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是国家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优化体育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促进学生开展有效体育学习、提升体育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联系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促进体育激趣教学的各种有效策略,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激发兴趣;培养策略
小学体育是学生学习体育的起始阶段,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将对学生后期的运动和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面对小学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要从实践入手,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不断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文针对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探索出一系列的培养兴趣的方案,希望能够解决小学体育教学实际问题,满足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當前,小学体育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各学校教学场地和运动器材得到了有效更新和补充,促使小学体育教学在新时期得到全面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有的学校体育课程并没有受到高度重视。有些学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体育课程的教学,这就导致小学生缺乏相关的体育活动锻炼,在教学中,体育课程被其他学科占据,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学生没有体育课时参与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停滞不前,学生没有专门的课时用来学习体育知识,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其次,教学理念陈旧落后。在有的学校传统教学理念仍然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体育专业性知识的传授比较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最后,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课大多数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有的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低下,也不利于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另外,部分教师个人综合素质不符合新时期教学发展需要,对于新方法新设备的使用存在问题,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初级时期,也是骨骼发育的重点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的开始扩大,对很多新奇的事物都会感到好奇,所以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年龄较小并且情绪丰富,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但又有着十分强烈的表现欲望。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教师及学校必须要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疏导和培养,引导他们选择自己适合的体育项目进行长期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喜欢玩,对体育运动也有着十足的兴趣。但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欲望强烈,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不具备持续性学习的学习意识。他们的兴趣往往不是集中在一项或者是几项体育项目中,而是将兴趣集中在一些很多人都从事的项目上,同时也对一些比较新奇的体育项目会产生一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体育娱乐节目及游戏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进行新型教学手段的开展,进行体育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实现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提升,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及丰富性,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体育激趣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巧妙结合学生特点,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新的教学理念方法进行调整筛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的方式将体育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又如,教师可以举办篮球的拍球比赛,通过游戏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营造和谐体育氛围,提升体育学习兴趣
要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等采取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体育的情绪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实践证明,通过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教学环境,通过教师魅力的散发,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这需要教师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实现积极性课堂气氛的营造,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多给予学生一些尊重,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这样才能够有更充足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增强体育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活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状况,整合和开发体育教学资源,进行课堂内容的有效性设计,如在体育器材活动锻炼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及喜爱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体育能力展开分组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选择和学习兴趣,更加关心学生“学”的效果和状态,注重呵护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促成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四)善于利用语言诱导,促进体育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兴趣还不够明确,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还处在一个相对肤浅的状态。所以,尤其需要教师灵活依据学生特点,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引导,从而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的认知,来更好地鼓励他们学习体育知识,培养体育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讲授一些体育界明星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根据实际教学场景,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及诱导,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或对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明显从小锻炼体育的励志故事,比如贝克汉姆苦练足球的故事、科比每天都会参加篮球训练的故事,以及奥运冠军孙杨刻苦训练游泳的故事,这些榜样的故事会帮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可见,善于利用语言来对学生进行鼓励,能让学生有学习体育的成就感,这样才能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更加的热爱体育运动。
(五)积极树立教师榜样,激励体育学习兴趣
榜样可以在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有利于指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及锻炼,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积极进行角色的转变,激励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使得学生可以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自身的榜样教学作用,通过体育知识的传授及体育锻炼的引导,在学生内心树立光辉形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利用标准的体育教学动作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促使学生将体育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
四、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興趣的培养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符合了学生的发展认知规律。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对小学生进行体育兴趣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增强其体育素质,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这是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的重难点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岩.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02.
[2]陈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