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数学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033
向莉莉

  摘 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文化对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观察近代科学发展史又不难发现,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着双面影响的,本文将以时间为脉络,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科学发展;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于黄河长江流域广阔的土地上,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科学发展乃至世界科学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封建社会五千多年的时间里,儒学一直占据着官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正统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科学的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中华文明的历史延展,使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迈上了巅峰,古代中国早在1000年初就进入了人类文明程度较高的封建时代,与自然与社会相合的传统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然而实际上,从近代科学发展史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现代科学起源于欧洲,而并没有产生在辉煌了十多个世纪的中华文明。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科学文明在世界科学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在近代,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却走向了落伍。

  二、古代的辉煌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自然的概念为基础的,这是一种属于绝对整体主义的系统概念,具有代表性的有“天人合一”、“盛极反衰”、儒、墨、道等思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形成了一百大学派构成的百家文化,各家具有自己对于自然的领悟,并在发展中形成了相争的文化氛围。在汉代形成了“无为而治”、“独尊儒术”的道融于儒的两汉文化,成就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出现。这些古老的中国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在中华的古老土地上绽放,永不褪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注重实践经验,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理论性。五世纪前,基本形成了数学、天文学、医学、农学等学科体系,冶金、纺织、化工、建筑、造船等重要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长期医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中国传统医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种中医理论形成的标志。从五世纪到十五世纪,欧洲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我国科学正在繁荣发展。其中有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数学上,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在天文学方面,唐代一行和梁令赞制作出了黄道游仪和浑天铜仪,并在1276年被郭守敬改造为简仪,形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最系统的天文学系统。

  战国时期,各封建国家相继完成了封建制度的过渡。思想界和学术界都处于争论之中,思想的争论引发学术的交流,科学在活跃的氛围中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为后来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这场百家辩论在之后为数学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周髀算经》和《九章算術》,这为数学中几何学与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殷实的基础。在数学方面,人们通过实地测量和土地面积、谷子交换、收获与战争收益分配、城市建设、设计等,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这些数学知识被应用于在水利工程中、税负、产量和测高的实践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东汉初期,数学发展更是空前鼎盛,并逐渐演变为九个流派:衰分、方田、旁要、均输、方程、粟米、商功、赢不足、少广,分别用于解决开方、求面积、勾股数等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秦统一六国时期,秦始皇结束了民族之间的纷争,第一次建立了一个集权的封建帝国,人民的汇集促进了思想的交流,这有利于科学的发展。但他的独裁政策却扼杀了一百大学派争鸣的学术氛围。秦朝的残酷统治,尤其是烧毁书本和儒学,给中国文化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好在不久以后,刘邦用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了汉代,即西汉。西汉政府、国计民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人们提出了一些算术问题,创造了新的数学方法来理解形状和重量的差异。同时,人们也集中在对秦前期文化经典的收集整理上。作为数学新发展的结晶和前秦经典的营救工作,它是《算术》九章的著作。

  三、近代的衰落

  反者,道之动。任何历史因素对历史的影响是两面性。中华文明在早期和中期的蓬勃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但中国的晚期文明从繁盛走向衰落,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逐渐成为阻碍科技发展的障碍。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不足,一是缺乏实证科学,二是缺乏民主传统。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中国,哥白尼、伽利略和培根还没有生产出自己的产品。没有产出近代实证自然科学。

  实际上,这是受到儒家文化在明清时期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儒学传统技术的转型。儒学专政主要体现在西汉时期的压迫与排斥上,是文化专制的产物。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哲学思维是偏颇和不足的。在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哲学始终强调伦理、轻视自然、忽视逻辑。这样一个哲学主题,使中国人的思维能力达到了“贫乏自然、清明人性、圣洁、世俗”的境界,而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内容和方法相对较差。清代,许多哲学家的论证方法仍然是推测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实验分析。

  另一方面,科学启蒙思潮的中断也是科学发展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儒家文化倾向于过于人性化,导致了对自然科学和逻辑研究的重视,而中国墨的两种文化逐渐割裂。在明清交际期间,中国曾掀起一股“崇尚务实、提倡格致、会通中西”的科学思潮,这是契合世界科学发展内在结构的正确指导,然而,这股思潮在文化专制主义的强化、海禁政策的推行中仅仅持续了百余年的时间就被彻底封锁了。人们开始对于科学思想的发展感到绝望,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才或受到排挤,或自我否定,科学启蒙思潮一度中断。

  四、建立数学与物理学系统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发,其原因很复杂,而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系统的数学与物理学。在数学上,《九章算术》对于数论和几何的发现早于欧洲几百年,但是作用却十分局限。中国的数学家抱有探索自然真理的初衷,然而在探索的过程中,数学家们往往受到传统和现实的影响而不得不追求实用性或止于数学技巧的呈现。《九章算术》等中国古典数学著作在数学理论的发现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其引出了数学中数论、几何等理论,但是却并未深入地形成系統。

  欧洲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发展的中心,离不开数学的重要贡献。欧洲数学家们建立的欧式几何理论及其逻辑系统,推动了建筑学、航海学、天文学等科学的快速发展。欧几里德为了证明希腊人发现的正立方形只有5个,写出了欧几里德几何,正是这种保持学科的纯粹性、忽略实用性的行为引导了数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在物理学上,例如力学方面,阿基里德为了鉴别皇冠的含金量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杠杆原理,这就使物理学中有了最简单的矩的思想。这一系列理论及其逻辑系统为近代科学在西方产生奠定了基础。《几何原本》在西方总结出牛顿力学这么大丰富硕果的时候,中国却在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排斥异文化,拒绝一切国外科技。通过三棱镜,牛顿通过来自狭缝的光束反射了灿烂的七色光谱,为现代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这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只是由玻璃制成的精致工艺品。1687,牛顿出版了《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技术诞生的标志,这本书得益于Euclid在思想和逻辑上的“初步探索”。Limado和徐光启把上半部翻译成中文,也就是原文。然而,中国对于这部来之不易的译本却并未重视。

  五、现代的崛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核心,在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大部分先进思想分子开始探寻物质的内在,地理、数学、物理等多门科学开始迅速发展。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地质学理论指导下,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镇、大港等主要油田,这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理论也使中国地质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1965年9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合成牛胰岛素的结晶牛胰岛素,并确定了它的结构和性质。二十世纪下半年,“两弹一星”的成功为中国科技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一次原子弹试验、第一次氢弹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继发射成功,中国成为在美国、前苏联、日本、法国之后第五个实现用自制运载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这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敲响了号角。1986年,政府制定了“863”计划,即高技术研究计划,意在鼓励科学研究,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科学至上的氛围彻底带动了科学人才的积极性,经过三十余年的科研努力,如今已取得了大量的世界级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基因研究方面,中国研发的基因治疗技术,如针对性的非病毒载体和腺病毒相关病毒,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1999,人类基因组被添加到了中国的国际公共领域。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的测序项目参与了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确定,完成了测序任务的1%,成功地完成了整个区域的工作。作为六个国家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基因组计划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科学家还利用中国独特的遗传资源,发现了一种与高血压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基因CAT。同时,中国在信息、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掌握了大量关键技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