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健康中国”背景下运动健身类APP风靡的原因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3876
闫智勇

  摘 要:“健康中国”事业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运动健身类APP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体育锻炼模式,增加了体育锻炼方式的多样性、过程的娱乐性和結果的可视性,为全民健身运动注入一股新风尚。但是,在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也存对健身指导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不足,反馈结果不够准确,缺少对运动后的恢复以及运动成瘾的预防策略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对此,本研究认为,应正视运动健身类APP的创新和不足,在传统体育锻炼的基础上结合运动APP所带来的创新,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运动健身方式方法,从而增强体力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APP;体力活动;运动健身;反思

  一、前言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全民健康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全民健康状况与社会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形成的强烈反差,已成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体力活动(PA ,physical activity)的减少,是导致体质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体力活动严重不足而带来的一系列慢性疾病已成为了世界医学难题。不运动或运动不足会促使心血管、糖尿病、癌症、肥胖、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等疾病风险增加[1]。2012年柳叶刀(Lancet)体力活动研究工作组发表系列文章指出,当前世界范围内体力活动不足是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缺乏锻炼会使个体的疾病风险增加许多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2]。因此,增强体力活动减少疾病风险显得至关重要。诸多研究结论也证实,充足的、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3]。但是,WHO研究指出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有多达30%的人没有保持长期或有规律的体力活动[4]。

  造成体力活动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电子科技产品的大量出现,使人们屏前静坐的时间增多。另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无暇参与锻炼。体育锻炼是增加体力活动的重要方法,当前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潜在需求,一是坚持锻炼产生效果,二是改善锻炼方法强化效果。但传统体育锻炼方式固化,无法保持对人们的粘度。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运动健身领域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运动健身类App作为最契合的载体,受到了社会的青睐。APP(Application)通常是指iPhone、Android等手机应用程序,现在大多智能手机都含有第三方应用程序。数据表明截止2014年,Android系统APP商店产品已达140万,iOS系统的苹果手机中APP商店的产品也有120万之多[5]。尤其是,与健康和运动健身相关的一类APP的使用,近些年来已显示出快速和稳定的增长趋势。有关报告数据显示与2015年之前相比较中国运动健身类APP活跃用户规模突破2000万人,同比增长92.1%[6]。

  运动健身类APP的出现,借助互联网程序通过对锻炼效果的数字化展示,体育锻炼方法的多样性改革和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不断给予锻炼参与者成就感,不断的促使人们坚持体育锻炼,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大众健身活动的持续发展提高大众体质健康水平。研究发现,运动健身类APP的广泛使用在大众健身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社会公共健康状况。另外,一些研究证实,使用运动相关的APP健康指导可提高运动水平[7]。

  综上所述,运动健身类APP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当前大众健身的内容和方式,对提高人们的体力活动有较大的促进。然而,这些创新和改善的背后, 同时也存在着计量结果准确度不足,偏重“肌肉锻炼”和“减肥”,运动后恢复和成瘾症预防策略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当前运动健身类APP风靡的背后未被人们所重视的问题,以为大众健身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二、运动健身类APP风靡的原因

  (一)对传统体育锻炼方式的颠覆

  传统体育锻炼方式,不外乎跑步、球类、武术和健身操等,或者走进健身房跟随健身教练按部就班锻炼。这些锻炼方式的特点是:已被公众所熟知、锻炼方式方法固定、趣味性和创新性有限等。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各式运动健身APP、体育社交类APP的涌现,各种新型健身团体、运动人群,如跑友群、登山群等应运而生,为人们健身带来了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交流空间和鞭策动力[8]。健身概念也日趋多元化,从单一的锻炼身体、欣赏比赛等,向更加丰富的“泛体育”发展。另外,运动健身APP可以通过网络召集,自我监测,朋友间互相PK等,为传统的运动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徒步、跑步和其它身体锻炼,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体力活动,而是一种与时尚紧密结合的生活方式。这种将健康管理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模式,给人以新鲜感和成就感,可以说是对传统体育锻炼方式的颠覆和创新。

