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和输送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大学生经常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看法、情绪,与他人交流观点。但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难免因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够而受其影响,故如何做好大学生舆情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舆情管理
一、网络时代及舆情的定义和特点
(一)网络时代的定义
网络时代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化电信网络的时代。在信息高科技的强有力支持下,互联网将人类的文化传播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人们所称的”网络时代”
(二)舆情的定义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大学生舆情,即指在一定时期内,大学生对校内外一些具体事项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这些具体事项既可以是国家管理者制定和推行的法律规章制度、各类方针政策、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大学生利益的事件、人物,甚至还包括高校存在的各种问题等。
(三)大学生舆情特点
1.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
在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关注度最高的事件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68.7%)、社会道德事件(60.7%)、经济民生事件(52.8%)、文化娱乐体育事件(51.9%),这几类事件的关注度(个案百分比)都超过了50%。可以看出,当前学生普遍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虽然身处学校,但心系社会。从舆情产生来说尤其要注意学生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社会道德事件的态度及看法,这两类事件最有可能成为学生关注焦点并进而产生舆情。
2.关注的高校热点事件
在涉及高校的事件中,大学生最关注的是师生权益类事件(67.0%)、教育公平事件(66.0%)、高校管理类事件(63.6%)和教育腐败类事件(53.7%)。可以看出,学生对和自己利益最紧密相关的事件关注度高。因此,要避免在高校中爆发舆情事件,国家和高校都要高度重视学生权益,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高校科学化管理水平,杜绝各类教育腐败行为。
二、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任务及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在校大学生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新闻资讯动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信息真伪的甄别和对事件发展的完整了解。大学生群体许多时候不能准确把握各种信息本质,不能冷静客观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极易受到负面信息影响。因此,明确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存在的问题,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任务
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任务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搜集整理、汇总分析、及时上报和即时处理。在舆情发展和演变不同阶段,高校实际舆情工作的具体任务各有侧重。
2.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方法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工作机构,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部门缺乏必要的舆情预警意识和预警措施,不能科学研判舆情态势,没有科学合理的舆情处置预案等。
三、加强大学生舆情管理方法
(一)建立大学生舆情汇集机制
舆情汇集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基础,只有掌握真实、全面的信息,才能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苗头性的问题,并对即将要发生的问题作出准确的预警。因此,建立舆情汇集机制关键在于畅通信息汇集渠道,完善舆情汇集网络,及时发现大学生舆情工作中的盲点、失控点,危险点。首先,要结合高校实际,紧紧抓住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来收集信息。通过建立舆情信息员制度,设置舆情直报点,广泛收集信息,进行汇总。当前,高校校园网越来越成为师生员工表达心声、愿望、诉求的重要阵地,舆情信息员要及时收集网上重要舆情,及时准确地围绕舆情中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思想理论领域的动向以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汇集。当然,舆情收集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特别是要紧紧围绕高校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招生、就业、医疗、评优等方面收集信息。其次,要明确舆情信息发布工作。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实行“统一口径,集中管理”,要确定比较合适的发言人。发言人一定要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亲和力,全面了解学校情况,参与大学生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各种会议,对正在发生的舆情危机有着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对舆情危机预警和公关的工作取向有清晰而完整的把握,从而将正确的信息通过主渠道及时传递给大众,提高大学生舆情认同程度,以增强凝聚力,搭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沟通的最有效途徑。
(二)建立大学生舆情干预机制
舆情干预机制就是根据掌握的各种苗头、倾向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舆论、化解矛盾、消除危机的工作方式。舆情工作重在收集信息,但又不能止步于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判,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手段,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干预处置。首先,要快速反应。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潜在性、苗头性信息一经发现,高校应在第一时间进入应对状态,避免事态扩大。其次,要统一指挥。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指挥下,由舆情信息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和分工负责,确保处置和应对工作有理、有序。再次,要引导舆论。借助校园宣传阵地的渗透力,进行主流话语的发布。校园宣传阵地包括校报、广播台、闭路电视、校园网等,具有发行普及、收听收视率高、渗透力强的特点,其报道和评论常被学生广泛关注并作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有时校报的一篇评论,会使大学生对舆情进行优化选择。同样,高校主流媒体也可能因一篇不合时宜的文章闹得满校风雨、议论四起。在舆情工作中,高校宣传部门一方面要有开放的视野,敢于求同存异,不断强化“把关人”意识,积极发挥“议程设置”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搭建新阵地、新平台,在服务师生文化活动的同时导入主流话语的要求。此外,高校宣传部门还要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善于抓住舆情的特点,选择最佳方式快速干预。
(三)建立大学生舆情预防监控机制
预防监控是根据分析研判所得出的舆情危机,针对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或者已经出现的苗头性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防范问题发生或者及时解决存在的苗头性问题的工作方式,这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预防监控体系,有针对性地采取事先预防措施、事后补救措施,尤其是注重加强事前监督,提前防患。对发现苗头性的问题,要组织从事舆情危机分析、研究的工作人员进行跟踪监控,及时掌握预防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要注重加强事中监督,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的机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BBS、博客、贴吧等新型传媒以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表达个人想法和意愿的渠道。因此,高校还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监测,组织力量采用科技手段,加强“敏感点”的发现、“热点焦点”的预警、“爆发点”的掌控工作,从而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的预防监控系统。
(四)建立大学生舆情分析研判机制
舆情分析研判包括:对采集到的舆情信息按主题自动分类汇聚;识别负面报道和不良言论、热点和敏感话题;分析舆情信息的倾向性;跟踪舆情信息;分析舆情信息发展趋势,对各类主题、各种倾向性言论形成自动摘要;對负面报道和不良言论、热点和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自动报警;生成统计报告;等等。
舆情分析研判机制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在收集与危机相关的敏感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预测和分析信息,准确预测,确定危机预测结果,提前介入,及时处理。定性分析,即通过各领域专家及工作人员组成分析评判平台进行分析。由于舆情危机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实地调查的困难,舆情分析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只有始终坚持重点舆情分析与经常性舆情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形成一批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有价值的专题舆情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研判。在分析评判中,还要注意各高校大学生舆情工作的特殊性。既要重视高校与社会的不同,也要注意高校中各学科专业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准确把握其思想反应和状态,掌握其特殊规律,增强分析评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建立大学生舆情跟踪反馈机制
大学生舆情跟踪包括追踪、回访、救助、落实以及全程监控,这是防止舆情危机发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关系到大学生舆情的长期处置效果,对于处理好有关事件和应对复杂局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舆情反馈包括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内部反馈主要是指在大学生舆情系统内部以简报、通报、评比、表彰、培训、考核等手段为主,对相关的信息汇集和分析工作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进一步的工作要求;外部反馈是大学生舆情事件发生后,高校根据舆情信息,有计划地组织新闻发布等活动,及时引导社会舆论以平定事态、稳定民心。做好大学生舆情反馈工作,要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消除误解、维护稳定。一方面,高校要善于运用信函、公示栏、校报、网络等多种载体,宣传大学生关心的各项政策法规,以及为大学生办实事力、好事的进展情况,同时将学校对舆情信息的处理意见、处理理由以及整改措施等反馈给大学生,自觉接受大学生监督,赢得他们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要及时将对舆情信息的调查事实、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等上报教育主管部门,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毛蔚兰.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探析.
[2]虞永飞.略论高校网络舆情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及引导机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