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代语文教育思想之“善改”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182
李钰华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文章的修改尤为重视。借鉴古代文章修改的观念及做法,反观目前的写作教学,为改善写作教学中学生不愿、不会修改文章的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代语文教育思想;作文教学;作文修改;启示

  一、古代对文章修改的重视

  常言道,“玉越琢越美,文越琢越精”、“文章不厌百回改”,从某种意义上,仅仅是写出来而未经修改的文章像是璞玉,经过修改的“精雕细琢”的文章才会逐渐显露出美玉的光辉。何其芳先生在《谈修改文章》中说道:“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在我国古代,古人就对文章的修改予以极高的重视。早在东汉时期已有修改文章的惯例,并形成了通行的做法。《后汉书·祢衡传》记载道:“衡揽笔而做,文无加点。”在这里,“加”意为添加,是将文章应增加的语句添上;“点”即是用笔将文章应删的语句删除。唐朝诗人也十分注重修改。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贾岛也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说。为了写出一句合乎心意的诗句,反复吟诵、感悟、“加点”、打磨,才有后来打动人心、流传千古的经典诗篇。后人见白居易作诗的起草本,有若干张写满诗句的草稿,几乎每首诗都有数次窜点涂抹的痕迹,到最终成篇的诗文,都与初稿是不一样的。宋代文人何薳在《春渚纪闻》中这样记录道“自昔此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作者的多次修改,才有那么多经典流传至今供我们品读、欣赏。这些卓有成就的思想家、文学家都如此注重文章的修改,可见,学会修改、养成修改的习惯对于写好文章使多么重要。

  清代梁章钜指出:“百工治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其理一也。”各种手工业制造物品的时候都需要多次、多层的工序才能形成,我們的文章也需要多次修改才能逐步得到完善。反观我们的现今的语文教育,由于课时紧张,加上对学生自主性和自改能力不放心,教师大多替学生一手操办改作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写评语,准备评讲作文的素材和资料;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大多数只注意分数的高低,读一下教师的评语便放下作文,好的评价则心花怒放,认为不必修改;“差”则心灰意冷,不知如何修改也不想修改。对于写完的作文,一些学生写完就认为自己要完成的任务结束了,之后是教师的任务。许多学生不会修改作文。教师经常性全改学生作文,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学生修改作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渐产生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等不良习惯。这种高耗低效的作文修改模式,是无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亦不利于帮助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再者,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知识经验较为浅薄,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较为片面。课堂练习或测试写就的文章,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反映事物不明确,事物特点不凸显,造成“三不像”;内容表达不完全,中心思想模糊不清;或材料堆砌,缺乏对材料的合理运用、论证;语句不通、呆板。思维缜密、逻辑清楚、作风严谨的作者,是不会轻易放弃修改自己的文章的。而要学生对自身写作问题又较深刻的认识,并尝试解决进而逐渐提升表达能力,教师应学会逐渐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训练实践中养成自觉修改文章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深刻性、批判性。此外,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也是学生适应将来是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要求和终身学习的需要。生活和工作中处处离不开写作。学生离开学校教育后,不可能再像读书时让老师批改文章。只有学生学会修改文章,具有一定修改文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二、古代文章修改观对现今作文教学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古代语文教育经验中得到一些关于作文修改的启发。古人写文章一般以自己修改为主,同时得到老师、亲友、邻里的指点。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这样教导他的子孙后代:“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他认为,要想学习如何写文章,应该先请教他人,听取他人意见再修改文章,这样才能逐渐提高文章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这和颜之推所提倡的方法是相似的。习作后,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然后采用学生互改、小组互评互改的方式进行。学生先疏通文句,然后结合教师的评价要求和自身的理解,大胆地对原作评论优劣,指出不足并写出评语。批改后,要求批改者签上自己的姓名,这样既能让学生产生批改的“仪式感”,意识到批改他人作文的重要性,也方便教师检查、督促。学生在评判别人的作文时,会调动自身已有的写作知识和经验,经过思考和比较,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评价、鉴赏他人文章;为他人文章写评语,不仅要求指出好在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部分,还应指出改进的方法与建议,在批改和建议中学习写作。作者则可以根据他人的修改意见和自己看法修改作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别人的评价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提高自身的作文修改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修改作文的受益者就不仅是文章的作者,也包括参与合作交流的所有成员。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就如何修改文章提出了可借鉴的方法。他指出,“气有不顺处,须梳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唐彪在这里指出了修改文章可以从语言、结构、线索、音节四方面着手,精思细琢,精心修饰,以求得较少问题的文章。这四方面也为语文教学组织学生修改作文提供了参考。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知识和方法。在学生修改前,教师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写作知识,明确修改作文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语言,如修改错别字、病句;二是结构,看谋篇布局是否完整合理、层次是否清晰等;三是中心,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四是材料,看材料取舍是否精当、合理。在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起始阶段,应反复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的作文知识、规律,组织全体学生商定本次作文评改的标准,落实共性标准,严格把握与作文练习主题和要求相契合的要求和标准,灵活处理特殊文体与具有过人之处和感人至深的文章。标准的确立应具有灵活性,同时是“由扶到放”的过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换意见,确立标准,教师应在确立标准过程中,应及时纠正学生评价标准偏离的问题,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确定的标准的落实。其次,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可以运用教师导改法、小组批改法、当堂口头批改法、定点修改法、评比竞赛法,还可以运用示范互改法。教师挑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可以是比较优秀的文章,也可以是问题较为集中的文章,教师边改边启发学生,让他们围绕某一内容,立意、选材、构思、语言方面进行讨论,在小组内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一人代表小组发言,其他成员补充。示范批改后,则由学生先自改,后互改,再在小组内互谈体会并推选佳作,最后欣赏佳作,并与原作进行对比,体会修改习作获得的进步感和喜悦感。

  教师批改习作的任务应是为学生的自改服务。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都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还要为学生自改师范,从而使学生掌握自改的方法。另外,检查学生的自改情况也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学会修改文章,写作的水平也会逐步得到提升。正如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一样,教师教学生学会写作、改学生的作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写作,学会自主改文章。

  参考文献:

  [1]王松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王松泉.古代语文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J].语文建设,2014(13):13-18.

  [3]周一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言论读解[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5.

  [4]林晖,周小蓬.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