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形势下高校防传销路径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3401
王会杰

  摘 要:传销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其经营模式严重影响家庭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非法传销活动以多种方式向高校渗透、蔓延,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校园环境和大学生的成长。综合传销的特点和大学生参与传销的现状,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44544”校园防传销工作管理体系。通过将宣传教育、责任落实、平台搭建、队伍建设和多方联动相结合,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制传销的意识和能力,切实切断传销组织向校园渗透的渠道。

  关键词:高校;传销;路径

  传销最早始于美国,后来在日本得到发展。这种销售模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0世纪80年代传销传入我国,并且吸引了众多民众的参与。这种经营模式主要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形成金字塔结构进行组织和销售,以牟取暴利。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尚缺乏系统严密的经济管理体系与制度,非法传销所带来的经济秩序的混乱现象出现后,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传销组织进行种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于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整治非法传销组织。在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正式通过,非法传销行为被纳入到刑法规范之中。传销组织的欺骗性和非法性不仅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环境遭到严峻的挑战,它所具有的隐秘性和流动性也使得高校防传销工作面临严重考验。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参与传销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于不同的心理目的参与到经济社会的洪流中。非法传销活动针对于高校的蔓延与发展,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校园环境与大学生的成长。目前,对于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活动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组织的原因呈多元化

  从大学生深陷传销组织的报道中不难发现,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是多方面因素导致而成。

  1.主观原因——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原因和性格特点使非法传销有机可乘

  大学生的年龄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是特殊而关键的阶段,大学阶段是重要的心理转型期和塑造期,对于外界事物充满新鲜和好奇,喜欢尝试和挑战,并且急于求成。但是由于其社会阅历尚浅,其意志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弱,加之对于外界事物的戒备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缺乏,因此,很多大学生容易被传销组织友好的表相所蒙蔽,进而相信传销“一夜暴富”的神话。

  2.客观原因——非法传销组织引诱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手段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销组织对于民众的渗透与传播方式不断地翻新变化,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渗透方式也呈多样化。

  首先,非法传销通过借助多方面载体向高校大学生进行渗透。非法传销以家庭式管理进行集团化运作。很多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打“友情牌”这一方式,通过欺骗使大学生在组织中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网络传销也成为非法传销的重要途径。非法传销通过微信、微博、qq、陌陌等众多聊天和网络娱乐工具与大学生交流,对大学生进行意识渗透,逐渐打消大学生的警惕,进而拉拢其加入传销组织的活动。

  其次,非法传销多以“成功学”为洗脑手段控制思想。通过“心灵鸡汤”的形式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创业,并介绍组织中成功案例,利用一些所谓的“科学”图表表明高回报率,加强对大学生的诱惑力。

  (二)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危害呈多重性

  大学生深陷非法传销组织,不仅个人的人心发展,更会影响到家庭、高校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

  1.扭曲大学生的“四观”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法制观的完善期。但是在“经济邪教”——传销组织的影响下,视“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和最高标准,严重地扭曲大学生的“三观”,同时也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忽视道德和法律的重要作用。

  2.破坏大学生整个家庭的和谐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是很多父母全部的寄托和希望,但一旦深陷非法传销组织,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很容易被控制和利用。在诸多破获的非法传销案件当中,有很多大学生不仅自己深陷泥淖,他们的家人承受着被欺骗和敲诈的风险,整个家庭的 和谐健康发展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

  3.影响法制校园的建设

  随着网络传销的发展,传销常常利用“善意”的伪装获取大学生的信任和加入,与此同时,传销“杀熟”的运作特点使得欺骗行为不断发展到大学同学或者大学生朋友当中。传销活动的隐秘性和渗透性不仅使得高校的管理工作防不胜防,同时也威胁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例如,传销组织大都利用“迅速暴富”的“成功学”理论,加强大学生对于金钱和享乐的追逐,学会钻营和投机倒把,从而淡化校园文化所灌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主流意识。

  二、新形势下高校防传销路径探析

  针对于新形勢下大学生参与传销组织的现状,高校的防传销工作不仅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保障,更需要在履行教育的同时,建立健全高校防传销安全工作体系。以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四个全面”。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切实开展防传销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制非法传销意识和能力,从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自觉和防范意识。严厉打击传销活动,切断传销组织向校园渗透的渠道。

  在创建“无传销示范校”的过程中,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防传销安全工作体系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实践工作中逐步形成了“44544”校园防传销工作体系。

