她的渗透和教化,同时她的家庭的独特性对于她性格的塑造也很重要。其家庭在新疆别无亲戚,父母性格好静,社交一般限制在工作必须的范围里。父亲是是石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中石油所控股的一家企业的哈密分部当领导;母亲化学专业,在学校教小学科学。其家庭有比较浓厚的读书氛围,家里有大书架,父亲有阅读的习惯,在k早年时其父亲还会进行英文阅读。k也一直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从小喜欢读书、写作。与石油基地中很多家庭一样,父亲不在石油基地工作,基本上一周回家一次,母亲的教导和陪伴比父亲的更多。k的母亲在小时候对其的教育简单粗暴,强权多于理解,以至于在k日后看到有人经常感叹怀念童年时经常不屑一顾,“童年阶段是我最不想回去的。那时候根本不可能反抗”。

  k人生的转折点在她上初三的时候,她的父亲在7月份的时候去世了。在高三的时候,她经历了4个月的特殊时期。在这四个月中,她没有去上学,而是持续地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卧室中,杜绝跟任何人交往。

  问及k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把自己关在卧室里,k表示“上高中参加绑腿跑的时候,摔地上,破相了,医生让我别晒太阳,别吃酱油,以免色素沉着。我特在乎这个,其实我平时根本不在乎自己外貌,觉得这个无所谓,不关注,但这次就钻牛角尖,觉得这明明是我本来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脸上就有伤了?就是个心结。觉得只要出去就会晒到太阳,呆在房子里最好”。

  k的描述是她当时选择“自闭”在屋子里的直接理由,但是直接理由往往只是个导火索,或只是问题的表面原因。为什么她在脸上受伤之后一年多才这样做?避免晒太阳带来的色素沉着是她采取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吗?以笔者对其的观察,认为她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几个。(1).高三压力太大,她舒缓压力的能力和技巧非常欠缺,“躲起来”是一种逃避压力的办法。(2).k由丧父带来的创伤一直没能得到平抚,排斥社交。(3).k是完美主义者,性格纠结。笔者小学与之同学时,其经常由于作业的一点内容没有写好而撕掉重写。(4).k 有不去上课、呆在屋子里的先例,所以她在处理问题时有封闭自己的路径依赖。

  “我总觉得房间里不够黑,就把其他房间的窗帘拆下来安到我卧室里去了。卧室白天的时候也什么都看不见。我在里面的生活挺有规律,白天吃饭运动,晚上睡觉。不听歌、不看书、不听广播、不看电影、不说话,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极其有限,基本上与外界隔绝。在这种环境中我没有想过什么事情,就呆着。”

  但k在其自闭阶段的后期还是有变化。

  “我觉得我这样下去眼睛就退化了,所以每天会有那么一小会儿,把窗帘拉开,数车。数多少量为止我不记得,反正就是看一阵。”

  “到后来我就把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展到走廊,也是全黑,但是活动范围大了点。”

  “我从没觉得难过啥的,那时候想的最多的就是幻想自己一下子什么都变好了,就是那种从蚌壳里取出一颗珍珠的感觉,全部好好的。”

  以上表明,k当时的行为并不是表面上全然的自暴自弃,她是选择了一种极端、被动,事实上也不可能的方式想让自己变好。她知道这种“与世隔绝”总要结束,所以想着从自我设立的牢笼和安全屋中出来后要应对世界。

  k由于要参加高考,不得不走出这种状态。问及她“走出去”之后的感受,k说

  “我发现我语言能力变差了。有时候我明明心里想说这个,嘴上就是说不出来,口误变多了。估计大脑皮层控制语言的那部分已死了些脑细胞吧,哈哈。我还发现,我对道德的把握变差了,我不是说我要去做违反道德的事情了,而是说,我能知道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这些我都懂。但我觉得这都没什么大不了,对于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也没有反感、排斥,觉得有多大了不起似的。这种感觉我挺早就有,那时候是端倪,现在明显了。”

