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加强初中生体育素养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拥有优异的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文章通过界定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了培养初中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在具体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实施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素养;培养策略
体育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学科。新时代对体育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学生素养的有效培养成为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何创新实施体育素养培养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基本素养,是学生的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基本品质等因素的综合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体育知识、体育学习过程与方法、对体育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了体育运动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体育健康认知能力和体育社会认知能力等。体育运动认知能力就是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中,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形体、素质、技能等的促进作用,是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发展体能、运动技能、身体认知等。体育健康认知能力强调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体质与身心健康、个人能力提升的作用,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体育品德认知能力主要体现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体育道德与体育精神、个人体育品质的认知。优良的体育品德是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初中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优化培养初中生体育素养,有助于增进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健康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体育教学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基础体能项目训练,对发展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以及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进行培养,能提升学生掌握体育的欲望,对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运动中形成团队协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体育健康观念和道德观。最后,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加强体育素养培养,对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初中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开放课堂,增强互动教学实效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积极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掌握体育技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通过锻炼加深对体育运动的認识和深层次理解。在开放性环境中,学生灵活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训练方式,主动地训练完成训练内容。有的学生采用了自主锻炼的方式,结合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反复练习,有效提高了锻炼效率。有的学生则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小组其他较弱的同学互帮互助,让每个成员都尽快掌握好规范动作,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在开放的体育课堂中,教师积极利用多元开放的体育教学方式,将体育素养的内容融入到活动中,及时反馈学生体育学习情况,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感受合作、竞争、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体育素养。
同时,强化初中体育课堂中师生互动,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是促进体育教学高效进行的催化剂。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根据他们的运动能力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分享体育带来的乐趣,在轻松快乐的体育锻炼中提高体育运动技能。有了师生互动交流,体育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也积极地参与讨论体育锻炼,逐步提高体育能力。
(二)巧联课堂内外,培育终身体育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内体育项目教学,而且要勇于打破传统体育教学中规中矩的做法,灵活开设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体育运动,将课内教学和室外锻炼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在开展室外体育活动时,教师必须创设活跃的课外运动氛围,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把游戏、比赛等活动方式和体育运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运动中不断掌握新的体育动作,在自主锻炼中掌握体育运动技巧,提高他们的体育综合能力。
并且,巧联课堂内外也是培育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不仅需要学校的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还需要课外的及时督促、家庭的引导和帮助,学校与家庭通过合作,采用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外家庭体育作业,举行亲子体育运动会,鼓励学生参与到家庭体育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准确认识到终身体育对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促进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加强品德教育,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德育教育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发重要内容。加强学生体育素养教育教师还应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巧妙融入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体育教育氛围中形成体育品德的正确认识,保证学生在体育运动和竞赛中展示出更优秀的体育道德水平。例如,在为学生讲授集体类的体育比赛时,教师应该为学生讲授尊重体育规则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初中生在参与运动会等项目时,能够展示出更好的道德风尚,通过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更好的约束自己,并让其能够更好的遵守社会准则。又如,在为学生讲授乒乓球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授一些比较有名的乒乓球人物,并为学生详细讲授打好乒乓球的艰难,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从而保证学生在健康心理的引导下,有效提高自己勇于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思想品德。
(四)活设体育竞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团队协作精神是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表现。教师通过广泛开展体育比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集体竞赛活动,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逐渐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踢足球时,就应该为学生讲授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每一小组的成员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好与他人的配合工作,从而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又如,在球类比赛过程中,为了发挥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技能,在教学“排球传垫球”时,教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个组的成员人数相同,让他们排成一对,从对头向队尾进行传垫球。通过激烈比赛,小组成员快速地把排球传给下一个学生。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不仅有效提高了锻炼实效性,促进了体育运动能力的发展,而且激起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都获得发展,实现了高效体育教学。
四、结语
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涵盖了运动认知能力、健康认知能力、品德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学生积极通过内外兼修,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身对体育文化内涵的认识,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刚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7.04.
[2]李青山.初中体育教学中初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最新评论