  (一)宣传教育 “四进”

  “四进”即“进新生入校教育”、“进法律基础必修课”、“进就业教育”、“进第二课堂讲座”。按照高校依法治校、六五普法,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将防传销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体系进行统筹安排。首先在新生入校阶段,将“防传销”主题列入新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销的本质,学会区分“传销”和“直销”的营销手段和目的。其次,在法律基础必修课中安排课时向大学生讲解我国对于直销与非法传销的法律制度,将“防传销”的相关法律知识融入于“两课”的教学当中,健全完善大学生法律法规学习内容,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政治素养。为保障大学生防传销教育内容“四进”的充分开展,学院也要求要做到防传销教育教学计划、专业师资、学时保障、课堂主阵地四落实,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教育期间实现了防传销宣传教育引导贯穿始终。

  (二)落实管理“四级责任”

  学院高度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普法教育,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原则,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学生工作部、招就处、保卫处、思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普法教育学院层面一级领导责任。二是建立了学院分管院领导二级业务分管责任,层层签订“普法宣传教育与防传销工作责任书”。三是建立了职能处室和各系部的三级组织实施职责,增强责任落实的实效性。四是建立了辅导员牵头的班委、法治安全委员履行的班级四级监控反馈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的个体关注,并实施针对性帮助和心理辅导。

  (三)搭建“五个信息平台”

  在互联网+与新媒体背景下,学院充分发挥校园内的电子信息专业优势,在校园实体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搭建防传销宣传教育信息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创建了学院“依法治校”网络主题教育网站。利用多样的活动主题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使其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二是开通了校园微博、微信 ——“平安川信”公众信息平台。 通过关注订阅号的形式定期向大学生普及非法传销的活动及其危害,利用有声故事讲述真实案例,丰富大学生对于网络传销的认识,提高其对网络传销的警惕意识。三是构建了部门安全员、班级法制安全委员工作QQ群平台。通过平台的构建,不断完善和加强了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在QQ班级上的法制安全委员可以直接向校园相关安全部门及时反馈了各系学生在校的安全行为动向,使校园安全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机制。加强了高校校园防传销组织进校园的预警机制。四是建设了户外开放宣传平台。首先,在校园设立防传销文化长廊,展览图片与相關知识介绍;其次,在校园对外宣传的LED屏幕上全天滚动播放相关内容,宣传防传销知识与相关法律条款。五是利用校园内的纸质媒介,在《川信职院报》、《星报》、《E时代》等校园刊物中开辟校园法制安全宣传专栏,将反传销教育内容图文并茂呈现其中。综上所述,以“互联网+法治文化”的方式在校园形成的立体多元的宣传教育网络信息平台,更好地营造了学生在校园里接受反传销教育良好氛围。

  (四)加强“四支队伍”建设

  为确保防传销宣传教育专业规范,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防传销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对加强队伍建设做出了以下要求:一是学院成立了法制安全教研室,面向广大师生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讲座、选修课、法律援助等工作。二是组建一支由辅导员、安保人员组成的校园防传销治理队伍,开展对传销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三是组建了一支由在校大学生组织参与的治保会队伍,协助保卫处开展校园防传销、交通、禁毒、消防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组建了一支由各部门安全员、班级法制安全委员组成的校园法制安全“红客”队伍,负责网络层面的法制正面宣传引导、完成各类预警信息的收集等工作。

  (五)综合治理“四方联动”

  创建无传销校园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中,宣传教育是前提和基础,社区综合治理是保障,防范打击是关键。为了杜绝传销活动进校园。高校与社会各部门的联动配合也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多方联动才能有效的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和网络环境。尤其是高校与工商部门、辖区派出所、社区办事处密切配合,开展系列综合治理和防范工作。同时,确立综合治理联系会议制度、建立了安全稳定信息通报机制,搭建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才能有效的加强四方的联系和沟通,切实地预防非法传销对校园的渗透和蔓延,将传销组织和传销行为拒之门外。

  参考文献:

  [1]章顺来.从大学生屡陷传销反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5(5):48—49.

  [2]郭庆义.新形势下大学生传销问题分析与对策[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3]王志云.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成因及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07(36).

  [4]孙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微探[D]. 中国人民大学,2006.

  [5]吴理财.乡村文化“公共性消解”加剧[J].人民论坛,2012,(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