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管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603
王云玲

  摘 要:新时代国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本文针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与表现特征,找出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网络普及的负面作用、学生管理队伍的不足和不稳定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真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拿出新思路、新举措,展现新气象、新作为[1]。十八大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特定社会、时代和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格的教育活动。[2] 如何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活力、更好立德树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与表现特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重视与加强,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1989年的政治风波,给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敲响了警钟。199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完善德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及时扭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局面”。2004年8月国务院颁发“16号文件”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途径方式等。2005年1月中央首次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召开了专门会议,胡锦涛提出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全新理念。[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4]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工作评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明显提高,但队伍不稳定,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走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岗位,大大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结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他们不仅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历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思想、德育理念等方面实现了根本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蕴越来越丰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远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价值指南。[5]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全面实现专业化、专职化的过程中,广泛存在思想不稳、用心不专、流动性大等现象,影响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推进,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以及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化、复杂化,使得教育内容、方式、手段以及整体教育体系面临众多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出现了多元化倾向。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的贯彻落实相对迟滞,各方面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相关研究表明,一些高校领导在处理德育和智育关系的问题上不同程度的出现“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部分高校德育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完备;再加上客观环境使得很多高校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很难成为他们最先关注和重视解决的问题。这种认识不到位、配备不齐全、环境不支持的现象必然导致很多先进的德育理念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落实。另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尚未形成一个里应外合、通力合作,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合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各课程教师之间共同承担德育职责,发挥德育功能的机制没有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往往相互分离,公寓、网络、社团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相对落后,不能系统发挥德育功能;高校“三育人”(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尚不完备,德育功能发挥尚不充分。[6]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特征

  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14年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在改革开放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受到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明显增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冷漠自私、忽视仁爱;重利轻义、看重个人利益;欠缺礼仪、言行举止不合规范;知识欠缺、浅尝辄止;诚信失范、责任意识淡薄;道德危机,价值取向多元等诸多问题[7]。具有如下特征:(1)主流表现为爱国热情高涨,拥护改革开放;但有少数学生政治信念不牢,辨别能力较低。(2)多数学生求知欲望强烈,竞争意识明显;但也有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偏颇,人生态度消极。(3)普遍注重了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文明形象;但有部分学生道德素质较低,知行差距较大。(4)思维普遍较为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理想信念淡薄。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

  从现状上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忙于事务,常常重管理,轻服务,停留于“管好学生”、“管住学生”,以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重点,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来开展工作。学生管理者采用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训导多,平等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少;充当长者、管理者的色彩浓,担当朋友、服务者的色彩淡;空洞的說教多,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生活等需求的心理沟通等有效的工作少;消极被动解决问题的多,主动积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广阔空间的工作少。

  (二)网络普及的负面作用对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带来冲击

  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低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

  (三)学生管理队伍的不足和不稳定制约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很少有人专门学习过管理学或心理学的知识,同时又缺乏进修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机会。有很多高校的輔导员都比较年轻,看似容易与学生沟通的管理队伍却又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等缺憾。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高校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效率低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庞杂,事务琐细,全校凡涉及到学生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后的落脚点都要落在辅导员身上,“千条线一根针”,现行的工作体系,工作内容的庞杂,导致学生管理者无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这就致使管理工作表面化、肤浅化,从而流于形式,难以对学生日常行为、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高效、规范、科学的管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创新策略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8]我们应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真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一)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

  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激励学生、服务学生、围绕着学生成长和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其主要内容:(1)转变思想观念,坚持育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贴近学生实际,坚持精细化的管理理念;(3)整合各种资源,坚持系统化的管理理念;(4)增强自律意识,坚持自主化的管理理念。其主要现实途径:(1)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2)优化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队伍建设;(3)强化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抓好学生社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创新

  结合我国学分制改革的模式与进程,学生管理新体制的建立要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和“宽、专、交”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发挥学校各方面的优势,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鼓励专业教师参与育人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有利于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以及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有利于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落实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是渐进式的过程,在改革中逐渐适应、完善和提高。

  (三)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创新

  必须从社会实践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要特别重视发挥专业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要求是:使学生教育管理内容贴近社会现实;使学生教育管理内容贴近专业要求;使学生教育管理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应该包括:给予学生生活、学习和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给予学生人生指导;要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应当给他们进行心理和思想的辅导。

  (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对学生教育管理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力戒空谈说教和简单粗暴,并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由单一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教育管理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教育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要加强渗透性,就要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出发,把教育管理工作拓展到与艺术类学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管理,服务和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形成隐性化的教育载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2]王介之.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2005-1-18.

  [4]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5]朱平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55-57.

  [6]白磊.武汉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7]刘川生.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求是.2009,(4).

  [8]曹文泽.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7-2-1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