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文化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探讨初中数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数学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发散思维
在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的困惑都源于课堂,因为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纷繁复杂的计算,深奥难懂的几何论证,都是学生的痛处。与此同时,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也是采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讲授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反倒是把教师的“教”放在了首位。这也说明当下很多教师固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队列中,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反倒是把教师的“教”放在了首位。满堂灌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没有发言权,即使是在多媒体教学的数学课堂中,多媒体设备也仅仅只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工具,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教师固守权威,却与现代化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单纯地为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进行数学教育。诚然,题海战术确实为学生的成绩输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型人才,但创造型人才才是真正适应于社会,也是被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数学课堂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大胆地创新,不断深化数学课堂的内涵,拓展数学课堂的外延,强化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学生探究、教师引导的数学课堂。
一、发散的思维是进行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得将自身的思想扭转过来,以开放进步的心态来进行教学,顺应信息化、现代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統教育方式使得多数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让学生无法自主进行正确的学习行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逐步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改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将学习重点从单纯的知识获取上转移到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分析上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开发其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往日求“量”的教学,而要开始追求课堂教学的“质”。
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时,教科书上是这样陈述的: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如果按照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只需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定理,并且让学生结合习题强化记忆即可,但是为了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熟练运用好定理,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升华。探究活动前告诉学生活动步骤是:1、量角器度量多边形内角和;2、对所得到的多边形内角和寻找规律;3、画出图形,在图形中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4、形成定理并加以运用。我们可以将课堂分为五个小组,第一个小组度量、计算、归纳四边形角和,第二个小组度量、计算、归纳五边形角和……依此类推,直到学生归纳总结出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抛弃了简单的机械记忆,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运用,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大胆地数学猜想是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关键
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模式中,有一项步骤是:假设——检验,需要学习者对其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然后提出相应的假设,再通过思考与讨论,以事实作为依据来对假设进行检验和修正,如此反复直至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事后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及概括。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不断追求真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等条件中,哪个条件可以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或前后之间小组合作画出图形,进行大胆地数学猜想,再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理论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不断的修正,最后再判断所作图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轻松地实现研究讨论,在探究中获取数学知识,有效发展探究能力。
三、课前的预习是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源泉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在老师讲授新课前充分地课前预习,并结合教材中相应的习题加以训练与巩固。这其中,学生在课前是否预习到位决定了数学课堂探究活动展开的深度,只有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探究的更加积极、有效,探究活动的实效性才能得以体现。例如七年级数学拓展练习课:若x,y为实数,且求的值。
此题的难度不大,但是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非负数的意义,绝对值的意义,二次根式的意义,乘方的意义,综合这些知识并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已经遗忘,那么,课堂中的教学点就会大打折扣,探究也会变得形同虚设了。将以遗忘的知识点再次加以呈现或者再次复习,面对新的知识点及时作好铺垫,分类讨论、小组之间积极合作,配合老师完成代入求值计算。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此节课的探究活动,从而求解。由此可见,课前预习不仅是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源泉,而且还是突破当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的关源泉。
四、课后作业的错题积累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目的
在发现学习模式中,对探讨过程的反思与概括、对探究知识的整合与总结是很重要的两个部分,并且,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到底真实效果如何,还得靠课后反馈来反映。错题积累时也应注意科学的方法,不能盲目地为了积累而积累,而应简化过程,比如可以复印,可以缩写等,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错题积累达到知识再巩固的效果,切不可因为错题积累而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的课后作业错题积累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总结知识,优化自身探究的步骤与过程,在下一次的数学课堂探究中能更加主动、积极、高效。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不是一个数学公式,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它需要我们在一线的数学教师不断地深化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认真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探究活动,使得当堂课的数学探究活动能够与所授知识交相辉映,达到异曲同工的目的,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增加数学课堂的“数学味”而砥砺前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