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专业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高职院校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增强立德树人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全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除了要做好专业课教学, 还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专业课中有效渗透德育, 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习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专业课教育;融入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困境,德育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不能融会贯通。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大学思政课“孤岛化”困境,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是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提高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立德树人”,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育为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职业教育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加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加强以支撑职业生涯发展为重点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第三要加强以提升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为重点的人文素养教育。德育工作关系到教育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定位,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一定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把德育工作放在职业教育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一、目前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专业教师不太重视德育教育
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将德育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德育活动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只限于专业理论及实践很少讲关于德育方面的内容。
(二)学生把专业课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思政课
因为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所以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的学习上。而忽视了思政课的作用。所以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学生会有缺乏兴趣,打瞌睡等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思政课跟他们的专业和将来的就业没有多大关系,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没必要上思政课。他们认为他们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就可以,没有必要去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
因此转变学生的这种错误思想使他们对思政课产生兴趣并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职责。在提高学生德育素养中除了学校的支持和重视外专业课老师也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思政课教育多为单向授课,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青年学生所喜好的科技元素和时代元素也是老师们的弱项,虽然有了微课、慕课等现代教学手段,但是自己会制作微课和慕课的老师占的比例还很少。请专业的人去做成本比较高,因此大多说老师最终还是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授课。
二、德育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途径
(一)利用“课前5分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课前5分钟”素质教育是近几年我校实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学校所有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课前都准备好时间为5分钟左右的教学课件在正式讲课之前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发挥潜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劳动光荣教育。在这种模式下不仅可以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且专业课时也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意識到思政课的重要性。
(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专注、是一种职业道德的升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专业课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让这些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守得住、有传承、敢创新,按照工匠精神的思想高度来规范、提升自我。“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是指一件产品或一种工作,本来做得很好了,很不错了,但还不满足,还要做得更好,达到极致。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而只有用这种精神去培养学生,才能树匠心、育匠人,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在教学内容中挖掘德育素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 比如, 爱国精神, 敬业精神, 刻苦钻研精神, 奉献精神等等, 并结合本班学生情况, 对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创新应用, 使之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 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 对道桥专业的学生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桥梁知识内容与我国桥梁发展史结合起来, 利用一些著名设计师感人的事迹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 学生的献身我国桥梁事业的理想甚至可以在德育渗透中得到培养。再比如在汽车专业的教学中,可以把汽车行业的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学生,从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课教师可以把挫折教育、团队精神、规则意识融入体育课中。
这样的全员、全課程育人,不仅为青年学子打牢了思想根基,也激发了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没有德育意识,授业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个教书匠、手艺人”。
总而言之,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渗透德育教学, 在教授学科内容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科知识的温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充分的提升, 学生的思想修养在不断的学习中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四)授课要紧密结合时事政治
作为教师, 平时要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时事政治,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 适度引入学生关心的话题并给予适当引导。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教授课程及时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利用多种方式及时将19大的最新提法、最新思想融入课堂之中。按照讲好故事、讲清道理、传递价值的思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个鲜活事例、一组组真实数据、一环环理论推演、一次次学生讨论等来提高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教学中要融入哲学思想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职,教育好一个学生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专业老师也不例外。专业老师完全有条件, 掌握和运用好思政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这是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思政课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内容, 专业老师可以逐步接触、学习和提高, 融入到具体专业教学中。
总之, 在高职学校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要引起学校上下的高度重视, 切实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把政治理论精髓贯穿到学生的技能培养中去。在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更要使学生的思想素质达到同步提升,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专业能力,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出发, 以学生受益和成长为宗旨, 积极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和研究作风, 才能把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真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鸿翔.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以《税收学》为例[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 :9-11.
[2]段庆祥.试论高校专业课德育目标渗透的艺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104-106.
[3]鲁昕.《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进职业院校德育创新》在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樊丽萍,姜澎.《必须破解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两张皮”现象》文汇报/2018 年/1 月/17 日/第001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