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析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096
宋丹祺

  摘 要:对于刚刚结束高考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大学都是一个十分憧憬又陌生的环境。大学与高中教育方式的不同可能会给大学新生带来许多问题,用生态系统理论来分析,大学的生态环境与高中的生态环境有着天壤之别,许多新生可能因为适应不了大学环境而出现适应性问题。如果大学新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本文就将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多角度分析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

  一、引言

  大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但大学环境与高中环境无论是从生活还是学习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许多大学新生往往不能立刻适应大学环境,产生适应性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新生的适应性问题,那么必将会对其整个大学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为其他学者研究解决办法提供材料。

  二、大学新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及其分析

  (一)学习适应性问题

  从高中阶段的单一教育到大学阶段的多样性教育的转变,从高中阶段的被动学习到大学阶段的主动灵活式学习的转变,会让部分大学新生产生不同的学习适应性问题。一方面,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课程设置、包括老师的授课方式都跟高中时期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大学新生一时从紧张的学习环境转变到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少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容易放松自我,而且大学知识难度也有了大的提升,容易让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恐惧。另一方面,部分大学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當,不知如何利用大学中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空余时间来充实自己,学习上有很大的被动性。

  (二)角色适应性问题

  大学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过度阶段,意味着大学生也不仅仅只是学生的角色,对于这样的角色转变,许多新生一时不能接受,不能及时适应这样的角色转换。另一方面,很多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感觉自己解放了,将大把时间用在吃喝玩乐上,从而缺乏对未来生活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

  (三)生活适应性问题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一方面,多数大学新生都是背井离乡,在外地独自求学,父母不能再身边悉心照料,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处理。另一方面,不熟悉的环境,包括气候、饮食等方面的因素,容易让初到大学的新生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另外,一些家庭贫困的大学新生,往往因高昂的学费、生活费而束手无策,因而产生自卑心理。

  (四)人际关系适应性问题

  大学的社交活动较高中有了质的提升,各种各样的社团让新生有了不同的选择,但繁多的选择也容易给新生带来不习惯。另外,由于大学同学都是来自天南海北,大家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也会给新生的交流带来一定的困难。新生虽然很渴望在大学中交到朋友,寻找归属感,但这些交流中的困难也会给大学新生带来极大的困扰,引起一些新生的不适应性问题,影响新生的人际关系。

  三、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分析

  (一)生态系统理论的内容

  20世纪初,玛丽·里士满和珍·亚当斯最先将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并从整体上把握个案,着力关注人与其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20世纪80年代,杰曼和吉特曼等人把生态系统理论发散开,建立了“生态模型”用于研究,这个生态模型注重对个人与环境交流之间的活动影响,从生活变迁、环境特性与调和度三方面来研究生态环境给社会工作带来的影响。社会中的个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个体可以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

  而追根溯源,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个体的发展与环境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其划分的四层次系统下,四层系统每层之间都着这密切的重叠关系,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部分将通过这四个系统进行分析。

  (二)微观系统

  生态系统模型下的微观系统在这是指直接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场所,是大学新生直接能够接触到的,也是经常接触得到的场所,包括个人、学校和家庭等。而要是具体来说的话,微观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因素

  一方面,初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身边没有了父母的悉心照料,没有了来自父母的经济支持和关爱辅导,一切都要靠自己来打理,如果稍微有一些不满,就会到处埋怨,加重大学生活的不适应程度。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学新生都是背井离乡,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学习、生活,陌生的生活环境,加上饮食以及气候的变化,往往对大学新生造成生理上的不适应。

  2.个人角色因素

  在高中阶段的单一教育和升学压力下,学生们把考入大学作为唯一目标,每天都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机械完成学习任务,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管控能力和自律能力。当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升入大学后,在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管,部分大学新生开始放纵自我,沉迷网络和游戏,没有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进行合理的规划。部分大学新生不能及时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不能重新树立一种新的个人发展理念,往往加重大学生活的不适应程度。

  3.同辈群体因素

  大学生大都是年龄相仿的人群,他们之间的交流效果对其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将大学新生放在同辈群体的背景下,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其适应性问题。与同辈群体的友谊关系可以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不良的同辈群体关系会给大学新生带来心理压力,加剧其大学生活的不适应性。

  4.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度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子女生活能力、独立能力、人际关系的培养,往往使大学新生在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陷入迷茫、不知所措,加剧其大学生活的不适应性。

  5.学校因素

  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上,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技能以及社会交往的规则都缺乏,往往使大学新生在与同学及室友的交往过程中出现摩擦及冲突,加重大学新生的不适应程度。

  (三)中观系统及外观系统

  对于大部分大学新生来说,对其人际关系影响最重要的个体就是与其关系较为亲密的个人或者群体,这也是构成中观系统的主要内容。当大学新生感觉无法融入学校的活动时,必将降低其参与学校活动的意愿以及与同辈群体之间的交流。部分大学新生因为人际关系不如意,就沉溺网络,网络这种外部工具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消极文化也影响着大学新生的心态。这些由微观系统内和中观系统组成的复杂网络,就是外观系统。

  (四)宏观系统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宏观系统关注人与大型组织之间的互动。一方面,是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阻碍了新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生的角色转换。另一方面,社会急剧变革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新生的行为方式,导致大学新生不适应几率增高。

  四、结论

  总而言之,利用生态理论研究我国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是一个十分独特重要的方法,这样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大学开展解决新生适应性问题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校和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多角度了解和看待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以此谋求从多角度开展工作,帮助大学新生尽早解决其适应性问题,从而更好地过好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石彤.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9.

  [2]刘杰,孟会敏.关于布朗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