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双创型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更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国情、校情,通过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组建“双创型”教师团队、开展学生核心素养训练、拓展第二课堂教育、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等途径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双创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输送 “创新创业型人才”(以下简称“双创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双创型”人才呢?这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之一。党的十九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要结合国情、校情,在传统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更应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为双创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一、高职院校培育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并且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SYB培训、举办黄炎培创业大赛、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一系列举措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的比例还是比较小,且学生荣获省级以上创业大赛的人数也比较少。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且其主要目的应该为绝大部分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创业奠定基础。张鹏飞等人认为当前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存在“重局部轻体系、重形式轻实质、重主导轻主体、重理论轻能力、重书本轻创新”等问题[2]。纵观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实还存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创业创业的培育方式欠缺等问题。因此,当前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双创型人才,而且相对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培养德技双全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培育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对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使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未来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提供了坚实的条件保障。
(二)培育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通过对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方面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传统主要侧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现象,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培养了“双创型”教师和“双创型”人才,使广大师生意识到良好综合素养的重要性[3]。另一方面,实施“双创型”人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明晰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人生目标,从而能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培育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职院校对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方面,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适应企业或者职业岗位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输送高端人才,适应目前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4]。
三、高职院校培育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定既要让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又要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核心素养。因此,学校要将“双创型”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双创型”人才培養的课程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机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拓展培育核心素养的第二课堂,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育。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但是,部分院校改革的实质没有变化。他们只注重创业的数量、参加各种创业大赛的获奖等,其目的仅仅是为了经济效益或者学校名誉的提升,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群体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优秀个案,因此要广泛开展双创型人才的核心素养教育。其次,创新创业的目的,在追求学生就业率与创业率高、各种竞赛获奖的同时,更应该追求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质量,这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真正变革。而创新创业质量的提升就离不开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组建“双创型”教师团队
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关键是需要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5]。高职院校的教师为培育双创型人才核心素养,首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既要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健全的人格特征和创新创业理念,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其次,要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双创型”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喜欢的方式开展教育辅导。
(四)開展学生核心素养训练
高职院校培养“双创型”人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部分。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自身涵养的提升,包括性格完善、人际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毅力与耐挫力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素质训练,如创新精神、职业心理素质训练、职业礼仪等方面的训练。通过核心素质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在训练中提升其综合素养。
(五)拓展第二课堂教育
第二课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二课堂因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的多样性、学生的自主性等优势,深受广大学生喜欢。高职院校可以创新拓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挑战杯比赛、校内社会实践、双创讲座等,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实践锻炼的平台。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有效提升“双创型”人才的核心素养。
(六)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通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来加强对“双创型”人才的核心素养培育,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知名企业管理人员讲座、成功企业家和成功创业校友进校园、带领学生参观知名企业等途径,将优秀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提前感知优秀的企业文化,体会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艰辛创业历程和执着精神,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机,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与勇气。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育人基地,拓展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基地,加深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和实践育人。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双创型人才既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历史重任,除了传统教学注重注重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学习外,更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组建“双创型”教师团队、开展学生核心素养训练、拓展第二课堂教育、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等有效措施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荆玲玲,陶楠,张燕.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2016(06):100-101.
[2]张鹏飞,李向阳.高职IT“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31):90-93.
[3]樊孝群.对高校大学生“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分析.教育现代化[J].2017(07):3-4.
[4]王燕.高职高专“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2):91-93.
[5]赵兰杰,吕晓鑫.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10):89-9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