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速发展,微课教学日益成为诸多教育者追捧的新课改方向。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课教学强调对知识点的形象化、趣味性、高效化以及可重复性,从学习知识的角度优化了对重要学习目标教学,帮助学生自主消化知识。客观来说,微课教学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具体表现为:不具有集体交互性,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监管,忽視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难以培养学生基本学习素养。总之,微课教学的组织形式过分注重以学习为中心,而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这就要求对微课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适用性进行策略研究: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和方法设计教学者决定是否采用微课形式;根据知识特点教学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恰当应用微课强化教学效果;优化微课教学提高自主学习的交互性;采取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互证对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微课;学习素养;教学效果;交互性;改进策略
一、微课的概念与内涵
“微课是指利用网络技术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5—10分钟的教学活动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微课教学适应了教学碎片化的发展要求,满足了网络环境下,学生高效获取信息进行有效学习的个性需要。微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重要知识形象化学习、机械知识趣味性学习、复杂知识高效化学习,疑难知识可重复性学习,从学习知识的角度优化了对重要学习目标教学,帮助学生自主消化知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同时存在一定局限性。
二、微课的弊端和表现
虚拟化的个性微课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实践课堂论证,往往忽视了人群交流基本社会属性,很多微课不具有集体交互性。另一方面,教师并不能掌握被教育者的学习实际效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的监管无法实现,不能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监督,不能保证微课所要达到的解决学习难题的有效性。此外,重教不重学,机械的模型塑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降低了其合作发现的有效性。很大程度言,教师制作的微课是很难对学生的素养进行优先设计和安排的,微课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习惯,个人纪律,情感培养协作意识等学习素养的内含性发展。
(一)集体交互性缺失
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满足了个性化自学的现实需求,很多微课只能解决一对一的有效学习。就语文诗歌题材的文章教学而言,微教学对于朗读能力的情感培养是难以交互完成的,这样降低了对诗歌鉴赏缺失了情感的交融的共鸣,反而采用微课教学不能实现阅读重难点目标的有效达成;就叙事类题材的课文教学而言,体会不同人物的语言、性格,心理更适合于交际性的集体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不能实现角色的实质互换难以实现难点突破。虚拟化的个性教学,脱离了人群交流基本社会属性,很多微课不具有集体交互性。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者要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和方法设计决定是否采用微课形式,是由其制作者设计时的非集体交互特性决定的。
(二)缺乏有效的学习监管方式
自主学习式微课在课前预习阶段,有效弥补了教师实体辅导的缺陷,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化预习能力,但教师并不能掌握其学习的实际效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的监管无法实现,不能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失去了学习监督,不能保证微课所要达到的解决学习难题的有效性。在课堂实际的重难点学习中,采用多媒体电脑微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充分保证了个性化差异的自主学习方式,微课显示了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起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教学监管微课也难以实现满足个性化要求。在课后巩固中微课起到了不错了效果,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深化认识,学生的自觉性往往代替了学习监管,对于巩固效果可以有效保证。这样要求教学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恰当应用微课强化教学效果,克服个性学习的监管缺失的弊病。
(三)合作研究学习难以开展
微课教学更加注重虚拟化的学习研究,是否代替可以弥补合作性学习的缺失呢 ?重教不重学,机械的模型塑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降低了合作发现的有效性。这样大量的微课制作,不仅浪费了教师的精力,而且阻碍了合作型研究学习的进一步展开。这对于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优化微课教学提高自主学习的合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生基本学习素养发展受限
