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代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被传教士所垄断,为了使国人真正掌握西医技术,以丁福保为代表的医学先驱通过编译日文西医著作来改善国内医疗卫生状况。而丁福保个人研究西医却是因为肺结核的困扰。他东渡日本进行考察访问,回国后即着手大量编译日文医书,并主办了《中西医学报》。他一生行医编书,为近代西医的传入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丁福保;近代;西医;赴日考察;《中西医学报》
我国近代西医的传入,最初是由传教士主导的。在近代西方传教士想通过建立教会医院、传播西医,来方便宣扬基督福音。他们成立了博医会,但《博医会报》中文版的发行,成了他们矛盾而又期盼的目标。就在西方人为要不要把西医真正的交给中国人的时候,一些中国人假道日本,开始在国内大量翻译出版日文西医书籍。丁福保就是这群医学先驱之一,他一生行医数十年,著作等身,为中国的医疗卫生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界对于丁福保与近代西医的关系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但笔者认为这些成果仅仅是单方面考察丁福保的赴日和译著,因此笔者想通过本文将丁福保与西医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
一、钻研西医的缘起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号梅轩,别号畴隐居士,江苏无锡人。他一生编译、编著了近百种医书,向国人介绍了一个系统的日式西医体系。由于传教医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并不希望中国人真正掌握西方的先进医疗技术。而丁福保等人却另辟蹊径,通过翻译日文医书来向国人传播西医知识。他编译的西医书籍汇总为《丁氏医学丛书》,其中大量翻译日文医书,“从而改变西医文献的汉译工作由外国人独擅的局面”,首开国人编译西医文献的先河。由此可见丁福保对西医的兴趣之大、钻研之深。
其实,丁福保对于西医的关注是由深刻原因的,他从小体弱多病、“久咳多痰”,三岁时就“患热病几死”。他十六岁时又得了慢性胃炎,呕吐不止,乃至数日不起。但丁福保天资聪颖,在江南乡试中一鸣惊人,吴稚辉盛赞他“并肩司马,抗手班杨”。他在南菁书院毕业之后决定赴南京应试,但他回无锡之后才知道,他的父亲在他进考场的前一天因肺结核逝世了。这件事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从此无意功名,发誓永不再参加乡试。
其后,丁福保跟着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学习算学。1898年,经华蘅芳推荐,丁福保受聘担任无锡俟实学堂的算学教习。同年,丁福保的大侄女也因肺结核病而早夭。由于病情加重,终日乏力困顿,于是买来大量医书认真阅读,并写下了后来流传相当广泛的《卫生学问答》。华蘅芳见丁福保终日病态,于是把丁福保介绍给了自己的表弟赵元益。赵元益乃是当世名医,曾以医官的身份随薛福成出使西欧国家,并曾向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学习。故而赵元益对西医也相当精通。1901年,丁福保辞去教习职务去上海养病,“保险行医生为余检查身体,诊断为肺结核第二期”。由此可知,丁福保自小体弱多病,多是由于肺结核病的困扰。
肺结核病对丁福保的困扰远不止于此,他曾谈到他的父亲、妹妹、嫂子、两个侄女均死于肺结核病,其后他的三子丁士康也因肺结核逝世,他的亲友一共有12位死于肺结核。于是他对肺结核病相当关注,“迩来十五年中凡关于结核之学说,靡不博览兼收、潜心玩索。”[1]
在上海养病期间,丁福保拜赵元益为师,随其潛心研究医学。此时丁福保已经认识到翻译日文西医是向国人传播医术的有效途径,于是在同年他考入了盛宣怀开办的东文学堂,学习日语和医学,为以后翻译日文医书做足
准备。
应该说自身的肺结核病和家人的不幸,是丁福保钻研西医的原因。在当时中国医疗卫生水平落后,传教医生把持西医的传播给国内医疗状况的改善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治疗当时四处泛滥的结核病,也为了让国人得到先进的西医技术,更为了减少疾病带来的伤亡,丁福保开始了学习西医、改良中医的努力。
二、赴日考察西医
1907年丁福保同周雪樵等人发起创办了“中国医学会”,并出版了《医学报》。这份报刊的出版,在当时对传教士主导的《博医会报》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两年后,丁福保同俞伯铭一起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医科考试”,并分别获得了最优等内科医师证书和优等内科医师证书。丁福保的成绩优异,顿时名声大噪,受到了端方和盛宣怀的赏识。于是,丁福保便“奉端制军檄,特派为考察日本医学专员。又奉盛宫殿保檄,特派为调查日本东京养育院、冈山孤儿院专员”[2],俞伯铭随行。
丁福保此次赴日考察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端方要求的“凡日本之各科医学及明治初年改革医学之阶级与日人所用录用之中药,以及一切医学院、医院之规则课程,均应一一调查”;二是盛宣怀要求的“至东京养育院、冈山孤儿院,并应前往查明,绘图立说,明晰禀复,是为至要。”
