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教育体系下,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家长正确、及时的引导和教育,而在此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却最为棘手,笔者以初中教师兼母亲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反思和探究,以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增添一份助力。
关键词:家庭教育观;初中学生;教育方式;亲子沟通
读了人民日报刊载的《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对我触动颇大。古往今来的无数典型教育案例,都证明了家庭教育的长久性和重要性。初中学生处于成长的蜕变期,具有特殊性,急需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然而,历经多年教育实践,我发现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问题集中,并且十分棘手。结合作为教师和母亲的教育体验,我觉得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是家庭教育成败的根本所在。
一、不同教育理念下的家庭教育观
(一)应试教育理念下的家庭教育观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语境下,旧的应试教育理念仍然大有市场。在此理念下,孩子分数成为家长的头等关注目标。很多家长一谈到家庭教育,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补习文化课提高分数,把自己的责任数字化、简单化,既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天性,又忽略了自己的以身作则和理解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家长在孩子的功课补习上很舍得花钱,让孩子在强力补习下疲于奔命,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却因此把亲子关系弄得箭弩拔张,让孩子压力倍增、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行为过激。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家庭教育观
真正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顺其天性、健康快乐、学会为自己负责。在探索生命历程的实践和探究中,主动、乐于学习,热爱并创造生活。孩子的生命从家庭开始,父母是他们探索生命的引导者,具备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引导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科学教育观对孩子至关重要。例如,演员黄磊,他的女儿多多,聪明懂事又多才多艺,这与黄磊“以孩子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密不可分。
二、我的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其实就是根与枝叶的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由此,我认为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就是处理好“根”与“枝叶”的关系:努力让家庭教育要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良根”、“沃土”,才能收获孩子成长的“茂枝”和“繁花”。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此阶段的孩子们逆反心理开始增强,如何让家庭教育成为他们成长的“良根”是每个家长的课题,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和一个母亲,历经多年的教育生涯,让我对此感触颇深。经过反思和调研探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家长提高要自身修养、谨言慎行
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这些潜移默化会镌刻在孩子的骨血中,影响着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家长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的作为。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可相當多的父母认为只要做好“后勤”,负责好孩子的吃、穿、住、行就行了,教育和学习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工作。但很多案例都告诉我们,父母懒得教育孩子的后果,会变成无法挽回的遗憾。比如“李天一事件”,其目无法纪的根源就是父母无度的纵容,正是他们在家庭教育上的“懒”,造成了李天一的苦果。
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人,“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例如,老师教孩子要诚实守信,而如果家长平时与人交往时却无德无信,怎能让孩子不感到困惑呢?而这种困惑就大大消减了老师的教育效果。反之,如果家长具有良好的品格,为人处世光明磊落、诚信待人,孩子对于诚实守信自然有更深的认识,并且养成诚信的正直品格。由此可见,家长的良好修养、谨言慎行,会成为孩子的品格滋养之根,让孩子汲取到优秀品德的精华、健康成长。
(二)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是孩子安全感及自信建立的重要所在,也是孩子进行生命历程、迈向成功的基石和出发点,所以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暖的“爱之家”健康成长,对孩子的身心平衡、品格养成以及能力发展都不可或缺。作为一名孩子家长,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我作为一名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我也有经验和教训。孩子上学上得早,男孩子在逻辑思维上发展的慢,一度数学成绩只是在及格线上下,我的严厉批评让孩子没了笑脸,成绩也仍然不尽人意。起初,我也如很多家长一样送他去学习班,但结果孩子在数学上还是没有任何进步,情绪也日渐低落。我反思之后改变了方法,不再对孩子强硬施压,而是培他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游戏。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笑容又洋溢在脸上,陪伴交流的同时,亲子关系也日渐紧密。一个学期后,我发现孩子不仅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也找回了自信,性格也日渐开朗,并且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大大增强,变得越来越优秀。现在孩子读到研究生,回顾往事,我更加认识到亲密的亲子关系、良好顺畅的交流沟通是家庭教育事半功倍、良性循环的保证。可见,家庭教育的土壤肥沃,枝叶就会旺盛,孩子就能长大成才。
(三)家长的陪伴和关爱是孩子成长的“爱之根”
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家长的角色缺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导致孩子的行为偏差。我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近三十年,学校或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形形色色的学生也是整个家庭的反映。近年来,我校有很多学生是 “留守少年”,这类学生没有父母的陪伴,少了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孤独成长,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初中时期的孩子是塑造性格、培养品行、养成习惯、树立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父母的管教,遇到困惑和难题时得不到正确引导,可能对孩子一生都会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和偏激行为。
我班学生王刚,父母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在家,在校学习住在小饭桌,星期天回奶奶家,近期老师发现他平时上课不集中精力,思想老是开小差,而且作业也不能认真完成,而且上课无精打采,甚至有时睡觉。我私下里了解到,孩子正在青春期,有早恋的情况,我多次找他谈话,还是无济于事。最后,找来家长,一起做孩子的工作,才有了效果。孩子家长也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放弃挣钱的机会回来陪伴孩子。从这段时期看孩子的表现,有了母亲的陪伴,孩子有了灿烂的笑容,学习也有了劲头,早恋现象也及时得到了制止。这位家长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也懂得了家长的陪伴和关爱是孩子成长的“爱之根”。
作为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成长规律,以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恰当的教育方式及平等的沟通交流,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石,帮助孩子成为健康快乐、积极自信的人,拥有圆满、幸福的人生!
只有家庭教育成为“良根”和“沃土”,孩子的枝叶才能长得茂盛。让我们每位家长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结出丰硕的果实,让孩子长成栋梁。
三、小结
在现代人才的新标准下,个人全面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家庭教育更是急需远离陈旧的教育观,树立健康的、以孩子为本的开明民主的家庭教育观。家长更是要通过不断学习,调整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改进教育方式,让孩子有充分的空间,快乐、自由、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惠强.引导的智慧——对家庭教育的思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天燕.家庭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李石华.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