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议心理健康教育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463
戴青

  摘 要:近年来,社会心理问题凸显,特别是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对于学校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功能也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们知识与文化,而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涵盖其中。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切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和谐校园

  当前,我国很多院校就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利用校园活动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自立、自信、开朗的人格品质和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实施心理自我保健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并且应当将普及心理知识作为第一课,以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接纳自己,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使得学生逐步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解能力,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形成正确的理念,使得学生正视心理咨询、接纳心理咨询,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学生自身存在心里障碍或者是其他心理问题,应当对其进行科学辅导。

  二、学习心理指导

  对于学生来讲,其主要的活动就是学习,因此,学习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比如部分学生因为在学习中长期处于失败的状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使得自己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一)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品质

  引导学生正视影响学习的各方面因素,包括认知方面以及非认知方面,同时,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学习品质,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各方面的心理机能,包括注意、思维等得到训练。

  (二)科学地课堂管理

  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自由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教学秩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发表的正确见解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应当肯定,对学生展示出的创造性思维给予赞扬,同时,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与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让学生对学习有信心。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

  (三)提高学生考试心理素质

  进入到中学阶段,学生承担着较重的学习压力,每次考试都会另学生处于紧张的情绪中,害怕自己在考试中失败而使得老师、父母失望,而使得学生陷入到一种高度焦虑的状态中。如果考试并未顺利通过,就会十分沮丧,而且情绪也非常低落。多数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等。考试焦虑或多或少的表现在某些学生身上,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心理教师可以通过讲座师范放松技巧指导帮助学生放松,也可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使得学生能够对考试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进行正确、全面的分析,以制定有效的应对政策,使得学生面对考试更加自信、坦然,能够对自己緊张的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节,同时尽量避免那些不合理的假设,如“我考不好怎么办?”相信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自己默念“我能行”。考试结束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总结,总结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避免学生产生错误的归因,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状态。

  三、人际关系的指导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具有较为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很少站在他人立场来思考问题,因此,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往往会面对人际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当与周围的人出现纠纷或者矛盾时,不知道如何处理,而这也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严重者会使学生出现畏惧感,而不愿意进行人际交往。学生在向这类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当帮助学生分析导致人际关系恶劣的主要原因,以及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人际交往中必备的心理素质,如谦虚、宽容等,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进行团体心理活动体验,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形成班级凝聚力。

  四、情绪心理指导

  叛逆、攻击性行为、焦虑等是较为常见的学生情绪问题。而焦虑症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具体表现为心神不宁、心烦意乱;青少年的情绪带有冲动性和两极性,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易冲动,常常产生冲动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一会好一会坏,逆反情绪严重。而这些都会影响到校园的和谐氛围,针对该问题,可围绕情绪心理指导进行授课,使得学生能够正视自身情绪发展的特征,认识到控制情绪的必要性,以增强学生驾驭情绪的能力。通过自我教育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合理宣泄、自我调适,做情绪的主人,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五、培养学生的意志

  在心理学中,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自制性、自觉性等都是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意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是较为特殊的,一方面自身的独立意识已经比较强,另一方面自身还缺乏较强的自控能力以及调节能力,即尚处于发展的不完全阶段,因此,这种成长特征就决定了学生在具体事情的处理上往往是决心大于行动,计划缺乏持久性。在实践中,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的目标真正连在一起,导致他们不能坚持不懈地完成一些任务。通过意志活动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磨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和谐校园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生活,对学校的发展也是有利的。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学生的心理也随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关心每一位学生。不只是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更需要重视其心理状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同时还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情感、个性的培养,使得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故此,教育人员应当抓好心理健康这一契机,打造和谐校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