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建设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043
张洪林 李雪梅 闫博佼

  摘 要:国家颁布的现行的计价规范标准具有通用特点,而各省颁布的计价定额具有地区性特点,把通用的国家规范和个别的本地区的计价定额有机地结合才能解决实际的工程造价问题。目前的工程造价核心专业教材普遍存在通用性和地区性两大特点,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普遍适用的是通用的部分,而地区性的部分就需要结合本学校所在地区进行重新构建教学内容,而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仅做为一般参考,甚至由于对教材中引用的地区计价定额的不熟悉,而成为盲点。编写适用的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应成为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造价;校本教材;建设探究

  现有的工程造价专业教材针对建筑类专业要求,教材名称种类繁多,各有特点,作者所在院校地域不同采用计价依据也不同,造成教材地域性差距太大,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

  国家颁布的现行的规范标准具有通用特点,而各省颁布的计价定额具有地区性特点,把通用的国家规范和个别的本地区的计价定额有机地结合才能解决实际的工程造价问题。目前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普遍存在通用性和地区性两大特点,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普遍适用的是通用的部分,而地區性的部分就需要结合本学校所在地区进行重新构建教学内容,而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仅做为一般参考,甚至由于对教材中引用的地区计价定额的不熟悉,而成为盲点,也给专业教师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增加了困难,学生的学习也同样难于理解。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让现行的规范标准每隔三五年就要更新变化;二是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计价定额也同样发生变化;三是工程造价构成要素价格和费用更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四是新颁布的政策法规直接导致计价依据和内容的变化。

  一、校本教材是整合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资源的纽带

  简而言之,教学资源就是学生、教师、内容、学校、社会等五个方面;校本教材就是整合上述五个方面资源的纽带,并且直接服务于教学活动。

  (一)学生是主体

  校本教材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能自信地主动地学习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为目标,以学生获取工程造价专业技术技能为目标。

  (二)教师是主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教师是校本教材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教师又是校本教材的创造者,把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通过校本教材进行创造性地集成,尊重教师是校本教材编写成功的保证。

  (三)内容是核心

  工程造价专业是集技术、经济、管理、法规四个方面知识于一体交叉学科,校本教材的内容必须是这四个方面知识的通俗化、项目化、案例化、个性化的集中体现。校本教材的内容是教学目标的载体,还必须体现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

  (四)学校是平台

  校本教材建设必须与学校软硬环境建设相融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校本教材建设的理念与成果既要适应学校这个平台,又要引领学校这个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形成校本教材建设带动特色专业建设,从而促进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五)社会是市场

  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是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风向标,市场定位才真正决定了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内容的取舍。符合社会需求和市场定位的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才是适合的、有生命力的。

  二、校本教材是工程造价专业特色的重要支撑

  (一)专业基础

  工程造价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交叉学科,包含了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四个方面的知识体系,传统和经验做法是重基础,现代做法是基础知识适度和够用就行了,要把重点转移到实践应用上。

  (二)专业核心

  编制项目化与案例化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是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使命与责任,也是工程造价专业特色的重要支撑,抓住核心,突出重点,使学生集中时间和精力先精通一两门专业技能。实践证明,让学生先精通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要比泛泛地开设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效果要好的多。

  (三)专业拓展

  专业拓展方面的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往往被忽略,在学生先精通一门专业核心技能基础上必须进行专业拓展,以适应市场不同岗位要求。《市政工程计量与价价》、《景观园林绿化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作为专业拓展课程。

  三、校本教材是工程造价专业教师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知识再造

  (一)教师团队组合

  编写校本教材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而是教学团队的事,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学校、社会、企业等有关专业人员所组成的更加广泛的校本教材编制团队。

  (二)物理混合搅拌加工

  教师团队成员根据分工,把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四个方面的知识先进行梳理、筛分并去除掉与工程造价不相关内容;再根据工程造价知识体系进行排列组合,完成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的物理加工过程。

  (三)化学精炼提纯

  工程造价知识体系构建的物理过程只是初级的排列组合,是粗放型的交叉,真正具有专业价值的只是交集部分。把交集部分知识提取出来,编制完成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这就是工程造价专业的知识再造过程。

  四、校本教材是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从经验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的重要成果

  (一)经验是前提和基础

  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从事专业教育需要工程造价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经验代表的是过去,是对传统做法的总结。正是这些过去的经验,才有了现在的成果。学习经验、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是我们做好当下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二)创新是经验的升华

  经验代表过去的传统模式,是必须要继承和发扬的。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变化又必须在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工程造价具有的层次性、个别性、动态性、大额性特点,以及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体系的交叉性特点,使得我们的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建设既要有继承,更要有创新。

  (三)成果是符合逻辑的科学

  在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传统,紧紧围绕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创新思想理论方法,以结果为导向,以应用为出发点,让识图、列项、计量、计价、计费等工程造价专业技能更加形象直观易懂,编制出符合工程造价逻辑特点的简洁适用的校本教材。

  五、校本教材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操作指南

  (一)流程合理

  传统教材讲究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工程造价校本教材重点体现是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流程、过程要点、注意事项、工作关系等,关注点不同,结果不同。像识图→列项→计量→计价→计费这样的工作过程簡单明了,却蕴含着内在的规律性。

  (二)过程规范

  如果说流程是工作部署计划安排的话,那么过程就要注重细节。其实细节很简单,因为细节来自于规程和规范。只要理解了规程和规范的要求,照着去做就行了。然而,实际工作就不简单了,是需要管理实现的,是需要计划→行动→检查→纠偏的。传统教材只告诉了学生照着规程和规范去做就行了,并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做的细节。

  (三)结果标准

  以结果为导向,首先必须清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传统教材往往把结论、结果一类的重点都放在了后面,结果的结果是教师讲的累,学生学的也累。其实结果也很简单,也在规程和规范里面。校本教材就是要突出结果,把结果项目化、案例化完整地表达出来。

  (四)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在校园内就能够学到企业要求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六、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校本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智力劳动,需要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上述观点只是我们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不足和缺点在所难免,希望对致力于从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熊健民,郭兴红.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0(2).

  [2]胡彩虹.基于行业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3]赵和祥,李金鹏.转型发展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探究.[J].教育现代化. 2016(19).

  [4]赵和祥,李金鹏.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效果.[J].教育现代化,2016年(2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