首先考察的是日比谷公园、上野公园和千叶医学专门校等处,丁福保用了两三天时间。
东京小石川养育院是盛宣怀提到的,是这次考察的重点。养育院干事杉山基向丁福保详细介绍了该养育院的历史沿革以及基本情况,并带丁福保一行参观了养育院。丁福保对该院的秩序井然、规章完备大加赞赏。次日,丁福保在富士町拜访了青山胤博士,并请教了汉药研究及运用,以及传染病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在青山胤博士的介绍下,丁福保又前往东京帝国医科大学访问,二村领次郎教授接待了他们,并带领他们参观各种医学研究和教学用品、模型,丁福保不禁赞叹“可谓博大宏富,令人叹为观止矣”。6月12日,丁福保前往参观了青山医院、帝国脑病医院和胃肠病医院。13日,丁福保等在上野公园帝国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的医学资料。14日的日程让丁福保收获更大,他访问了“世界著名的细菌学与传染病学家北里柴之郎”主持的传染病研究所,该所是世界第二个建立的传染病研究所,在细菌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等方面均享有世界领先的地位。丁福保对于此次参观相当重视,做了大量的详细记录,重点关注该所的各个部门设置与主要设施、先进设备仪器与最新研究成果。此次考察的最后一站是冈山孤儿院,由于盛宣怀在苏州筹办了养育馆,想借鉴日本的经验,丁福保对该院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写信给盛宣怀报告“其规模虽不及东京养育院,而其建筑之朴素,故可取法”。
丁福保归国受到了医学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申报》报道,他“考察极为详细”,“著有日记一册”,称其“购买医书至七八百之多,为医界未有之盛举”[3]。日本之行对丁福保触动很大,他看到了日本医学的发展进步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的不足,从此他决意改良中医,“使数百年来谬误之学说,一变化而为化学实验的学说”[4]。
三、编译西医著作
回国之后,丁福保便加快了编译工作。1910年,经民政部督院批准立案,丁福保等人创立了中西医研究会,并开始发行《中西医学报》。他翻译了日文西医书籍数十种,合編为《丁氏医学丛书》,并于该年出版发行。其中也有涉及中医的著作,但仅占十分之一。他所译述的日文西医著作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但又形成了系统化的体系;不仅包括生理、解剖、病理学、卫生学、免疫学和诊断学等西医基础理论著作,还对儿、妇、内、外等科都有涉及。另外,处方学和药物学也是丁福保翻译的重点。
在其后的《畴隐居士学术史》中丁福保曾说“借径日文译成医学六十八种”,其实在1911年版的《肺痨病学一夕谈》中所附的他本人编译的著作就有75种。而其弟子陈邦贤的著作《中国医学史》一书中摘录丁福保翻译的日文医书就有7种43类。丁福保翻译日文书籍种类之多,或许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但可以确定的是其数量相当可观。从内容上来看,丁福保也很注重及时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比如,在《免疫一夕谈》中他曾谈到血清免疫;而《梅毒六零六》中,他还介绍了1907年德国医学家发明的一种治疗梅毒的物质“606”,“使中国医学界在认识上较快跟上世界医学的发展”。另外,由于丁福保本人患有肺结核,他的亲友也有很多人死于肺结核病,所以丁福保对肺结核的病理和治疗尤其关注。仅《中西医学报》就有《肺病约言》、《肺病谈》、《肺痨病救护法》等众多篇目进行叙述。另外,1910年奉天爆发鼠疫,丁福保翻译了《鼠疫一夕谈》,在各大报纸广为刊载,为鼠疫的医治提供了
参考。
受赵元益的影响,丁福保兼通中西医。另外,由于他在行文方面的造诣,能够把专业的外文西医知识解释的通俗易懂,方便了西医学的传播。因此,他翻译的日文西医书籍流传较广泛,甚至被一些医校用作教科书。至新中国建立,丁福保的译著共发行100多种,其中《丁氏医学丛书》还曾获得内务部、南洋劝业会、万国医生会等组织授予的奖项。
四、小结
在清末民初,西方医学已经相当发达,而中医还在墨守成规,中国与世界医学水平差距巨大。以丁福保为代表的医学先驱为了打破传教医生对西医技术的垄断,开始着手翻译日文西医书籍来传播西医知识。丁福保一生编译医书百余种,并且还组织医学研究团体“中西医研究会”。除了编译发行医书,他还坚持行医几十年,治愈了大量的患者。他医术精湛,还时常与当时著名的医师颜福庆、伍连德交流,甚至还培养出了陈邦贤等著名医生,为西医的传入和传播,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肯定。
参考文献:
[1]丁福保.《新撰虚痨讲义序》,《中西医学报》,1912年第22期.
[2]丁福保.《畴隐居士学术史》,上海诂林经精舍出版部,1949年版,第162页.
[3]《考察日本医学专员回沪》,《申报》,1909年6月29日,第二版.
[4]丁福保.《西洋医学史》,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