微课的制作者是教师,微课教学的设计主体是教师,这大大降低了微课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教师制作的微课能难对学生的素养进行优先设计和安排,只有不断在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实际对照过程中,才能完全预设到学生的不同表现,间接关注到学生素养的矫正和培育,对学生学习习惯,个人纪律,情感培养协作意识等学习素养的发展是不利的。微课的使用验证周期往往很长,这就要求采取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互证对比的改进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三、微课教学形式和改进策略
微课的形式花样繁多,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微课开发指向了教师的动机需要,普遍重技术轻内含,重教不重学,缺乏原则性指导,忽视了其本体价值。教学者需要依据课程内容结构和方法设计决定是否采用微课形式。教学者需要根据知识特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恰当应用微课强化教学效果。执教者需要优化微课教学提高自主学习的交互性。施教者采取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互证对比的改进策略。因此,微课的优化改进策略必然是回归微课应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重要知识形象化策略
重要知识形象化微课是指利用网络技术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重要知识点或重要教学环节开展5—10分钟的形象化教学活动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可视化效果。传统教学往往存在知识学科化分散性倾向,微课教学利用多学科思维,从不同角度对重要知识进行再处理,使之达到贴近生活的形象化要求、贴近学生储备的理解力要求,贴近情景再现的要求,重要得知识形象的表达,越形象生动,越可以达到可视化的效果。形象化重要知识微课的改进策略,一个要符合形象化,另一个就是可视化,然而又不改变重要知识的内在属性。具体言,对于自然写景文章,对于立体知识,人物刻画的形象教学中比较适用这一形式。
(二)机械知识趣味性策略
机械知识趣味性微课是指利用网络技术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机械知识点或枯燥教学环节开展5—10分钟的趣味性教学活动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观赏性效果。死记硬背的知识在传统教学形势下,往往使学生反感。例如:词语生字教学,计算巩固练习,单词教学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可以采用趣味性的微课形式。让死的知识,活起来,动起来,儿歌化,音乐化,击中学生的兴趣点和趣味点是尤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游戏盒比赛环境中,有趣味的学习枯燥无味的死知识,趣味性微课形式:第一要对死知识趣味化优化,第二要实现迎合学生对玩耍娱乐的渴望,让死记硬背转变为活学活记。一般言,这种优化策略比较适用于课中巩固环节,对强化学习效果有很大裨益。
(三)复杂知识高效化策略
复杂知识高效化微课是指利用网络技术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复杂知识点或繁琐教学环节开展5—10分钟的高效性教学活动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简易化效果。传统教学往往对逻辑性层次的较难课文进行简单梳理总结,对思维性较强的数理知识推演迁移。以复杂知识为特点的要点,可以采用微课形式。让复杂的知识,简化类比,搭建知识模型,动态化分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架构;对数理过程进行高效分解,去粗取精,构建学生数理意识,培养科学的思维素养。这个策略主要依靠:第一模型化的体系构建,直观的层次感加深学生影响和提高理解力;第二模块化的高效分类,将过程流利的推演,增强学生分析能力。这样的优化策略,可以借助科技手段以及第三方检测平台,开展小组讨论交互式探究学习,学习素养培养的检测。
(四)疑难知识可重复性策略
疑难知识可重复性微课是指利用网络技术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疑难知识点或易混淆教学环节开展5—10分钟的重复性教学活动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巩固性效果。对于相近的知识和相似度高的疑点难点,使用放大处理,突出不同点,或者重复性的检验策略,使用微课形式,可以满足学生对重复性学习需要,也可以凸现出细微的差别,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点知识。主要改进策略:第一凸现差别,第二优化重复性。微课形式可以与传统教学优势做高仿真对比分析,从而达到优化重复性教学的目的。
因此,“基于微课适用性发展需要,应从建设模式多元化原则、跨学科融合创新、技术迭代升级等方面创新微课发展研究的方法论”。只有多措并举,优化微课适用策略,在教學中突显微课内涵性、交互性、合作性才能切实推进微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其桂.微课制作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胡铁生.微课建设的误区与发展建议[J].教育信息技术,2014(5):33—34.
[3]廖小兵.国内微课资源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 课程教学研究,2017(10)
[4]王春堂.小学数学微课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99.
[5]郑小军.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0.
[6]郑小军. 微课可持续发展的“道”与“术”——兼论微课发展研究理论体系建构与方法论创新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1)
[7]胡世清.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6(8):50—5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