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859
张强

  摘 要: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是指将物理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相联系,借助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同时建立科学的学习习惯与方法,从而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本文首先从物理教学与生活化的联系入手,探索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然后从教学导入、教学活动开展、作业布置三个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联系;应用

  一、物理教学与生活化的联系

  物理是探索物质结构与运动最本质规律的基础学科,其产生和发展都源自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同时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初中物理,是学生正式迈入物理学科殿堂的第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恰当的学习习惯,建立对物理学的正确认知。初中物理的知识相对简单,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与科研素质的培养。生活化教学为物理教学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桥梁。教师通过生活化的课程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让学生在熟悉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求知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钻研精神。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

  1.以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导入理论性较强的物理教学知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加快学生接纳、吸收课堂知识的速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自身经历为“原型”,为物理问题的提出创设情境。如在“压强”一节,笔者以两个小实验开场:让学生用两根手指按压铅笔两端,将铅笔提起,体会手指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试着钉两颗质量相同的钉子,其中一颗顶端是尖的,另一颗则是钝的,将两颗钉子钉入同一块木头之中,体会有什么不同。两个小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谈谈刚刚的体会,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在课堂上发言更加积极。当教师揭示出生活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时,学生流露出的恍然大悟与若有所思的神情,也能说明学生对整节课十分投入。

  2.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通过个人经验构建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更加灵活和牢固,所构建的认知地图更加丰富且完整。转化到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来就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尽力帮助学生利用个人生活经验将物理知识内化并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不仅印象更加深刻,而且在应用方面更加灵活。教师在讲授新课前,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作为引入,通过发现学习、实践探索、整合经验等方法和过程,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效率。例如,在《力的相互作用》一节中,笔者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用桨划船时,手向后推桨,船向前走;用力打沙袋一拳,手也会感觉到疼;用鸡蛋磕灶台,蛋壳会碎等。通过分析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再加入“力”的概念,让学生深入体会“相互作用”的含义。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能够借助科学、理性的分析,帮助正确认识生活现象,同时培养科学认识能力。

  3.用生活疑惑导入新课

  物理学科是人们在不断探索物质规律、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生活疑惑导入新课,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是对物理学科发展的回顾,有助于学生更快速地接受物理知识,建立科学的物理学习习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实例创设适合新课内容的问题情境,并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到值得探究的问题上。例如,在《光的折射》一节,笔者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为什么浸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像是折了?在什么情况下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对比出现这一现象的各类情况,有什么异同?这一现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指导作用?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在揭示答案时,学生对折射知识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再例如,在《参照物》一节,笔者播放了电影《泰塔尼克号》中的一个片段:在茫茫大海上一艘游輪缓缓驶过,然后镜头转入轮船内部,各类家具一一呈现。然后抛出问题:这艘船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什么来说的?为什么不同的人对轮船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判断是不同的?学生被问题吸引,对“参照物”这一抽象概念产生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活动生活化

  1.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

  新媒体教学是随着电子技术与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而形成的新型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新媒体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展示设备、微信公众号和微课平台。借助多媒体展示设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段、影视节目等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节省教师制作教具、构建教学情境的时间;微信公众号则通过各类物理知识的推送,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课后学习联系起来;微课是近年来极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将某个知识点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详细讲解,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方式。将新媒体手段与生活化教学相结合,一方面丰富了新媒体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为生活化教学的展开提供更便捷的条件。例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节时,在没有多媒体设备之前,笔者只能通过板书的形式去讲解摩擦力的作用,学生稍不注意就会遗漏知识点。借助多媒体设备,笔者通过下载和制作教学课件,不仅可以直接展示学校拔河比赛的场景,而且能通过动画形式将摩擦力的作用过程展现出来,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建立对摩擦力的认识。而且在下课后,笔者将课件和动画上传到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在课后下载学习。新媒体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诸多方便,但也存在弊端,教师利用新媒体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内容,切不可对新媒体产生依赖,应在课堂上扮演好教师的角色。

  2.开展贴近生活的物理活动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根据课程内容,开展生活化的物理活动,不仅让物理知识重归生活实践,而且让学生更加关注周围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和美好。例如,笔者在班级内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知识回生活”活动,首先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教材上一个知识板块作为“理论指导”;其次搜集生产、生活中涉及这一物理知识的现象;然后根据已有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并思考优化措施;最后各小组汇总活动成果,由大家共同投票选出最优小组,予以奖励。这一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探究——发现——总结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而且建立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式,通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了对知识的认识。本次活动涉及知识面较广,开展时间较长,更适合在较高年级实施,笔者是在初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展的这项活动,为期4个月,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如果是短期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阶段性活动,如“利用已经学过的力学知识,分析开启瓶盖最省力的方法”、“如何将撒落地上的图钉快速捡起来?”等。生活化的物理活动在帮助学生熟悉物理知识、感受物理学科重要价值的同时,给了学生参与探索过程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3.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内容,将实验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实验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能从实用性的角度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例如,在《大气压》一节,实验教材中有“让学生自制‘气压计”的活动,笔者就让学生分组,在实验教材的指导下制作“气压计”,并分析制作原理和总结制作技巧。教材中的“覆杯实验”、矿泉水瓶形变等都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大气压力的存在。动手制作“气压计”的过程,则让学生收获更大的成就感。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

  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生活化的作业布置,通过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能够让课后学习更加有效,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笔者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多选择应用类题目,并加入实践探索类问题。例如,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一节时,笔者让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光的这一特性测量大树的高度,列出测量方法后;再通过实例进行验证,说明验证思路,并总结验证过程。在学习《电功率》一节时,笔者布置课后作业:列举自己家中的家用电器,观察并计算其工作功率,估算用电量,然后与实际用电量相对比,分析误差原因。借助生活化的作业布置,让学生熟悉课堂知识的运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推动生活化教学的发展,不仅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精神和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的几个教学片断,均选自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课程教学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师要利用好生活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挖掘生活素材,将生活与课堂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在积累物理学科知识的同时,发现生活现象的丰富多彩,培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万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 (11): 165.

  [2]林义礼.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12): 213.

  [3]雷欢.新课标下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 2015.

  [4]丁正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认识与实践[J].湖南中学物理, 2015 (3).

  [5]魏红霞.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31): 7, 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