  k的这部分经历非常特殊。在k把自己关起来之前,一直经历着与他人没有太大差异的社会化过程。但是k主动选择了“与世隔绝”,在与世隔绝的4个月里,她的社会化进程被终止了。个体社会化需要三个依赖因素,分别是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实践活动。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构成了社会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在那4个月中,她没有接触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家庭、学校、友伴、群众、宗教、职业、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等。这些社会因素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它们促使社会化发展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性,k间断了与它们的接触并且停止了对自己经历、对外部世界的反思(利用社会化后已经习得的评断标准、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是对社会化进程的阶段性验收与巩固),就相当于间断了社会化。参与实践活动是个体社会化的内因,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能动因素。个体社会化过程有赖于个体與社会的相互作用,有赖于个人生理上的禀赋与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有赖于个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果一个人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隔离,即使他具有个体社会化的自然基础,也不能获得正常人的社会化。例如狼孩的事例,就说明实践活动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作用。 k的经历的特殊性在于,她并非从一开始就没有正常社会化,而是经历了一个社会化——停止——社会化的过程。在那段时间中,几乎没有与任何承载社会文化的事物、组织、人充分接触,这种社会化的停止对她一生的发展有很不一样的影响。社会在人身上的显示,也是社会化最明显的结果之一,就是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所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角色是社会在文化与个人的关系中所产生的。角色一词依据其本义是戏剧演员。演出的时候,某一个角色的言语举动必须要与其他角色相配合,生旦净丑,喜怒哀乐,我们如果把社会比作舞台,文化比作剧本.则个人就成为角色,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文化的规定。k原本的主要社会角色有高中生、女儿、同学。但是在那4个月中,她没有像社会普遍认同的高中生角色那样每天上学、学习、写作业,为高考努力,为将来做打算。她也停止扮演同学的角色,没有与同学发生任何来往。作为一个女儿,她没有与母亲进行情感交流和日常互动。她停止了扮演,社会角色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社会秩序、价值观念对她的行为失去了约束。表面上看,她摆脱了社会对她的控制,但实际上,这种摆脱只是暂时的逃避。不扮演角色不代表角色不存在,她在几个月后还要面临高考,她始终是一个学生;不论她和她的母亲进行互动与否,她始终是一个女儿,在她走出她的房间之后,她还是要承担女儿的角色,甚至要补偿她刻意中断角色的后果。笔者问及她在房间中那段时间的心情,她说“没觉得不高兴,但也高兴不起来。没想啥,但感觉总有啥牵着,放松不下来”。让她“高兴不起来”和“放松不下来”的原因是她没有办法真正摆脱这些社会角色对她的困扰,她知道她所承担的角色的社会期待但又不愿意完成它,所以她逃避它们对自己的束缚,但是由于经过之前社会化,社会的教化已经被她内化成自己的人格的一部分,当她做了与社会期待相违背的事情,人格中的“超我”便会监控自己,是她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并由此产生内疚和沉重感。

  k的案例中还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是她说的自己对“道德”的把握发生了变化。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社会的价值观、行为标准内化成个人自我判断的标准。一些基础的价值观,比如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不能近亲结婚是非常“自然”的,不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创造的个体很少去考虑、怀疑它们建立的基础、存在的合理性和延续的强度。但是k一直以来的思考倾向、性格特征和“与世隔绝”的经历使她对这些都“觉得好像也就那样,也没什么大不了”。她对笔者说“以前我妈一直给我说,要多跟别人交往。但后来我觉得,非要让自己多跟别人交往好像也没必要”,“有种说法是,外向、开朗的人在社会上更吃香,更能生存得好,我以前还就信这个,还为自己不是这种性格苦恼,但现在觉得,爱是啥样是啥样吧,何必为难自己呢。”问及这对她现在生活的影响,她说“我也没问过别人对我这段经历怎么看,估计我这段经历在别人眼里就是全然不幸吧。但我觉得,有时候还真不是这么一回事,这要看你怎么看了。我以前常常感觉到内心冲突、激荡,现在平静多了。想法上也有些变化,换了种角度看待生活吧,虽然代价也挺高,但视野没那么局限了”

  三、对个案k社会化历程的反思

  为什么k会采取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的举动?除了上文中提到的k的性格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社会角色的内容单一与丰富的人性间的冲突下个体的极端表现。社会角色定义单一是由于社会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观的强盛和其对非主流价值观的生存的限制。哈密石油基地这种同质性强、社会价值单一的社区给每种角色提供的被划归在“合适”范围内的行为模式缺少多样性。在这种环境下,一旦一个个体的性格、偏好、习惯与那种特定的行为规范相违背,就会被定义为角色扮演失败。这种角色扮演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不利于个体生存与发展。设想,如果一个社会有很多价值观共存,那么对每一种角色相应的行为模式提供的选择范围也会扩大很多,对于个体的同一种行为,在一个价值观缺乏多样性的社会被定义为不合理,在另一个多元价值的社会里就有可能是合理的。k的自动“与世隔绝”正是个体对社会角色内容单一的逃避式调试。她通过这个行为,使个体性格和社会角色之间的紧张感放松了下来,所以她自己对于这段经历的评价有正面因素存在。在k出来之后,她找到了更适合她自己的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对于k独特的社会化经历,如果仅仅把它概括为社会化,就掩盖了其特殊所在;如果用现有的有关社会化的术语,比如上文中分析过的继续社会化、反向社会化、过度社会化,甚至意涵不明、讨论稀少的社会化失败去描述k的经历也不合适,所以笔者想提出一个新概念——社会化的缓冲来描述k呆在卧室那段时间的经历。社会化的缓冲,是描述个体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内容发生冲突时,个体采取的一种为了缓解冲突的自我调试行为。这种调试行为通常会伴随个人角色的暂停扮演和短暂性的停止社会交往。而对于k走出卧室以后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可以用社会化的转化来描述。社会化的转化,是指当之前的社会化失调且个体意识到需要改进这种情况时,对之前社会化经历的反思与选择性接受,这一态度的转变将影响其日后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不单是个人对社会文化、规则、价值的接受,也包括个体通过能动性选择自己被社会化的内容的过程。社会化的缓冲、社会化的转化都是在讲社会化在与个体的对接产生问题时个体的调试与改变。笔者想强调的是,作为社会化对象的人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个人人各有其生命内涵、独特情感和丰富感官,希望社会大众和学者在研究社会化时更多的关注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持续的动态过程和个体情感。

  参考文献:

  [1]秦龙.个人社会化及其后果的理论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3,11:166-168.

  [2]黄碧珠.从个体的成长看现代社会对人的过分社会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23-26.

  [3][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一版)[M].李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