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及其实现途径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757
赵梦 姜轶升 赵童

  摘 要: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公正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如何理解公正的内涵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尤为重要,从而探索新时代实现我国社会公平的路径。

  关键词:公平;公正;核心价值观

  一、公正观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古往今来,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公正”进行思考和探索,并提出形成一系列关于“公正”的思想。

  (一)古代社会的公正思想

  1.理想社会的追求

  早在先秦时期,《礼记·礼运》中就内容提到了公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墨子主张“兼爱”,这些主张都体现当时的社会他们对公正、公道的一种追求以及对理想的社会公正的一种向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正的社会追求不断丰富,男女平等的说法也在这一时期提出。元明清时期,追求公正的社会理念更加突出。龚自珍勇于批判统治者独裁专制垄断言路的不公正,并提出了穷余生之光阴来实现社会公正和谐的豪言壮举。因此,受中国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影响,这一时期人们备受压迫,关于公正的主张也只是对美好生活社会公正的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向往,而并没有实质意义的实践。

  2.封建统治的依据

  古代思想家将公正看作封建统治的政治原则和治国理政之要。先秦就有关于公正在封建统治中作用的主张,例如《尚书》“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孔子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公正方面对统治者提出了要求。宋代之后思想家关于公正的主张进一步体现在国家治理中。朱熹提出“惟公然后能正”,也就是说公是实现公正的前提,正是公所要实现的目的。明清时期,黄宗羲则将“公天下”作为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因此,古代社会中公正之所以不断坚持主要由于其在封建统治中仍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社会秩序的保障

  古代思想家认为,公正可以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促进社会和谐。其中儒家思想中就有体现,孔子“仁”的思想首先奠定了处理人际关系准则的基础。荀子将“仁”理解为公正,并提出君子圣人只有公正无私才能成为君子圣人被人尊重。宋代朱熹提出“公而无私便是仁”。总之,他们将公正作为一种最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行为准则。除此之外,法家的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社会公正,即从法的角度强调公正的作用。韩非子主张法的基本特征是公正,即公开透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公正在封建社会中又可以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促进社会平等的实现。

  (二)近代社会的公正思想

  19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史始于鸦片战争。这一时期,公正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受西方侵略的影响公正也被赋予了西方的一些主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洋务运动失败,西方先进的思想传入中国,包括公正的思想。近代思想家严复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翻译西方关于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书籍,宣传天赋人权批判封建伦理。康有为的公正观也吸收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他主张的天赋人权、契约论、君主立宪等思想,根本目的是通过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公正。梁启超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提出主权在民的公正观。主权在民即體现治者与被治者的统一。除此之外,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为核心的三民主义也是公正观的体现。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公正观。具体而言,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公正观的价值目标,不仅融入了中国古代的平等思想,也融入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二、公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理念的要义

  公正,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意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没有偏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没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内含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价值判断日益多元化。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牢固根基。因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理念的地位

  公正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公正观不断发展的同时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西方思想家们对公正观不断进行探索,并通过公正对人类活动进行必要的约束。由此可见,公正承载着人性追求的同时也承载着社会发展的文明核心。

  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追求。马克思主义主张,公正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不同的阶级对公正有不同的理解。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就是公正,奴隶社会奴隶制就是公正的依据,封建社会等级秩序就是公正的体现。

  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离不开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解决我国社会中的矛盾,而弘扬公正观则有利于营造和谐文化,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矛盾的解决。同时,公正观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价值规范,有利于营造公正的社会风气,预防腐败。

  公正对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治理现代化,即传统向现代的进一步转化,这个过程要求我们要坚持改革、完善法制。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而实现社会公平则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三)公正与其他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公正是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就其与其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层面上,公正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关系密切。首先,国家富强与社会公正始终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促进国家富强,只有将二者联系起来才更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其次,公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公正既是考量执政党是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标准,也是确保人民民主权利实现的基础。再次,公正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关键。社会越公正,物质文明发展越快,就意味着人类社会不断从野蛮向公正靠近。最后,公正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公正;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的和谐靠公正来维系。

  社会层面上,公正与自由、平等、法治紧密相连。第一,公正是自由的必要条件,自由是公正的应有之义。第二,公正和平等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公正倾向于认同现实社会,而平等则容易导致抵触现实社会倾向;平等从属于公正,是公正的另一种表现。第三,公正与法治密不可分。公正性是法的本性,法的重要价值就在于维护公平正义;法律的公正性是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所在,同时法律体现社会正义。

  个人层面上,公正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互支撑。一,公正是爱国和敬业的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遵守公正的原则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为培养公民的爱国价值提供保障。二,诚信与公正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诚信促进公正社会的形成,公正的社会为个人诚信提供良好的环境。三,友善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培养离不开公正。社会公正既体现人际交往的道德情感,又有助于友善的培养。因此,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也是对友善的一种追求。

  总之,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将公正贯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就能够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关于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探索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公平正义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公正的实现要求我们每个人做出相应的努力。

  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为公正社会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建立落实关于公正的各项制度,推动建立关于公正的相关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具体措施主要有:加强监督立法,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包括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法律监督等多方面,促进权利执行的公开化;树立公正的法治权威性,加强法治教育,宣传法制观念;减少或避免法律执行中的不足,特别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执法过程。

  其次,良好的社會环境,为社会公正的实现营造氛围。西方社会公正观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讨论、争辩、交流、争论必不可少。这就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公正观,应该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学术界勇于争辩、文化界敢于创新,在探讨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公正观。

  构建公平的能保障人民权益的社会体系。就当前社会中的不公正,着力建立相关保障体系,解决社会矛盾缩小差距,从而维护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求建立发展标准统一、发展机会均等的社会发展机制,为个体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物质基础,更好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借鉴西方社会公正观的积极方面。要注重公正理论的发展并形成公正文化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公正思想不断积累,指导社会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提供指导,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完善、发展。

  最后,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从自身做起的自我践行,也有赖于全社会的崇尚和实践,应逐步破除“破坏规则才能获益、承担责任就会吃亏”的思维,在全社会树立只有遵守规则、担当责任才能收获公正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欧清华.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平台[D]. 科学社会主义, 2010.

  [2]张晓飞. 社会矛盾凸显期大学生公正观教育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运起荣.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 天津人大, 2014.

  [4]杨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森工经济转型中的作用[D]. 学理论, 2014.

  [5]谭锐. 从文化层面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D].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