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大数据为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密切,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掌握大量的信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因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特点而受到这一时代背景的巨大影响,面对这一变化,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教学需要为适应时代背景而做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们得到更大的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
一、大数据的概念
BigData,中文直译为大数据,又称作为巨量数据、海量数据等;它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这种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需要一种全新的处理模式[1]。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而商业价值高是大数据的四个重要特点。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教材过于理论化。学校采用的包括计算机概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教材内容以理论化的知识为主,课本中的实践内容较少,学生在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时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也无法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范畴。
教学与学生专业结合度低。大学中所使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本一般都是面向所有学生,因此在教材编写时自然会去追求书本的普适性,不过这样的普适性看似兼顾了所有学生的使用,实际上是对专业性内容的缺失,与专业的结合度差。因此,学生在投入实际工作后普遍发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同专业工作脱节严重。
学生计算机基础差距较大。大学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地区,每个地区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以及各所高中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大学新生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掌握存在差距。然而经过传统课堂教学之后,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三、教学改革方案
(一)拓宽教学渠道
在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依赖于授课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讲授。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学内容将不仅限于纸质书本,音、视频等多媒体介质都能运用于教学中去。通过这些较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媒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些多媒体文件也能提供给那些课堂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供他们在课后观看学习。因此,作为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新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是为大学生拓宽学习的渠道。同时,进行社会实践、参加学术讲座,为一些学校或公司制作编写一些小程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只有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和工作经验相结合,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且还能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沟通能力,这些将为他们在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能力基础。[2]
(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时性和互动性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作为高校老师必须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时性,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大数据采集,让学生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行业的变化,了解计算机软件或者程序框架更新后的增加或改动的内容,学会运用大数据相关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技能,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要逐步加强,让大学生们学会去进行学习与分享,这样才能够使教改起到实际作用。并且加强学生与老师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最终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建立机房的实训信息系统。
借助于网络,将此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开发机房实验、实训信息分析系统,由此就能保存好每台计算机的节点信息。通过系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对生成大数据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进步做出评价并且也能够让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四)改进教学评价。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课程就会呈现网络化、多元化的特性。考核评价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具有推动作用的,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动力。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与大数据挖掘算法结合,使得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与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些因素能够相互联系起来,对推动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优势,也会相当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五)针对专业进行授课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系列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公共课程,因此,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想要调动起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在备课时做好相关调研工作,并针对目标专业制定出一套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第一,计算机教师需要与本专业的资深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以便对专业课程开设中学生所要用到的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有全面了解;其次,对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需求做一个全面调研,以便了解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调研后再调整计算机教学内容,由此也能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基础。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從对大学生的授课上进行研究只是改革教育模式的一部分,还要从师资队伍入手,找到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这样才能使结合大数据技术的教学方案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高校老师的专业的理论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了这两点才能够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不断更新知识理念,增加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由此才能够根据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得大学生的实践、思维、创新、应用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四、结语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因为大学教师长期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爱好、喜欢和兴趣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加之学生入学时普遍不会考虑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环境,使得不少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或厌学等现象。而学生毕业前夕的企业化项目实训则能使学生收获较多的情况,该现象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们深思。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高校在不断加强师资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使得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能够获得良好结合,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强大力量,带领大学生去进行新的尝试与创造,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并且能够运用大数据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杨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2]王吉林.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综述[J].软件导刊,2016.4:216~21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