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对“大国制造”、“工匠精神”的呼唤,机械行业的发展愈演愈烈,这就对从业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机械行业的发展源于机械的创新,只有不断进行创新,让更新、更先进的机械设备服务于我们的机械行业,我们国家的机械行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源于人才的培养,首当其冲的就是机械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知识储备和工作实践能力,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机械创新能力。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做出改革,增强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为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培育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现实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机械创新能力,能够促进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逐渐使其处在国际发展水平的前列,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外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的使命,体现了高校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一、机械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普遍好高骛远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举办了机械创新大赛,在备战的初期,学生普遍表现出好高骛远,对比赛的要求和难度估计不足,提出了很多宏大的创新设计方案,既超出了自己知识和能力所限,又在学校资金资助范围之外,更是几个人在短短的几个月不可能完成的。
(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过去的教育观念和体制及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较差,这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思维;只会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不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面窄,对现代辅助设计软件应用不熟练,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欠缺;动手能力较差,不能自主进行机械加工和电路制作。
(三)学生做事情虎头蛇尾
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开始热情很高,报名踊跃,惟恐不能参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深入,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和患得患失的现象,缺乏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开始宏大的构思,遇到困难,就草草收场,能减则减。
(四)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容易单打独干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组织松散,易集易散。由于团队负责人缺乏领导和组织能力,团队成员缺乏奉献精神,没有协议的约束,很容易使团队中途散伙或名存实亡。最后设计任务完全落在项目负责人身上,出现单打独干现象。
二、大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机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种教育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阶段的机械课程教育尤为重要,大学教育重在机械专业知识的积累,特殊技能的获得,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普及机械创新理念
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也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机械知识的容器,而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机械创新竞赛,激励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增设创新通识课程
学校要调整机械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便激活大学生的机械创新思维。大学教育中要注重文、理渗透,设置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使学生知识结构既博又专,且能够触类旁通,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创新的能力。要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允许机械系的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依托一个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开设一系列专门的创新通识课程,从思维科学或心理学、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三)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
机械的任课教师要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互动式、引申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问题的积极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善于引导、启发,以此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我们还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并对他们起到一种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营造创新氛围,培植创新市场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化环境的熏陶非常重要。大学生可以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利用大学里的各种软、硬件方面的资源来培育和激发自己的创新灵感。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机械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创新还需要将成果推向市场,只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才是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关注大学生在机械方面的创新成果,对其予以扶持并提出宝贵的研究意见,这将会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建设创新必需的硬件环境,组建创新指导教师团队
学校要为大学生营造创新必需的硬件环境,为大学生创新提供物质技术支持。要将各实验室的实验内容、功能在网上宣传,让学生了解其使用程序。学校要有必需的技能训练中心、加工中心,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现其创新构思。学校还应该为大学生创新提供研究资金支持等。配备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创新指导教师团队,这是大学生创新活动成败的关键。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教师队伍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的行动和实践。教师的创新激情、学术水平、治学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团队的专业背景应该尽量涵盖创新必需的技术领域,知识具有互补性,能为学生创新活动提高全面的技术支持。
(六)提供创新政策保障
建立相应激励措施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创新、乐于创新。创新的政策环境包括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创新实践学分、创新成果表彰和免试读研等。一方面创新研究基金可以为大学生研究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创新实践学分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于创新,得到学分的认可,使更多的学生愿意把业余时间花在创新实践上。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在校内外创新实践活动中做出成绩的学生,可申请免修与之相关的课程学分、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免试推荐研究生等。
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全程参与进来,用心做好学生機械创新能力培养的引导工作,做好课程设计,提高学生主动创新的积极性,为学生做好创新的软件和硬件的保障工作,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海,王黛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探索[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10):174-176.
[2]黄小龙.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8-19.
[3]王胜曼,张建华,陈占伟.关于培养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15):182-183.
[4]于明.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J].镇江高专学报,2010,23(01):91-93.
[5]李永祥,雷辉.构建机械创新设计开放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9(08):33-3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