  (二)集健身、社交和娱乐与一体

  随着运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科技的发展使得运动与健身越来越具备趣味性, 运动逐渐与社交结合起来。所谓运动社交,其实就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增加“社交”属性。虽然“运动健身类APP +社交属性”略显违和,但在这个崇尚“兴趣社交”的时代,这一功能的开拓正好满足了当下多数人的心理。“社交”属性的加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还增强了用户对此类产品的依赖性,以此提高用户的黏合度。类似的社交健身APP如咕咚运动等,通过积分制、发金币、点亮勋章等积极的评价来激发用户健身的兴趣,悦跑圈则通过红包奖励和线上马拉松奖牌吸引用户(见表1)。运动健身类APP的出现,让不同职业、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基础上,进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互相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和交融。促使人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增加与社会和他人的交往能力从而带来身心上的愉悦。

  (三)体育锻炼方式选择多样性

  体育锻炼参与者有着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和身体条件。虽然都是参与锻炼,但不同个体所选的锻炼方式和欲达成的目标不一。伴随着“健身+”、“互联网+”模式的不断发展,大众健身的方式和形态发生了改变。有些人选择跑步、有些人选择球类、有些人选择健身操等;锻炼所要实现的目标自然也不尽相同,一些人可能是为了减肥,一些的目标可能是为了健身,而另外一些则可能是为了交友。运动健身类APP的出现则满足了不同个体的运动需求和目标侧重点。如 “咕咚”、“悦跑圈”、“Keep”等有的专用于跑步计数、有的侧重于互动交友、有的专注于健身指导。不同运动APP所关注的锻炼方式和面对的目标人群不一样,使得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自主选择体育锻炼方式。

  (四)锻炼效果的可视化增强

  传统体育锻炼方式与通过运动健身类APP所进行的体育锻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统体育鍛炼由于没有相应的仪器或其他设备记录心率、出汗率和脉搏等反应运动负荷的指标,使得多数人不能及时了解身体锻炼的效果。而通过运动健身类APP进行的锻炼活动,能在锻炼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对结果进行反馈。其主要通过智能手机或可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记录每一天、每一次的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通过自身所设计系统让人们在运动完成后能明确地了解自己一次体育锻炼所消耗的热量、跑动的距离、运动累积的时间、心率、脉搏、血压等指标。如Runkeeper 和 Runtastic 提供了不同时间段之间的数据对比,Nike Running 是提供了基础累计数据和最好数据,而乐动力则是将数据图形化和类比化使得数据更容易感知以及更有趣。如此,使得身体锻炼效果的可视化程度增加,可以使人们在锻炼结束后的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运动负荷,更能感知锻炼情况增强继续锻炼的欲望。

  三、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分别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可见全民体质健康发展已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健康中国”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进程,全民健身逐渐走向“互联网+运动”的模式。以运动健身类APP的出现为代表,打破了传统体育锻炼方式,增强了体育锻炼方式的多样性、过程的娱乐性和结果的可视性。为全民健身运动注入一股新风尚。但是,在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问题,如,健身指导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反馈结果的准确性,对运动成瘾的预防措施等,而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在当下运动健身类APP风靡的背后还需要我们客观的看待其利弊所在,不能跟风或随波逐流。在传统体育锻炼的基础上结合运动APP所带来的创新,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健身方式方法,增强体力活动,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才是体育的最终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Rezende LFM,Lopes MR,Rey-Lopez JP,et al.Sedentary behavior and health outcomes: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PLoS One.2014, 9(8):1050-1058.

  [2]I-Min Lee,Eric J Shiroma,Felipe Lobelo,et al.Effect of physical inactivity on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world-wide:an analysis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life expectancy[J].Lancet,2012,380:219-229.

  [3]Warburton DE, Nicol CW, Bredin SS. Health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the evidence[J].Can Med Assoc,2006,174(6):801–809.

  [4] Physical activit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B/OL][2016-8-10]. http://www.who.int/. WHO.2016.

  [5]Michaeli A. App stores growth accelerates in 2014 [EB/OL].[2016-9-16].http://blog.appfigures.com/ .New York, NY,2016

  [6]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EB/OL][2016-9-20]. http: / /media. people.com.cn /.

  [7]Kirwan M, Duncan M, Vandelanotte C,et al. Using smartphone technology to monitor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10,000 Steps program: a matched case-control trial[J]. Med Internet Res 2012,14(2):55-63.

  [8]叶木华.运动类APP:运动新模式对大学生健康运动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 刊,2016,5:162-164.

  [9] 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10] 薛锋. 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6):43-47.

  [11]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http://www.isc.org.cn/[EB/OL].[2016-9-20].北京,中国互联网协会,201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