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705
陈思婕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全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带头作用,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可持续安全。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2]目前,总体来说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是安全的、可控的,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特别是治理能力依然令人堪忧。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遵循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力,有计划、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努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全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带头作用,确保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可持续高效,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可持续安全。

  一、制度上努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制度体系治理能力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3]高校肩负着引领文化、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担,更要努力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制度体系治理能力。

  (一)制订专门政策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制度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制度体系在实际运用中更加切实有效。就全局来看,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还不够牢固,“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教学工作的重视、教师投入、资源保障还没完全到位,人才培养工作仍在爬坡过程中。[4]这些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由于高校教师的学科背景、生活经历各有不同,再加上国内外各种思想碰撞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存在差异,甚至出现了价值观“迷失”的消极现象:有些高校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信仰,有意无意地在授课时表现出推行“多元化”的指导思想,不自觉地充当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帮手。有些理工类的教师认为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上,不如把心思多放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为此,应贯彻落实2015年修订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最新精神,针对高校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同时,应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評价指标体系,让制度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有效、管用。

  (二)完善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

  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本意是借此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遗憾的是有的高校却没有把握到要点。有的高校在开展的预评估中,反而对装订线“情有独钟”。与其强调“面子”工程,倒不如加强对高校的“里子”建设。建议在教育部将于2016年底、明年初颁布实施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的教学质量标准中[5],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一个重点考核项目,并在所有指标中被赋予最高权重,促使各个高校加大对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视。

  (三)健全传帮带机制

  就高校内部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包括:教职工相互传帮带机制,教职工、大学生相互传帮带机制,大学生相互传帮带机制这三个部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36.93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5.13万人。[6]这是存在校内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有生力量,应该依据这个有利条件出台专门的政策来支持鼓励他们,主动去帮扶大学生。一是鼓励教职工群体传帮带后进大学生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要主动去关心他们,为他们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帮助。二是规定大学生中的每个党员、干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以及优秀大学生群体要发挥先锋作用帮带一个后进大学生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大学生,使其在思想、学习、生活上要求积极进步。三是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是一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潜在力量。是一个人数众多、拥有高素质但同时也是比较孤独的群体。鼓励退休教职工在价值观等方面传帮带大学生和年轻教职工,在这个过程中离退休教职工也会感受到敬老爱老的真情,实现“互惠共赢”的和谐局面。应该建立相应的奖励体系,尤其是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应给予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并与奖学金、推荐免试研究生等挂钩,更好的去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

  二、技术上全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能力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一个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系统工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统筹的治理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高校外部系统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的能力和高校内部系统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的能力。

  (一)高校外部系统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的能力

  高校外部系统主要包括国务院、教育部、国家民委、各省(区、市)教育厅等部门。2015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5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60所(含独立学院275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7]高校学生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四个层次。如何差别化而有效地管理不同类型的高校和层次不同的大学生进而提升他们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是有关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应按照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三关”(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要做青年的“三人”(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最终让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三者”(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8]

  (二)高校内部系统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的能力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实际情况却表现出了每所高校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个子系统相互配合的能力依然有提升空间,没有充分发挥1+1>2的功效。总体来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合力机制还是不强。

  基于纵向和横向视角下,系统的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能力。纵向看,高校内各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效果不佳。就教职工组织方面分析,目前,对青年教职工比对中老年教职工要求严,对思想政治理论授课教师比对除此之外的其他授课教师要求严。就学生组织方面分析,大力加强寝室文明、班级文明建设,大力加强团总支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建设,大力加强党校建设、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高标准从严要求大学生队伍,努力提升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横向看,各类组织联动与配合不够。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问题存在曲解现象,认为只要把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少数部门治理好了,只要把专任教师的思想意识抓严,只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到位了,学校的意识形态就安全了。殊不知这些片面的认识容易忽视学校政策和各项措施的制订者与实施者,非专任教职工在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要思虑全局,充分发挥各部门、各院系和各类学科性质教职工的联动作用,大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

  (三)大力提升校园媒体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治理的能力

  校园媒体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平台。调查发现,82.55%的高校有报纸;84.29%的高校有广播;46.07%的高校有新闻网;71.2%的高校有通讯社;45.9%的高校有电视台;39.62%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87.26%的高校有微信公众号;72.25%的高校有微博。同时,95.81%的校园媒体有指导老师…在职责范围上,指导老师对于校园媒体的管理、运作具有根本性影响,主要职责统计结果前三项是:“内容审核和发布”占79.05%;“举办活动审批权”占73.95%;“选题、策划”占60.84%;“干部任命、资金管理、组织结构调整、评优评干”选择率也超过50%。[9]网络的异军突起变成了大学生的“第四成长环境”。因此,要格外重视校园网络的安全,发挥好“互联网+教育”的积极重用。我们应该加强对校园媒体的指导教师、媒体内容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尤其要重点加强对校园网络的治理,最终形成校园线上线下充满正能量“同心圆”的良好局面。

  (四)大力提升“三大文化”统筹治理能力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0]为此,高校也应该大力弘扬校园“三大文化”精神。例如,每一所学校的建立和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因此,在校园的设计和布局中应将象征学院特有的形象、精神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文物,多建设一些积极向上的主题广场,多建设一些具有“三大文化”精神内涵的“校园石头”、雕塑群和宣传栏。杜绝一味地追求建设山寨版的西式建筑或盲目的模仿其他成功高校的例子。同时,加强校园媒体对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积极开展以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题的宣讲,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弘扬正能量。使文化精神在校园中随处可见。

  (五)大力提升师生利益统筹治理能力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一方面,要努力提高高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提高生活水平。如大幅度提高课酬、增设奖励机制,会更加激发教职工特别是专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努力调动各方积极性,关心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成长。如加大对学校食堂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偷工减料行为,努力提供价廉物美的饭菜,努力让大学生吃饱吃好。这些都是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性工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带头作用

  党员、干部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高校师生党员、干部数量比重大,尤其是高校党委、各级党委、党委组织部门、党委宣传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等党员数量甚至达到95%以上。真正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成功有极大帮助。

  令人忧虑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现象在高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党员、干部的意识弱化、组织观念淡薄,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存在诸多不足。有些高校存在“轻党建,重业务”的现象。如果高校对党建工作不重视或者随便应付,那么就等于轻视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主动放弃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有些党员、干部把“两学一做”变成只学不做或变成应景式学习,已经丧失了党性,忘记了初心。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针对上述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打响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战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大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一是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东风,把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化、常態化。定期学习党章党规,特别是努力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管好自己的“嘴”。二是大力督促党员、干部在大处、小事上都必须以身作则,要迈开自己的“腿”,真正成为其他教职工、大学生看齐的榜样。三是要管细管实管严,要责任担当,要敢于处罚。如上下班考勤,不能只针对非干部的教职工,应该对干部特别是校领导、正副处级干部、正副院长一视同仁,不仅要主动带头遵守,而且一旦触犯,要主动受罚。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来说,也极具指导意义。只有努力改革和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尽力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制度体系,全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彻底保证党和国家政策法规被不折不扣的执行,高校意识形态才能真正安全。

  参考文献:

  [1]编写组编著.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5-1-20.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

  [4]原春琳.明年将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N].中国青年报,2016-10-30.

  [5]原春琳.明年将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N].中国青年报,2016-10-3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 270976.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9]蔡华丽,季嘉慧,孔德淇,马宇平,邵帅,徐平.2016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报告(摘录)[N].中国青年报,2016-11-7.

  [10]编写组编著.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